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岳陽樓是一座古建築,歷來是文人墨客筆下騁懷古今的永久話題,最出名的莫過於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流傳了千百年。

這座古建築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三層、四柱、飛簷、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

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歷朝歷代都有吟詠贊頌岳陽樓的詩句,有唐朝杜甫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有李白的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也有孟浩然的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今天我就選了十首較為經典的詩詞,來看看古人對岳陽樓有一種怎樣的難捨情懷。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1、【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解析】吟詠岳陽樓的詩詞當中,唐朝人的最多。這首詩詩大曆三年即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所作。當時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來到嶽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憑軒遠眺,看到一番盛景,發出了由衷的禮讚;繼而想到自己晚年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又不免感慨萬千,於是在岳陽寫下《登岳陽樓》、《泊岳陽城下》和《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三篇。這一首就是其中的第一篇。

這首詩說的是,以前我就聽說洞庭湖波瀾壯闊,今日如願終於登上岳陽樓。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親朋好友們音信全無,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處漂流。北方邊關戰事又起,我倚著欄杆遠望淚流滿面。

這樣一首詩是杜甫詩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稱為盛唐五律第一。讀完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在詩文裡,江山的壯闊,宏大無比。雖然詩中充裕悲傷情調,但卻一點都不消沉;雖然沉鬱,卻一點也不壓抑,透過登上岳陽樓,表達了杜甫關心民生疾苦的情愫。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2、【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解析】這首詩是李白在唐宗乾元二年秋天,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回江夏至岳陽時所作。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讀完這首詩,可以想象,李白的心情是愉悅的,因為他被中途遇赦。畢竟夜郎在貴州,位於西南邊陲,是一個鳥不拉屎,雞不下蛋,狼來了都掉眼淚的倒黴地方,去了那裡,就算不死,也只能剩半條命。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登上岳陽樓後,盡覽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看見大雁南飛引起我憂愁之心,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傳杯飲酒。醉酒之後颳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回。

這首詩是一首五律,就這首詩的風格而論,可以說是意氣豪放,境界闊大,他的抒情寫景有一種長風浩蕩的筆力。李白一生的律詩並不少,但他的作品中較為出色的大多不是律詩。李白的五七律詩歌之中,以五律為主,而這首詩代表了他的五言律詩的風格,也表達了他登上岳陽樓之後,那種心中難掩的喜悅,不失浪漫主義風采。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3【登岳陽樓】——明·李東陽

突兀高樓正倚城,洞庭春水坐來生。

三江到海風濤壯,萬水浮空島嶼輕。

吳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廟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龍窟,臥聽君山笛裡聲。

【解析】李東陽是明代著名詩人,茶陵詩派的開創者,不是籍籍無名之輩。到底是一派宗師,這首詩做得工穩之極,引典也自然。

這首詩寫的是,李東陽與好友登上岳陽樓,俯瞰全城,把岳陽的美景盡收眼底;江水向遠方逝去,洞庭湖浩浩蕩蕩,茫無涯畔一行羽雁展翅高飛,為他驅散了愁苦的心情。夜幕垂降,月亮從山谷裡升起,就像遠山為詩人銜來一枚圓月,讓他滿懷欣喜。在高聳入雲的岳陽樓上,他坐在臥榻上飲酒行樂;夜間的涼風襲來,吹得衣袖飄飄,在微醉中舞著衣袖乘興而歸。

這首詩的頜頸兩聯對仗極為工整,頸聯化用杜甫吳楚天下坼,乾坤日夜浮以及范仲淹居廟堂

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尾聯則引用了傳奇柳毅傳以及呂洞賓的傳說,藉以暗示出自己一種超然於世的思想。

其實,超然於世的思想,實際上大都是文人的一種空談作風而已,這些文人,有幾分文才就開始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以經天緯地安邦定國之才自詡。實際上,有文才和實幹之才治國之才是不相干的。就以這首詩而論,這首詩雖然意境氣勢遣詞構句都算上佳,但是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不如李白杜甫那般寄情於詩。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4、【巴陵】——明·唐伯虎

巴陵城西湖上樓,樓前波影涵清秋。

數點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

【解析】這是唐寅寫的一首岳陽樓的詩。唐伯虎大家都不陌生,明代大才子,不再一一贅述。古代的巴陵湖,又作巴丘湖、雲夢澤,也就是現在的洞庭湖。

這首詩寫的是,唐伯虎站在洞庭湖西岸之上的岳陽樓上,放眼望去,樓前煙波浩渺,波光水影映襯著清秋的天高雲淡;看那湖中,遠去的船兒揚帆橫渡,漸漸消失在天邊,只剩下點點帆影;讓人分辨不清,究竟哪隻船兒是仿效范蠡功成身退泛舟五湖的那隻帆船呢?

