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落花已不只是春天離去的一個景物標誌,它牽惹著人的愁緒,而鳥兒的啼鳴更加重了煩悶的心緒。春天的到來或離去也不再只是一個遙遠的背景,"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此句脫胎於雍陶《送春》一詩:"今日已從愁裡去,明年更莫共愁來",以擬人化的手法怨春、嗔春,表達愁緒之深重,無處排遣,無可消除。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歷經世事後的滿懷愁緒,晦暗而沉重,因此,此期的詠春詞已然不同於之前的所謂"清愁"。惜春、留春、怨春,不但表達得更強烈,更深沉,而且極盡婉曲之能事,詞人心境的複雜、深曲也由此顯露。人生坎坷,壯志難酬;進退兩難,欲哭無淚。前路茫茫,知音難覓。人到中年的辛棄疾通過詠春詞表達了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涼哀傷,纏綿細膩,令人動容。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三、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不但寫暮春、晚春是這樣的哀婉愁怨,辛棄疾在四十九歲時所作的描寫立春之日的《蝶戀花·元日立春》意境也迥異於早期的《漢宮春·立春日》。

蝶戀花·元日立春

誰向椒盤簪綵勝。整整韶華,爭上春風鬢。

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

春未來時先借問。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

今歲花期消息定。只愁風雨無憑準。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誰向椒盤簪綵勝",迎春似乎已與己無關,完全是別人的事,春天來到並未給詞人帶來多少喜悅之情,相反,"往日不堪重記省。為花長把新春恨",非喜而恨,只為花期難定,"晚恨開遲,早又飄零近",早也不是,晚也不是,遲開不可,早凋亦不可,猶豫不定,心緒不寧,真是愁腸百結。不僅如此,就算"花期消息定",還愁"風雨無憑準",擔驚受怕,憂慮無邊,一愁不了,又添一愁。這樣糾纏、沉鬱、令人"不堪"的繁複心境,豈是未經世事的年輕人能夠體會的?同為立春之作,此篇字數雖不多,卻將辛棄疾此時的愁苦鬱悶表達得一唱三嘆,層疊糾結。應該說,辛棄疾晚年的創作,藝術上更加成熟,表達的思想情感也更加複雜。

辛棄疾的詠春詞,你瞭解嗎?(四)

《行香子·三山作》是其五十歲時的作品。

行香子·三山作

好雨當春。要趁歸耕。況而今、已是清明。

小窗坐地,側聽簷聲。恨夜來風,夜來月,夜來雲。

花絮飄零。鶯燕丁寧。怕妨儂、湖上閒行。

天心肯後,費甚心情。放霎時陰,霎時雨,霎時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