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本文資料根據《穿越盛京秘境2》第十章相關內容改編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穿越盛京秘境2》

對於瀋陽人來說,“烏拉巴圖”是一個很陌生的詞語。但要說起渾河,無人不知那是瀋陽的母親河。

其實“烏拉巴圖”即渾河的滿語發音,意為“勇者之河”。相傳在明朝末年,大將李成梁率兵攻打剛剛自立為王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用計在渾河退兵後,將其用滿語命名為“烏拉巴圖”,即“勇者之河”。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古稱瀋水,又稱小遼河,全長415公里。渾河發源於撫順市東部,自東向西,最後於營口市西西炮臺注入遼東灣,是瀋陽、撫順兩市的母親河。《遼史》中記載:“遼河出東北山口為範河,西南流為大口,入於海;東梁河自東山西流,與渾河合為小口,會遼河入於海,又名大梁水;渾河在東梁、範河之間。”由此可見,此河被稱為渾河至少可追溯到遼代,但為什麼要用這樣一個名字呢?


《大元統志》記載:“舊稱瀋水,水勢湍激,沙土混流,故名渾河”。


原來,渾河上游落差非常大,水流自然湍急。渾河源頭的滾馬嶺地區海拔700多米,而撫順海拔則只有100來米,兩者之間的落差驚人,且渾河因上游山勢險峻,河水往往攜帶泥沙,導致看起來十分渾濁,故此得名。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如今,五里河CBD南臨的廣袤水域便是渾河。渾河南北兩岸綠地、森林成蔭。文化休閒廣場、運動公園、體育健身場地應有盡有,被稱為瀋陽亮麗的“銀帶”。而與“銀帶”相對應的則是“金廊”,即瀋陽縱向中軸線“中央都市走廊”。金廊銀帶相交處為上期我們所講的五里河CBD。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在歷史上經歷過兩次改道。《北陵志略》說:“陵前之河,原為渾河河身……於民國初年水利局為種稻田使用水利,又重新掘開此河,名為新開河(又名北運河)。”由此可知,今北運河為渾河故道。而渾河在瀋陽市內第二個重要的古河道大致在今天的南運河。南運河、萬柳塘、青年公園、南湖等湖泊都曾是這條河道的流經處。最終,渾河再次改道至今天的位置。

1621年,在這條奔流大川邊上還發生了一場著名的渾河血戰。當時參戰雙方分別為努爾哈赤的後金兵約數萬人,明軍共7000餘人,以後金慘勝結束戰鬥。

值得一提的是,大名鼎鼎的戚家軍也參加了渾河血戰。驍勇善戰的戚家軍陣地在孤助無援中被攻破,快到古稀之年的陳策老將軍在殺敵十餘人後英勇犧牲。東征遊擊、江南金山副總兵戚金以身殉國。經過這悲壯的最後一戰,曾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最終消失在了渾河岸邊。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作為遼寧省水資源最豐富的內河,渾河承擔著遼寧省中部城市群的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用水任務,自然也承受著驚人的汙染,到2001年,渾河的汙染承受能力已接近極限,渾河應有的功能已喪失殆盡。為了改變渾河的狀況,瀋陽市委、市政府決定治理渾河,造福市民。

如今,經過大力治理的的渾河水質清澈見底、魚蝦成群,渾河兩岸風景秀美、綠樹成蔭,早已成為本地人及外地遊客休閒健身的首選之地。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如果在今天為渾河找一處最佳景觀還真是有點困難,壯觀的五里河CBD、旖旎的瀋水灣公園、歡樂的長白島森林公園、奇美的西峽谷……太多太多了,且不論河上還有二十座各有特色的跨河橋,可以說大家觀點各有側重,難有定論。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東塔橋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富民橋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南岸奧林匹克公園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南岸奧體中心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長青橋

