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控疫情,抓發展!分兵多路接回建築工 高新區大項目建設“加滿油”

順勢而為,積極應對,方能化危為機;因時而變,合理謀劃,更顯責任擔當。高新區不等不靠,摸清底數,制定科學方案,安排大批車輛到全國各地接回建築工人,為大項目建設“加滿油”“充足電”。

在雙島灣科技城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項目二期工程工地上,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開展AB雙子塔的土建和鋼構作業,這兩座塔樓高148米,將成為威海的區域地標。塔吊轉動,焊花閃爍,但項目負責人們卻是心急如焚。

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工程部經理畢建祥:“因為土建是項目比較集中的,綜合體比較大的,現在人員缺口非常大,非常著急外地的工人能早些回來,回現場施工。”

土建是整個工程的基礎,只有馬上投入大量人力,展開土建工作面,才能保障今年的目標計劃趕得上,完得成。高新區管委得知這一情況後,第一時間組織協調大巴專車從雙島灣出發,為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項目“點對點”接工人。

中建五局國家(威海)區域創新中心工地項目部生產經理崔磊磊 :“已經派出了六輛大巴車,奔赴徐州、河南,包括聊城去接工人,合理安排工期,分解工期,分段流水施工,把耽誤的工期趕回來。”

“還有多長時間能到?”,“我們剛剛導航,還要一個半小時”

像這樣的電話,崔磊磊一天要打好幾十個,在派車接人的同時,等待的過程中,他們已經為集中返回的工人準備好了宿舍。

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夏呈馳:“還有一些是自己自駕回來,我們項目上設置了隔離區,有四十多間,每一間住一個人,對他們進行隔離十四天。”

2月28日下午五點,第一輛中建五局山東公司建築工人返威專車從徐州趕了回來。

建築工人徐洪生:“我也沒想到政府來派專車接我們,疫情發生之後,我們呆在家裡邊心裡也是很著急,——這次到家門口接我們,我們心裡頭感覺很溫暖。”

短短兩天時間,從河南周口、駐馬店,江蘇南通等地返回的六輛專車都滿載而歸,看著二百多名工人陸續安全到來,負責人心裡有了底。

崔磊磊:“這個c塔和E塔肯定在10月底封頂,像這個A塔C塔這個超高層,在今年年底要封頂。我們非常有信心在威海市政府和高新區管委的幫助支持下完成這個任務。”

目前,高新區按照各個大項目工地的工序進展情況,安排了科學的返崗方案,按次序優先接回急需的工種,保證各條工序不積壓、同步快速推進。

高新控股公司建設團隊負責人王軍波:“因為工程是連貫地開,勞動力是逐步往上回升,截止目前,我已經派出了三十多輛車,省外的能接回七八百人左右,下一步主要是幾個大的工程,因為他需要特殊的工人,原來湖北那部分工人所幹的工作,大部分是由東北(工人接替),我們已經聯繫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