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正義銳評」央企復工率91.7%,口罩夠嗎?

據新華社3月1日消息,記者從國務院國資委瞭解到,截至2月26日,中央企業所屬4.8萬戶子企業復工率為91.7%,扣除按要求延遲復工的企業後復工率達到97.9%。保證人員健康、防護到位是復工復產的前提。據瞭解,各中央企業按照分區、分行業、分類、分項目原則,詳細制定全面復工復產方案,推進復工復產時段化、差異化、精準化,確保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率先復工。

消息令人振奮。疫情來襲無商量,這勢必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巨大損害。在此情況下,如何讓損失降到最小,要求我們必須作出最優化的選擇。記得小時候看《三國演義》,說失街亭之後,蜀軍只好撤退。諺雲兵敗如山倒,撤退的仗歷來不好打。而被安排殿後的七旬老將趙雲,卻以少敵多,“不折一人一騎,輜重等物,亦無遺失”。趙雲敗中求勝的經驗,值得今人記取:我們不僅要打贏戰“疫”這場遭遇戰,更要打贏復產復工這場持久戰。所以,看到在防疫最吃緊的時刻有了這麼高的復工率,高興。

但這卻不能掩飾我的憂心——大規模復工,工人師傅們有口罩嗎?

我的擔心不是無來由的。作為紡織工業大國,雖說這幾年紡織廠關了不少,但要想恢復生產、又是生產口罩這類產品,沒什麼難度。新華社消息,2月29日,我國口罩的產能已經達到每日1億多隻。

但是,我們有14億人口。因為這次疫情的特殊性,一隻口罩一般只能使用4小時,且多為一次性。從生活中的實際感受看,還是一罩難求。

為什麼不開足馬力、全負荷生產呢?

據說,主要是核心原材料供應不上。一隻合格的一次性口罩,由表面的無紡布疏水層(阻隔飛沫)、中間的熔噴層(吸附微粒)和內側的吸水層(保持乾燥)構成。生產口罩的基本原材料是聚丙烯熔噴布。現在,熔噴布的價格由之前的2萬多元每噸,上漲了10多倍,高的突破了25萬元。除了供不應求,搶購、打亂仗也是價格上漲的原因。

其次,終端限價也是一個原因。據測算,不算生產工人已連續加班數十天的加班費,就直接成本來看,一隻口罩生產成本超過了0.5元,但有的限價只許賣4毛多錢。

這直接導致了口罩缺口巨大。有些非口罩生產企業開始轉產口罩,一些沒獲准許、質量不高的小企業偷偷動了工,一些買不到熔噴布的企業就開始生產只有兩層甚至一層的次品,於是,低端、假冒、不合格產品都出來了,大事還忙不過來呢,這又冒出一批案子,買到不合格產品的老百姓還嘖有煩言。

針對這一情況,我覺得各方不要習慣於喊口號、走老路,要靜下心來,理順思路,一事一策有針對性地處理。

首先是口罩價格。我們反對囤積居奇,發國難財。口罩當前就算是戰時的“戰略物質”了,管得住管得好,是基本要求。但是,在此前提下,不妨工作細些,理得順些。小商小販賣得貴些,只要不是太離譜,不應求全責備。時當大疫,他冒險勞動,如果連一毛錢都不能掙,那還不如躺倒歇著。別人休息他勞動,我們沒理由打擊他。或許,他沒條件坐吃山空;或許,他一天不勞動就難受。舊文化中有君子不談錢之一派。有人有此雅好,請便,但不能以此苛求全體人。有些人見人獲利,就要割人家的資本主義尾巴。有人覺得,社會正在抗疫,別人都在奉獻,你在這兒琢磨掙錢,境界太低。其實,多數人都是市井小民,生活就是油鹽醬醋茶。那些偉大的犧牲和奉獻,正是為了讓這些小老百姓更安然自適地活著。

其次是理順生產。熔噴布這個軟肋,有關部門注意到了嗎?採取措施了嗎?對於口罩,可以區分普通的、工業用的、醫用的等等,有針對性生產、按目標投放,各取所需各得其所。那些轉產的企業,地方政府要積極為他們創造條件,幫助他們獲得生產許可、檢測質量,儘早達標;熔噴布確實不夠時,要積極探討替代品。實在不行,可以嘗試降低質量標準,把這樣的產品投放到根本沒有出現病例的地區頂一頂。對於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也要區分情況,不應簡單地一棍子打死。沒有衝鋒槍,漢陽造也湊合,敵人總得打嘛。

衷心希望,復工復產的工人師傅們,不會受制於口罩難題。

【免責說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公眾號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公眾號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公眾號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