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覆盤|金融壹賬通的難題:難以擺脫平安依賴

2019年,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金融壹賬通”)赴美上市,發行價格為每股10美元,募資金額不超3.59億美元,首個交易日,金融壹賬通上市首日高開5.1%,報10.51美元,隨後大幅跳水最終平收報10美元,市值為36.3億美元。

覆盤|金融壹賬通的難題:難以擺脫平安依賴


據雪球數據,截至1月22日,金融壹賬通股價為14.01美元,總市值為51.24億,52周內最高股價為16.60美元,52周最低為9.43,相比發行價,股價上漲了40%。

在上市前一天,金融壹賬通宣佈了其募資金額,從最初的5.04億美元調低至2.6美元,股價區間也從最初預計的每股ADS 12美元至14美元調低至9-10美元,發行規模也從3600萬股減少至2600萬股,縮減了28%,融資金額減少近一半。

2015 年 12 月,由平安集團旗下的一賬通、前海徵信、直銷銀行雲平臺服務三大業務整合,金融壹賬通誕生,專注於為中小金融機構科技賦能,平安集團也把 55 項核心金融科技技術放在了金融壹賬通。據招股書介紹,金融壹賬通是中國金融機構的技術即服務的平臺,它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應用程序和技術支持的業務服務,幫助金融機構實現數字化轉型,從而幫助其增加收入,管理風險,提高效率。

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賬通在中國的技術即服務(TaaS)平臺中擁有超過3700個客戶,擁有99%的城市商業銀行和46%的保險公司客戶。自2015年12月成立以來,平臺已支持了1.8萬億元的交易服務。在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個月中,平臺協助處理了13.5萬的多次反欺詐檢查,420萬信用風險評估以及大約1.3萬項汽車保險索賠的處理。


研發重投入累計虧損33億,三年總收入為35.5億


招股書顯示,金融壹賬通在2017年,2018年和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個月中,總收入分別為人民幣5.819億元,14.135億元人民幣和15.554億元人民幣,壹賬通在2017年發生了人民幣6.07億元的淨虧損,在2018年發生了人民幣11.93億元虧損,在2019年發生了10.49億元人民幣的淨虧損。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賬通的歷史累計虧損為人民幣33.839億元。

壹賬通在2018年在收入上實現了大幅提升,毛利由2017年的人民幣9940萬元增加291.1%至2018年的人民幣3.88億元,毛利率由2017年的17.1%增加至2018年的27.5%,平臺認為是由於平安集團在2018年收益產生的軟件和平臺攤銷與2017年相比保持不變,但業務和收益增長較快。

金融壹賬通的業務包括提供互聯網信息,向銀行和保險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保險損失調整服務,與金融產品信息有關的在線發佈服務,為銀行和在線小額貸款公司提供便利的消費者貸款產品,管理和分銷各種資產管理產品,區塊鏈信息服務和電子認證服務等。

覆盤|金融壹賬通的難題:難以擺脫平安依賴

數據來自中泰證券


壹賬通基於交易和支持的服務包括業務發起服務、風險管理服務、運營支持服務和實施後支持服務以及其他服務,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9個月,該收入從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7.46億元增長63.3%至人民幣121.89億元,其中業務發起服務收入增加了1.565億元人民幣,主要為中小企業融資和服務解決方案;風險管理服務的收入增加了1.447億元人民幣,主要為零售銀行解決方案風險管理的收入;運營支持服務收入增加了人民幣1.301億元,主要是汽車保險業務和服務解決方案。2018年壹賬通77%的收入是基於交易的。

壹賬通的技術數據基礎來自於平安,壹賬通通過利用平安集團30年汽車保險業務經驗積累的大約11.4萬種汽車類型的龐大數據庫和3350萬個備件信息。

金融壹賬通的客戶開發方法是“採取-深化-融合”。在前期,壹賬通提供一定數量的免費產品,在客戶使用產品後,就在免費的基礎上提供基於雲的產品模塊,以及涵蓋所有功能的多個垂直領域的定製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基於這個模式,壹賬通的的收入主要根據平臺上產生的交易量或平臺其他服務的收費,它能把各種交易類型貨幣化,包括產生的貸款、已處理的索賠,查詢的數據庫等進行的API調用。目前已經將50多個模塊和2400多個標準化開放API組裝成十二種解決方案,為主要金融服務行業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解決方案也與60多個核心銀行系統相連。

在研發投入上,由截至2018年9月30日9個月到2019年9月30日的前9個月,金融壹賬通的研發成本由4.98億元增加53.5%至截至7.649億元,研發費用從2.49億元大幅增加至6.41百萬元,其於2019年推出了11種新產品,而2018年同期推出了19種新產品,銷售和營銷費用佔收入的百分比從24.1%增加到了30.4%。截至2018年12月31日,來自不同背景的技術人員佔員工總數的53%以上,即1437名。

此外,截至到2017~2019年的9月30日,壹賬通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37億元、4.59億元和6.41億元,與當年總營收的比值分別為92.3%、32.5%和41.2%。