唐伯虎也算得上是一個落魄文人,因為與程敏政的門生事件,一生不得志。這首詩,既寫出了洞庭湖的雄渾氣象,又表達出唐寅希望能像范蠡一樣既能建功立業,又能功成身退放浪於江湖的理想。當然,唐寅一生也沒有范蠡那樣的機會,所以他在詩中表達出無限的感慨。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5、【賣花聲·題岳陽樓】——宋·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斂芳顏。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闌,天淡雲閒。

何人此路得生還?

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解析】張舜民是宋代的畫家兼詞人,做過監察御史,曾因黨爭遭貶遷。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六年,他被貶官郴州途中,登臨岳陽樓時所作。

這首詩的意思是寫,張舜民謫貶之後的失意心情。秋風裡萬木凋零,君山上落葉紛飛;洞庭湖水與長天一色,浩浩蕩蕩。歌女斟滿一杯酒,斂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別歌。我不是當年王維在渭城送別西去的客人,請不要唱這曲令人悲傷的陽關。酒醉後,手扶樓上的欄杆舉目遠望,天空清遠,白雲悠然。被貶的南行囚客有幾人能從這條路上生還呢?回望處,夕陽映紅了天邊,那裡應該是我離開的京都長安。

歷代文人都有意境抒情的篇章,這首也不例外。這首詞上半部分寫景,下半部分抒情,整首詞充滿著沉鬱悲壯,扣人心絃,寫得層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摯含蓄,悲壯淒涼,將作者對無端遭貶謫的遷愁謫恨寫得淋漓盡致,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是題詠岳陽樓諸詞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篇。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6、《登岳陽樓》——宋·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解析】陳與義是宋代西安人,江西詩派三宗之一,也是洛中八俊。他的詩歌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一番風格,非常接近蘇東坡。這兩首《登岳陽樓》都是七言律詩。其中第一首是詩人寫岳陽樓的開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鄭重其事。

這首詩是登上了岳陽樓後看到的景象,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捲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登臨當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望是什麼心緒?為避戰亂我奔波三年。登樓憑弔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讀完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這首詩的最後一聯,體現了陳與義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寫這首詩的時候,陳與義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說白頭;不說傷今,而說弔古,可謂是含蓄蘊藉,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而老木滄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

其實,細品這首詩,可以發現最後這一聯似乎是詩人自語,未老先衰頭已白,為國事,為家事,為自己,為那些與自己一樣國破家亡的同鄉們焦慮、憂愁,弔古傷今,感懷傷時,在秋霜的季節裡,更覺時世如風霜相逼,冷峭之極。那衰老的枯木、那蒼涼的湖面,就像是陳與義自己,淪落天涯無盡的淒涼,國破家亡的無限悲痛,一切盡在不言中。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7、【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宋·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澦關。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解析】據說,黃庭堅的這首詩歌作於晚年時期。紹聖二年,黃庭堅被謫官涪州別駕黔州今大約四川安置,進入了一向被稱為難於上青天的蜀地。元符三年,被放還。寫下這首詩以表達自己遇赦後的喜悅心情。這首題目的詩歌,一共有兩首,這是其中一首。

這首詩的意思寫的是,遇赦歸來的欣悅之情,投送邊荒經歷萬死兩鬢斑斑,如今活著走出瞿塘峽灩澦關。還未到江南先自一笑,站在岳陽樓上對著君山。

黃庭堅自紹聖初因修國史被政敵誣陷遭貶,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此時從湖北沿江東下,經過岳陽,準備回到故鄉去。他歷經磨難,長途漂泊,旅況蕭條,在風雨中獨上高樓,所以一方面為自己能夠在投荒萬死之後平安地通過灩澦天險活著生還而感到慶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傷神。因而欣喜與感慨交織於心間,內心發出悽然一笑。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8、【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解析】孟浩然的這首詩當作於公元七三三年,也就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當時孟浩然西遊長安,張九齡任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維為忘年之交。後張九齡拜中書令,孟浩然寫了這首詩贈給張九齡,目的是想得到張九齡的引薦。

這首詩表達的意思很明顯,八月洞庭湖水暴漲幾與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輝映迷離難辨。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想要渡湖卻苦於找不到船隻,聖明時代閒居又覺愧對明君。坐看垂釣之人多麼悠閒自在,可惜只能空懷一片羨魚之情。

張丞相即張九齡,也是著名的詩人,官至中書令,為人正直。孟浩然想進入政界實現自己的理想,苦惱沒人引薦,故而在入京應試之前寫這首詩給張九齡,就含有引薦之意。

孟浩然面對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橫渡,可是沒有船隻;生活在聖明的時世,應當貢獻出自已的力量,但沒有人推薦,也只好在家閒居,這實在有愧於這樣的好時代。

他把景緻寫得有聲有色,生氣勃勃。如此表現手法則是襯托出自己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暗喻他正當年富力強,願為國家效力,做一番事業。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9、【陪裴使君登岳陽樓】——唐·杜甫