但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問渾河的景觀,那你必會得到唯一的答案——“渾河晚渡”。渾河晚渡貴為“盛京八景”之一。呈現的便是渾河古渡口的風光,其原址位於瀋水灣公園西側的羅士圈公園(渾河北岸勝利大街勝利橋頭和南京南街工農橋頭之間)內。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晚渡石碑

何為“羅士圈”?對瀋陽航運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那可是火遍明清四五百年的著名碼頭兼渡口。作為明清兩代最大的碼頭,“羅士圈”(原名“羅士圈子”)與奉天其他的眾多碼頭如七間房、上木場、下木場、石廟子、望北樓、官渡、渾河堡等地相比,它的存在時間最長,發揮的作用也最為突出。


“羅士圈子”的名字來歷又有一番傳說。傳說講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時從此處上岸,但此地泥濘難行,人馬苦不堪言。努爾哈赤發現周邊群眾則不受此困擾,他們健步如飛全憑騎駱駝。於是努爾哈赤向當地群眾租借駱駝解決了遷都運輸問題,“駱駝圈子”遂成為此地名稱。後來名字根據實際情況又改叫“騾子圈子”,直到“羅士圈子”。不過此事並未被《滿文老檔》、《太祖實錄》等資料證實。不過溼地不宜走馬依靠騾子承擔運輸符合邏輯,很可能此地因遍地騾圈而得名,但傳說的事就不可細究了。“羅士圈子”則是騾子圈子的文雅諧音罷了。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據《遼海叢書》記載:渾河的航運起於明代,興盛於清代。除卻冬天不能行船以外,從春到秋,渾河河道曾經是一片繁榮景象,往來船隻穿梭如織,它們將渾河上游的木材、山貨、糧食等,與南方的絲綢、藥材、雜貨等有效地進行了置換,使得當時的奉天成為水陸碼頭興盛的南北貨物集散地。公元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營口開埠以後,奉天的航運業較之往日更加興旺。

《奉天通志》記載:“渾河,城南十里,一名小瀋水。此水通行由來已久,夏季水漲時,由營口上溯可以輸入鄰省物品,順流則裝載糧、面出境。興京所產木材運入縣境,猶以此為通津。”羅士圈子當年是盛京將軍府轄下地區下遼河、出渤海的重要門戶和奉天府的水路交通樞紐,每天官船及大小私船往來於此的不下千艘。當時大豆出口特別受青睞,遼東大量的大豆彙集於羅士圈子,經渾河、遼河運往營口,再向海外運送。據統計,1862年進入營口港的外籍貨輪是86艘,三年後就增到274艘,有的甚至直接空船而來,目的就是來運大豆的。

羅士圈子的往來客運量也是非常驚人的。古代渾河上可沒有橋,人們過河全憑渡船。作為當年盛京最大的渡口,大家可以想象其日落時分的景象是多麼的熱鬧非凡。如果憑空想象沒有頭緒的話,只需想想如今早晚高峰渾河跨河橋的擁堵景象便可知一二了。

文人騷客們對此景象豈能無動於衷?康熙年間的進士、翰林院編修陳夢雷在他的《留都十六景》組詩中高度評價此景。光緒年間進士、翰林院編修繆潤紱在其《陪京雜述》中也有詩云:“城南九里餘,行行唱官渡。河勢東北來,風濤截行路。沙岸人喚舟,波明起鷗鷺。車馬何倉黃,欲駐何能駐。雙槳劃如飛,殘陽下高樹。”《陪京雜述》亦云:“城南之渾河渡口,當年賈船糧艘,彙集於此,每於落日前後,欸乃聲喧,晚船爭渡”。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那麼,如此重要的、美麗的一處景觀怎麼就說沒就沒了呢?可能大家讀到這裡都會心生這樣的疑問吧。

