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名校長劉長銘: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精彩導讀:

教育者的任務就像是把一個個、一批批孩子送到人生的跑道上。教育者的責任不僅僅是讓孩子快速衝到前面,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未來怎樣跑,朝什麼方向跑,怎樣掌握節奏、運用體力並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到達終點。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劉長銘 北京四中原校長

熱播電視連續劇《生逢陽光燦爛的日子》,我一集不落地全看了。我喜歡這部電視劇有兩個原因:

一是故事的時間跨度大。我屬於這個時代的人,經歷了和老郭一家人同樣的生活。儘管我發現劇情在一些時間點上有錯位,拍攝背景也有穿幫之處,但仍喜歡。

二是拍攝郭家老二和老三上中學的外景地,恰好就是我從教後最初工作的學校(當時是北海中學,現在是北京四中初中部的一個校區)。看到馬傑(老三的中學同學),我立刻想起入職第一天上班的情景:那天我騎車來校,正要推車進車棚時,忽然覺得後面有人拽住了我的車,回身一看是幾個男孩子,最前面的衝我說,“哥們兒,你是哪的?借車騎騎!”他顯然沒看出我是老師。我那時只比學生大三四歲。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劇中那些調皮孩子的行為我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見到過,比如說,成幫結夥到處遊蕩、尋釁滋事、打架鬥毆什麼的,至於幾十人上百人的械鬥,沒親眼見過,但也聽說過。這種事在那個年代中並不少見。我是在那個年代剛結束後開始做教師的。那時學校秩序還沒完全恢復正常,讀書風氣尚未形成,許多孩子不把學習當成正事兒,其成績可想而知。

後來那些學生和郭家的四個兒子一樣,分佈在各行各業。他們中有的從醫,有的經商,有的成為小有影響的媒體人,有的成為政府領導人,還有成了世界體育比賽冠軍的,而更多的是像郭家老大那樣,成為一個安分守己、自食其力的人,做著平凡的工作,盡著一個普通公民的責任,成為國家的普通建設者。

他們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平靜的生活。至於那些像馬傑馬京那樣的孩子,後來是否成了違法犯罪危害社會的人,我不知道,也沒有聽說過。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一晃過去了40年。每個人都在人生馬拉松中跑完了一半或大半,有的人都已經退休。他們當年幾乎沒有人“搶跑”——像現在這樣,提前學習學校課程——這不是那個時代家長追求的時尚。他們後來可能大多成了普通人。

其實,任何一個社會的構成主體都是普通人。當然,“普通”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涵和層次。今天普通工作中所含有的複雜技術和專業知識,可能前人無法想象。今天的社會需要每個人終身學習,一次性的學歷教育不可能滿足其一生工作和生活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你必須不停地跑。

但許多父母也包括許多教育工作者都不願意相信這樣的規律和事實:普通是每個人的人生起點與終點。不論他或她後來成為什麼人,富人也好,名人也罷,甚至成為國家領導人,都始於普通。同時,不論他出身有多麼高貴特殊,最後也可能止於普通----多少公子王孫最終成為尋常百姓,多少登科狀元后來默默無聞。

許多父母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孩子普通,或最終會是一個普通人,不相信普通人也有存在的價值,普通人也有生活的幸福,害怕自己的孩子會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其實對人生馬拉松來說,一時的快與慢,都不是決定性因素,只要你不停下來,遲早會到達終點,達到終點就是成功。威廉·勞倫斯·布拉格在25歲時獲得諾貝爾獎,而萊昂尼德·赫維奇在獲獎時已經90高齡,他們同樣為人類做出不朽貢獻。羅納爾德·薩斯坎德是世界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弦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但他在16歲時還只是紐約的一個管道工,他曾在一部紀錄片中說,他在物理學上的很多靈感都來自於做管道工的經驗。

我們所面對的孩子,在人生的跑道上,可能註定不會在一千米、兩千米甚至一萬米內領先,但這沒有什麼,因為後面的路還很長,他們需要調整體力,養精蓄銳。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在人生的跑道上有沒有被淘汰出局的?當然有!但他們往往不是輸在了人生的起跑線上,而是折在了漫長的跑道上。許多家長包括教育者,本來希望和相信他們的孩子能在最初幾百米幾千米內衝到前列,進入第一梯隊,甚至成為領跑者,然而卻事與願違。

名校长刘长铭:在人生的跑道上,耐力比速度更加重要 | 名家

違背科學的教育和扭曲的人生觀、價值觀最終會讓一些人被淘汰被出局,也許是在最初的幾百米、幾千米內,也許是在幾萬米後,甚至是在接近終點的地方。任何一個人倒在跑道上,都是人生的遺憾、社會的損失。

教育者的任務就像是把一個個、一批批孩子送到人生的跑道上。教育者的責任不僅僅是讓孩子快速衝到前面,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未來怎樣跑,朝什麼方向跑,怎樣掌握節奏、運用體力並堅持不懈,永不放棄,到達終點。

在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和時代裡,讓孩子成為一個精神豐滿、積極向上、樂觀健康、內心堅定、具有人性和理性、懂得責任與良知、保持不斷學習發展願望和動力的人,這就是教育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