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在中國有一種火烤的美食,最早是由漢代的胡餅演變而來,從新疆烤饢到四川鍋魁,有的外皮筋道,有的內裡鬆軟。

毫不誇張的說:中國有多少地方,就有多少種燒餅。燒餅在中國從西到東,變化出不同的樣貌,而到了蘇州這座城市就變成了玲瓏小巧 、狀如蟹殼 、色澤金黃的模樣。美其名曰:蟹殼黃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常見的大餅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新疆烤饢

徽州也有蟹殼黃,也就是小有名氣的黃橋燒餅。要說黃山蟹殼黃燒餅,精髓全在一個“脆”字上,一口咬下去,酥脆爽口碎肉丁加上梅乾菜特有的香氣,鹹甜中帶著辣味,燃爆你的味蕾。

蘇州的蟹殼黃卻自有它的精緻嫵媚,“蓬鬆與柔韌相輔,酥脆與綿軟對成”,吃起來細膩而不油膩。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蟹殼黃

吃蘇州的蟹殼黃你要非常當心,如果不用手掌弓起來侯在下巴處,那麼,一口咬下去,芝麻與酥層會如雪花般散落下來,看著很美,吃的人那叫一個心疼。

蟹殼黃是用油酥加酵面作坯,先製成扁圓形小餅,外沾一層芝麻,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蟹殼黃是有鹹甜之分的,一般甜的做成圓形,餡料主要是豬油白糖、豆沙、棗泥等等;鹹的為橢圓形,餡料是蔥油、鮮肉等等。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這樣是不是就很像蟹殼了

像眉毛酥這種酥面在外的叫

“明酥”,而蟹殼黃內藏酥面、外覆芝麻的油酥大餅之流就叫“暗酥”

與蘇式月餅不同的是,蟹殼黃用的是發麵油酥皮,餡料不在多,只為搭點味道。好吃,主要在於酥香的麵皮,還有滿滿的焦黃芝麻,彷彿一隻只蒸熟的蟹殼一般。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蟹殼黃要好吃不是那麼容易的。首先

一定要酥脆,但酥皮又不能夠一咬就散。甜的蟹殼黃吃起來要滿口香,咀嚼時不可有粗糙硌牙的砂糖顆粒口感,裡面的糖水不能烤到幹,要做到糖水滋出來,恰好將融未融地化在了酥皮裡,但不至於溼到讓餅沒有骨子。

而鹹的蟹殼黃要吃起來豬油香和蔥香並存,還可以吃到一口溼軟的小蔥白段。最理想的狀態是芝麻的那層與底邊那層到達中間的距離一樣。 蟹殼黃鹹甜適口,皮酥香脆,有人寫詩讚它“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北方的燒餅常為果腹墊飢的主食,有一番大塊朵頤的豪情;而江南的燒餅,則講究一個精巧,所謂點心,點到為止,是錦上添花的。天冷了,在攤頭上買一隻剛出爐的蟹殼黃燒餅吃,熱乎乎,香噴噴,滿地撒芝麻

蟹殼黃在上海也一直是流行食品。蟹殼黃在早些年並不是上海人的早點,而是上午十點到下午五點的這一段時間裡,上海人會客喝茶的茶點,老上海的茶樓幾乎都會自制蟹殼黃售賣給茶客們當喝茶搭配的點心。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張愛玲的《小團圓》裡寫九莉:“這天晚上在月下去買蟹殼黃,穿著件緊窄的紫花布短旗袍,直柳柳的身子,半卷的長髮。燒餅攤上的山東人不免多看了她兩眼,摸不清是什麼路數。”

蟹殼黃可以說是燒餅之中稱得上最精緻一說。蟹殼黃配咖啡,這是老上海中產階級的情調,中西交融,既高雅又市井。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這燒餅太不老實了!明明沒有蟹卻偏叫做蟹殼黃

蟹殼黃這種點心,在日益劇增的網紅美食麵前,多少顯得有些古老,但是老蘇州還特別想念它的味道,如今在蘇州的一些小攤上還能找到它的身影,一杯鹹豆漿配一隻甜蟹殼黃,或者,一杯甜豆漿搭一隻鹹蟹殼黃,有甜有鹹,可鹹可甜,多麼豐盈的滋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