湖闊兼雲霧,樓孤屬晚晴。

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

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

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

【解析】大曆四年春,杜甫離開岳陽至潭州、郴州等地時是由白馬潭裴隱宅出發的,這首詩就是寫在這個時候。

讀此時可以看到這樣一種場景,就像是杜甫的自我囈語,洞庭湖廣闊無邊還兼有風起雲湧,岳陽樓孤獨無依又處於晚霞放晴。裴使君把我當徐孺子那樣對待禮遇有加,我應和著裴使君就像應和著謝宣城。我感覺我就像湖岸積雪之中的一叢梅花綻放了,我還感覺我就像百草一樣從春天泥土裡萌生。我哪敢違背漁父的關問呢?我從此就要更改我原來的念頭不再像屈原那樣去南行。

這首詩寫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東漢時的名賢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禮賢下士的陳蕃,可知杜甫在岳陽的數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謝宣城指南北朝齊時的詩人謝眺。他文章清麗,擅長五言詩,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杜甫在此處,把裴使君比為謝眺,甚為讚譽。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說到這裡,還得再多講一句,從這首詩裡,可以明顯看出,杜甫的示愛了裴使軍,在今天看來便成了一種可笑而又令人心痛的單相思。杜甫此時對裴使君能收留、重用自己是心存希望的,從詩中可以看出,裴使君也是文人出身,而文人就應該對我杜甫這樣的大詩人禮遇、關照、撫慰甚至起用的。只是這樣的心思不能明言,畢竟與裴使君素昧平生,自己對裴使君的為人還不太清楚。所以,只能在詩的結尾含蓄地借典喻事道出自己的願望,希望你裴使君像陳蕃那樣,待我如徐孺子,那麼我就可以違背漁父的勸說,留在岳陽從此不再與世推移,不用再漂泊流浪了;換言之,如果你裴使君不能禮加徐孺子,那麼我豈敢違背漁父的勸說,只好與世推移,用我們新時代的的話說就是,跟著感覺走唄。可能裴使君沒有讀出杜甫的意思或者是領會了而裝作不知、不願理睬,總之,杜甫很快離開了岳陽奔向衡州。故而,後世說,這裡也是杜甫的一個傷心地。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10、【秋日登岳陽樓晴望】——唐·張碧

三秋倚練飛金盞,洞庭波定平如剗。

天高雲卷綠羅低,一點君山礙人眼。

漫漫萬頃鋪琉璃,煙波闊遠無鳥飛。

西南東北競無際,直疑侵斷青天涯。

屈原回日牽愁吟,龍宮感激致應沈。

賈生憔悴說不得,茫茫煙靄堆湖心。

【解析】張碧這個名字一聽,跟唱歌的某人名字很相似,其實張碧是唐末詩人,屢舉進士不第,寄情詩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詩風受李白、李賀、貫休影響較深。他擅長古風,多抨擊黑暗現實,同情人民疾苦。《秋日登岳陽樓晴望》是唯一的一首登臨遊覽之作。時間是秋日,地點是岳陽樓,天氣是四野無雲的晴天,作者登臨遠眺,寫下了這首詩。

在秋高氣爽的九月裡,我登上了岳陽樓,坐在岳陽樓窗簾旁獨酌,俯瞰洞庭湖的水面,平坦得像鏟削過的一樣。天高水低,雲水交相輝映,越發顯示出湖水的碧綠光潔,波光浩渺,遠處的君山若隱若現,有時竟小如煙點,阻隔了人們的視線。水勢漫漫,煙波浩渺,鳥飛不度,東西南北四面都是茫無涯際的;它那像鋪上了一層琉璃的水面彷彿一直浸漫到天邊似的。屈原一片忠心卻遭到放逐,回到了洞庭湖因愁苦吟詩,最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賈誼也含冤受屈,失意憔悴卻無處訴說,只剩下茫茫煙靄籠罩湖心。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張碧的這首詩從登臨,覽景而抒情,符合登覽詩的一般寫法。寫景抒情,均有可觀。意境開闊雄渾,詞語勁健生新,富於浪漫氣息,不但寫景部分如是,即後半部分的抒情,也是悲中帶憤,並不消沉的。你這首詩裡以景結情,各樣不盡之意,深得詩家三昧。

在這首詩中,張碧借賈誼抒情,是因為是他們之間悲劇命運的共同特徵,張碧曾屢應進士不中,仕進無門,故託屈賈以寄託懷才不遇的憤慨。至此,我們回過頭來看他在岳陽樓上的獨酌,就頗有點像馬周落魄新豐時的味道,想必,張碧就是帶著這種情緒來登岳陽樓眺望的。所以說,歷朝歷代都有人登上岳陽樓,同一座樓,登上來的人不一樣,看到的事物,抒發的感情也是各不相同的。


岳陽樓絕妙詩詞十首,同一座高樓,不同的人感懷不同事

不一樣的文章,不一樣的精彩,更多內容,請關注【詩詞歌賦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