對於虧損,平安高層曾經做過表態,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2019中期業績發佈會上曾表示,金融壹賬通50%的成本是放在新產品上,如果不做新產品的話馬上可以盈利,但金融壹賬通還會持續進行創新產品的開發和投入。


“平安依賴”被詬病,金融TaaS如何應對94%用戶貢獻2.7%收入


脫胎於平安集團的金融壹賬通被外界詬病最多的是擺脫不了對平安的依賴。

招股書數據顯示,在2017年,2018年以及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個月中,平安集團和陸金所貢獻了壹賬通總收入的10%或更多,2017年和2018年壹賬通對平安集團的總銷售額和對陸金所總銷售額分別佔總收入的40.5%,37.3%,33.3%和43.6%。截至2018和2019年9月30日的前9個月平安集團和陸金所分別佔其總收入的30.1%,27.4%,30.5%和11.9%。

平安是客戶的同時也是大供應商。在2017年,2018年和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9個月中,壹賬通分別從平安集團購買了人民幣3.581億元,人民幣6.758億元和人民幣3.915億元的產品和服務,分別佔同期其總收益成本和營業費用的23.9%,27.6%和15.0%。

在股權上,IPO前,平安集團持有壹賬通普通股39.7%,發行後,平安集團持股36.9%(不行使超額配股權情況下),此外,平安集團的子公司平安海外表示,有意購買首次公開發行價格不超過1億美元的美國存託憑證,預計購買存託之後,其持股將增至39.8%。此外,壹賬通與平安集團根據《戰略合作協議》進行合作,有效期至首次公開募股完成後的十年,前提是平安集團繼續持有或實益擁有至少30%的股份。

在收入上,近幾年,壹賬通在不斷降低平安體系的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但2019年平安和陸金所加起來佔其收入的比重仍有39.3%,加上持股39.8%,即是大股東又是大“金主”,要擺脫對平安系的依賴,實屬不易。

在賽道上,壹賬通屬於金融的金融TaaS(技術即服務),屬於企業服務行業,企業服務在中國目前盈利模式上還不夠清晰,處於探索階段。

招股書顯示,壹賬通目前有3700家客戶,目前壹賬通是根據平臺上產生的交易量進行收費的,客戶交易量的增加能夠產生更多基於交易的費用收入,壹賬通2018年客戶淨擴張率同比為224%。

壹賬通將年收入至少人民幣10萬元的非平安集團客戶分類為高級客戶,其高級客戶數量從2017年的40名增加到2018年的221名,每個高級客戶在2018年平均購買了3種產品。

2018年,每位高級客戶收入和平均每名高級客戶產品數量分別為390萬元人民幣和3.0,而2017年為860萬元和3.2。2018年,排名前15位的優質客戶中來自11個銀行客戶的這些收入佔總收入的1.0%。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的數據,壹賬通在2018年總用戶為3500名,高級用戶為221名(佔比6.31%),18年總收入為14.135億元,其中平安收入佔比為37.3%(5.27億),在平安之外的高級客戶的收入為8.86億,而高級用戶的收入約為8.62億,這樣算來,普通用戶的收入為2400萬,普通用戶共有3279名,佔比為93.68%,也即6.31%的用戶貢獻了97.29%的收入,而93.68%的用戶只貢獻了2.7%的收入。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企業服務的收入來源會主要來自於高端用戶,同時對壹賬通而言,如何讓這94%的用戶進行“變現”是個非常具有挑戰的難題。

當然,這可能是企業服務賽道共同面對的難題。2018年,騰訊雲收入91億元,同比增速100%,阿里雲收入213億元,同比增速92.6%。但同時,2018年阿里雲至今虧損55億元,在2019年阿里巴巴Q2季報中,阿里雲淨虧損19.28億元,虧損率6%。2018年AWS增速為35%,但亞馬遜在2018年就為AWS雲服務投入了113億美元,微軟的雲服務投入也在160億美元。

中國市場仍然非常廣大,且極具吸引力,這可能會吸引這個賽道的玩家持續投入。

據其招股書提供的行業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擁有4500多家銀行,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134家城市商業銀行,1400多家農村商業銀行和3000多家其他銀行機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其他銀行機構的資產分別佔2018年銀行業總資產的35.4%,17.9%,13.4%,10.8%和22.5%。


壹賬通的目標用戶是中小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從這個數據來看,除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大股份制銀行,其他4482家都可能是其潛在客戶。


據銀行家雜誌發佈的《2018年城商行競爭力報告》數據,從2017年末可得的121家城商行淨利潤增速數據來看,有92家淨利潤增速為正,72家淨利潤增速快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在資產規模大於5000億元的13家城商行中,有11家城商行淨利潤增速均高於商業銀行平均。而據媒體報道,根據2019年10月數據統計,在39家非上市農商行中,有27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較去年同期實現了增長,多家銀行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增長,其中重慶農村商業銀行2019年前三季歸母淨利增17.63%至86.28億元。


在金融科技的當下,中小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有很強的數字化轉型訴求,但這種訴求也是要與業績掛鉤的,沒有業務量的數字化就沒有付費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