應該說,鐵路、公路的大發展導致渾河航運日漸萎縮是其根本原因。而究其導火索則可見《奉天通志》:“此年南滿鐵道建成,百貨皆遵陸運,加以鐵橋橫阻,船運已停。”1905年3月,在奉天會戰中由南向北敗退的俄軍為阻滯日軍追擊,將在羅士圈碼頭過冬的船隻盡數燒燬,羅士圈子幾百年賴以生存的航運基地及利慶升、永泉茂、玉成福、廣昌棧、義集長等眾多商號多年經營的基業被毀於一旦。不過,頑強的羅士圈子卻以渡口的身份,依靠往來南北兩岸的擺渡船又繼續生存了幾十年。隨著各座渾河公路橋的依次建成,渾河的擺渡業務徹底結束,羅士圈子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橫阻的渾河鐵路橋舊影

今日,提議要完全恢復“渾河晚渡”的昔日美景的聲音時而出現,但如今渾河的河床現狀,及正在發揮作用的橡膠壩,都不容許渾河航運恢復到古代水平,事實上也沒有必要。不過,筆者認為適當增加遊艇及小型船隻有助於文化旅遊業發展,象徵性地恢復“渾河晚渡”,更是有利於提升“銀帶”的整體景觀水平。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講完“渾河晚渡”,再提一下發生在羅士圈的另一件大事。

《清史稿》記載:“大妃,納喇氏,烏喇貝勒滿泰女。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為大妃。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湯泉。八月,疾大漸,乘舟自太子河還,召大妃出迎,入渾河。庚戌,舟次靉雞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順治初,多爾袞攝政,七年,上諡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太廟。八年,多爾袞得罪,罷諡,出廟。”

公元1626年七月,清太祖努爾哈赤去清河狗兒湯洗溫泉(今溫泉寺)療傷。八月當他乘船返回時,大妃阿巴亥從盛京乘船迎接,在三岔河遇上,再共同沿渾河逆流而上,抵達瀋陽城西20公里的碼頭——靉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翟家鄉大挨金堡村)。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在此撒手人寰。此後,船隊從靉雞堡出發,在羅士圈子登岸。盛京城留守的大臣們便是在此處迎接努爾哈赤的遺體。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由青年大街南下經五里河地區,從渾河北岸到渾河南岸最近必經之路便是渾河大橋,現今我們走的渾河大橋是於2003年竣工通車的“新渾河橋”,在新橋的中央西側,我們可以看到一段斷橋,佇立在渾河之上,那便是建於1942年偽滿時期的“老橋”,它目睹了瀋陽古城數十年的滄桑。

在“王殿榮刀劈日本憲兵事件”中(《穿越盛京秘境》第251頁),日寇在王殿榮的家鄉渾南黃泥坎村的村口及要道上均設了崗哨。當時在這座渾河大橋上,有日本女人全天候放哨,她們夜間便在橋上對著星星祈禱:“王殿榮,你快回來吧!”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老橋紀念碑文

這座瀋陽渾河上最早的橋的橋墩為三柱機構,共30墩,全長650米,寬8.6米。此橋是當時連接瀋陽城與外部交通的重要樞紐。在20世紀40年代,它是省內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最長的公路橋,更是當時國家公路橋建設中的重要標誌。老瀋陽人曾記得,抗美援朝時期從橋上駛過的軍用車輛奔向軍事前線。新中國成立後,劉少奇、周恩來也曾蒞臨此橋指導視察。渾河老橋是瀋陽人心中不可或缺的城市符號。

隨著時光的流逝,渾河老橋日漸破舊。瀋陽市遂於1988年在其東側建起一座新橋,老橋從此只通行人和非機動車,成為了副橋。兩橋並存的景象一直持續到2003年,當年12月19日,已被鑑定為危橋的渾河老橋被實施爆破。不過該橋第17、18孔之間的橋墩被保留下來,以供追憶。

瞭解過渾河大橋的往事,我們從這裡開始跨越渾河一路向南,漫步瀋水左岸,擁抱瀋陽未來的希望。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保留的一段老橋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渾河跨河橋分佈圖


瀋陽母親河是一條怎樣的河?略談渾河那些事

敬請關注穿越盛京秘境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