05.31 螞蟻金服是一家金融企業還是科技企業?

螞蟻金服是一家金融企業還是科技企業?

螞蟻金服是一家金融企業還是科技企業?

洪偌馨/文

是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

從支付寶到螞蟻金服,從支付工具到金融科技巨擘,從Fintech到Techfin,關於這個身份問題的爭論就未曾停止。而最近,接連曝出的兩則消息又把這終極一問放在了檯面上。

這一邊金控集團監管首批試點名單流出,螞蟻金服位列其中。官方蓋章,這是一家金融控股公司。另一邊則傳出消息,螞蟻金服Pre-IPO融資已經於近期敲定,投後估值約1500億美元。資本投票,依然按照科技公司的估值。

其實,不只是螞蟻金服,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和邊界一直是業內討論最多的問題之一。因為,它不僅關乎這些公司估值的高低,行業的走向,更關乎監管的標準。

雖然直到今天,這個問題可能依然沒有標準答案,但身處這個市場中的各方,監管、資本、金融機構、金融科技公司都用行動表了態。

今天在推送前看到新聞,螞蟻金服跟浦發銀行達成了戰略合作,前者將優先向浦發銀行開放金融科技能力,其中包含:人工智能、供應鏈合作、生物識別、數據風控業務等方面的合作。印象中,這已經是螞蟻金服本月簽約的第三家銀行了。前面還有華夏銀行、光大銀行,在之前還有建行、工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等等。當然,要算上這一年裡其它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牽手”的案例那就更多了。

從最早的“顛覆與被顛覆”的關係,到如今全面戰略合作,這背後的變化是這幾年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週期與互聯網科技浪潮的大碰撞,也是金融科技進化的結果。從這個維度來看,至少金融機構不再把金融科技公司劃歸到同類了。

商業的演進與平衡

金融科技本就是一個“混血”詞,這一點從它的英文Fintech(金融Finance與科技Technology的合成詞)中感受更為直觀。其實,這種組合並不鮮見,例如,生物科技、航天科技等等。但為什麼落到金融領域就引發了那麼多的爭議?

關於這個問題,最通用的一個解釋是,互聯網無邊界、平臺化的發展屬性與金融有風險邊界、有槓桿控制的內生屬性形成了天然矛盾。這也是長久以來,業內各方對於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莫衷一是的根源。

但事實上,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必然要不斷通過數據和信息的“餵養”才能完成迭代升級、才能變得更精準,進而應用到不同的場景中,而這種成長方式又決定它的發展屬性。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割裂地來看金融科技便永遠無法得到一個完美的答案。試想一下,一個沒有經過海量數據驗證和一定週期錘鍊的風控模塊有哪家金融機構敢用呢?

如果倒回去看五六年前,餘額寶、退運險、阿里小貸等產品的出現,自己上手做都不是螞蟻金服的第一選擇。例如,退運險的初代版本是跟華泰保險合作的,阿里小貸的雛形是阿里巴巴跟建行合作的商家貸款。

從跟機構合作到自己來做,再到今天的TechFin,這個變化的背後是這幾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和新經濟時代的大爆發、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週期與互聯網科技浪潮的大碰撞。

換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無可避免、無法快進的商業進化過程。

以螞蟻金服理財平臺為例,其實也經歷了好幾個階段的進化。從2013年與天弘基金合作上線的餘額寶,到引入更多金融機構理財產品的招財寶,到一站式理財平臺“螞蟻聚寶”,再到去年向金融機構開放自運營平臺的“財富號”。現在的螞蟻財富不管是從合作方式還是盈利模式上都更平臺化,更接近“連接”的本質。

所以,今天再談金融科技公司的身份問題,可能我們需要用一種發展地眼光來評判,可能需要在金融與科技之間找到一個理解的平衡點。

單從商業模式和發展路徑來看,它就是一個有別於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第三類存在。比如,發展方式平臺化,盈利大部分來自技術服務,但同時涉及金融業務的部分也要持牌經營、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就像很多年前,談及傳統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總是涇渭分明,在外界看來雙方是顛覆與被顛覆的關係,更別提合作了。可是,不過幾年時間,以國有大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不但全面牽手金融科技公司,也自己下場做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摺疊式的螞蟻生態

是金融公司還是科技公司?也可以看看它的商業邏輯,簡單來說,就是看看它靠什麼賺錢。當然,對於螞蟻金服來說,界定它的身份很難,描述它的商業形態挑戰更大。但我想,後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這家公司。

作為一個金融科技領域的觀察者、記錄者,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苦於難以用幾句話說清楚出螞蟻金服這個龐然大物究竟做了哪些事。直到最近看了一份中信證券的報告,給螞蟻金服模式做了一個生動的總結:摺疊式的生態。

報告裡把螞蟻金服分為了四層架構的可擴張生態:

第一層:以支付寶為載體的超級入口——移動支付;

第二層:包括理財、消費信貸、保險在內的產品平臺;

第三層:包括信用體系和風控體系在內的支持系統;

第四層:基礎設施,即雲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和 IoT 等。

蚂蚁金服是一家金融企业还是科技企业?

圍繞這四層系統,從場景中產生金融需求,然後用數據驅動開發和滿足需求。而每一層的業務架構又是一個獨立的,基於底層技術的開放平臺。

報告以第一層移動支付舉了個例子,產品層提供的金融能力,支持層提供的信用、風控和運營能力,基礎設施層提供的底層技術,都對生態夥伴包括商戶和ISV開放。

蚂蚁金服是一家金融企业还是科技企业?

根據螞蟻金服披露的數字,截至 2017年末,就移動支付這一板塊,螞蟻金服開放平臺開放接口/接口包1500+,活躍的服務商超過17000家,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日調用量超過9億。

看著是不是覺得眼花繚亂?簡單來說,螞蟻金服從超級入口——支付,到底層設施——雲,自成體系,同時也是一個可以不斷向外延展和開放的生態。

而這只是國內部分,隨著螞蟻金服的出海,其目前已經在印度 (Paytm)、韓國 (KakaoPay)、泰國(AscendMoney)等8個國家或地區投資佈局了海外版“支付寶”。

中信證券認為,理論上,海外8個錢包都可以形成四層架構的閉合平臺,而這與國內的體系一起形成了一個立體摺疊式的數字金融生態。“隨著協同效應增強,平臺變現效率將被乘數級擴大。同時,摺疊式架構也將提高螞蟻生態的反脆弱性。”

說到這裡,大家還會簡單以金融公司或科技公司來“標籤”它嗎?其實很難,因為不管是金融能力還是科技能力其實都已經內化進了這個生態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