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過年了,總得搞個新發型,置辦幾件年貨和新衣。


每年此時,就是國內外大中小品牌方們大展身手的時候。尤其是近兩年中國風席捲時尚圈,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設計師們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打造一系列“新年限定”產品。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NIKE“壓歲”字樣鞋墊


先看看耐克2016年出的春節主題產品,鞋墊上的“壓”“歲”兩個字,真的是詮釋了壓歲的精髓;還有一發布就“人盡皆知”的發福球鞋,發字我知道很吉利,福字就更不用說了,但是在中國,發和福擺在一起,用來當祝福語,怕是沒幾個人會高興。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NIKE2016賀年鞋


再來看看奢侈品牌Burberry推出一款春節限量圍巾,因為繡了一個紅色的“福”字,價格就比普通款貴了八百多。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Burberry的福字圍巾


它們家推出的新年海報,本意是迎合傳統習俗慶祝閤家團圓,然而這畫風……好像沒有很喜慶的氛圍,反正有一種咱也不敢挑明的詭異感。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Burberry的海報


更有許多國外大牌都以為,紅紅火火恍恍惚惚就是中國人過年的氛圍,那麼服飾日用自然也是如此,四捨五入就是年掛曆上有什麼,就把什麼往身上穿。講真,雖然過年就要年味兒十足,我們也不是一到過年就會全體穿成對聯的。


有網友對此評價說:一人血書求大牌不要再搞春節限定了,你們真的不懂中國風。


不過,再謎的設計,只要帶上“春節限定”加上愛豆背書,總會有人青睞。網紅博主們GET千璽弟弟同款的時候,也不是很在乎(可能是沒想到)會跟菜市場大媽撞衫。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撞衫還一度上了熱搜


所以咱們也不要一直嫌棄父母一輩的審美,指不定在他們眼中,年輕人們一邊吐槽著土裡土氣,一邊將某些撞款東北大花襖的“限定年貨”搶購一空,也是一種迷惑行為。


說起春節限定,不知道從哪一年開始,設計師們就盯上了十二生肖。看看往年的產品,設計師們豬年畫倆豬,狗年畫倆狗,換湯不換藥,果然不出意外地年年翻車。


今年鼠年,全球各大品牌也紛紛為了迎合中國市場推出許多以“鼠年”為主題的新年限定產品。不過,有歷年的前車之鑑,今年有許多品牌學聰明瞭,紛紛搞起了聯名。

GUCCI在2020年就和迪士尼搞聯名搞了個米老鼠專場。這個系列原本是早春新品,但恰逢鼠年,也可以說是“中國新年限定”,真是物盡其用。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倪妮為GUCCI新品拍攝宣傳片


貓和老鼠作為童年必不可少的記憶之一,聯名款怎麼能沒有它的身影?匡威的鞋面和野獸派的杯身上都是它們的影子。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野獸派的杯子


鼠年的一個好處就是,各大品牌可以直接用動畫角色來做設計中的主角。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他們自行設計的過於寫實派畫風,但大多數人無法抵擋米奇和傑瑞的可愛。

近年來,“中國風”在國際上出場率越來越高。


無論是大眾被“神秘的東方力量”吸引,自發地欣賞東方之美,還是品牌方為了進入龐大的中國市場,主動迎合消費者口味,從時尚、文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都能看到中國風的影子。

但談及中國風,目前國際友人對中國風有著另類的理解。


首先他們普遍認為,龍紋、牡丹、燈籠等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元素,而黃色配紅色就是經典配色,也不知道是什麼給他們留下濃墨重彩的印象,再繡一兩個漢字,彷彿把這些中國元素一鍋亂燉,就是中國風了。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迪士尼周邊之花木蘭鞋子


在眾多中國元素中,最讓外國友人難理解的莫過於漢字。但漢字又往往是國外設計師很熱衷於運用的元素之一。


雖然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不過承載著中國千年文化的漢字正因為博大精深,自然而然成為他們眼中的“國潮”。


在沒有準確理解中國文化的情況下,漢字的運用效果往往畫風迥異。搜索“中文紋身”,首先出來的就是小貝身上那一句“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貝克漢姆的紋身


某次巴黎時裝週上,一件印有大大的“拆”字的時裝震驚了不少人。據設計師Bvien稱,他是在中國旅行期間獲得了以上靈感。


他在中國各個城市都看到這個拆字,便向當地人請教是什麼意思,有人告訴他:這個字在中國代表著家庭即將走向富裕,是幸福生活的象徵,與“福”字同義。實在是太會透過現象看本質了。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 Bvien的拆字潮牌


其實理論上這話也沒毛病,只要稍微結合具體實際,就能聽出其中調侃意味。沒有生活在中國本土的設計師,對此一知半解,當然免不了鬧笑話。

對於沉澱千年、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設計師,沒有揣摩考究,只模仿皮毛,設計自然形在而神不在。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思路清奇的春節限定,當作我們茶餘飯後一個話題,或吐槽或種草,或一笑了之,也算一種價值。


參考文獻:

儒森漢語從一“拆”惹眾怒看漢字屬性(觀“拆”字潮牌時裝有感)


還在嘲笑爹媽買的年貨土?這屆年輕人的審美也很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