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七十春秋華夏美,神州鉅變換新顏。人們的生活伴隨著時代的腳步,在點滴改變間見證著祖國的飛速發展。散落在通遼大地的時光記憶,打上了年代的烙印,記錄著百姓臉上的燦爛笑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之際,通遼漢語綜合廣播推出“通遼味道”系列報道,記錄通遼美食,尋覓家鄉味道,在“食”代變遷中,記錄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折射出通遼經濟發展的飛速質變。

通遼味道之飯包.mp3來自通遼廣播電視臺00:0009:34

人們對美食的渴望,有著不同的選擇,但有一種味道是我們最為堅定,最為惦念,也是最共同難以忘懷的,那就是家鄉的味道。

通遼這片神奇的沃土具有地域的特殊性,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東與吉林省接壤,南與遼寧省毗鄰,因此,這裡的美食也非常多元化。即有著 “中國蒙餐之都”美譽的民俗蒙餐,也有著被粉絲們追捧出享有“第九大菜系”美譽的東北菜。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提及通遼味道,人們的腦海中會浮現起許許多多特色菜餚,蘸醬菜、小雞燉蘑菇、亦或是烤全羊手把肉,烏日莫、馬奶酒。然而,飯包作為一種樸素、簡單,傳統的食物,卻承載著滿滿的通遼情懷,印記著這片土地美食文化發展悠久不變的味道。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飯包是一種地方特色濃郁的美食,也叫菜包,或是打飯包,製作所用的食材可以是大米飯、高粱米飯、小米飯,也可以是由小米與大米構成的,東北叫做二米飯,包在外面的是大白菜的菜葉,這種東北特有的白菜菜葉經過充分的光合作用會完全張開,整片葉子翠色慾滴,入口清香而又有韌勁,除了最為重要的白菜葉以外,蔥、香菜、調味的醬料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遼人對當地的醬料十分偏愛,一些朋友會直接選用通遼本土黃豆醬做飯包,也會有人在此基礎上,加入雞蛋、辣椒、牛肉等材料製作成各具風味的醬料調味飯包,將各種食材平整的鋪放在白菜葉上,採用捲餅的方式將飯菜包住,一口咬下去,口齒間充滿了米飯、蔬菜、醬料的香味,清新爽口,味感十足。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小曹是地道的通遼人,即有著東北女孩的明快爽朗,也有著蒙古族姑娘的熱情好客,還有一點南方妹子的細膩含蓄,高中畢業後,感受了家鄉濃濃風情18年的她,選擇開啟一段滿載期待的成都求學路。成都,不僅有街頭走一走的雨林路和小酒館,那裡更是一座充滿美食之光的城市,說到那裡的美食可謂是應有盡有,但小馬品嚐了數不清的成都味後依然放不下的是深深眷戀的家鄉滋味。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現在的飯包,早已不是隻有在家中享用的美味,在飯店,在美食城,都能看到賣飯包的攤位前排起的長隊,甚至在通遼的自助餐廳,你也能找到飯包的蹤跡,任時光流轉,無論現在通遼人的餐桌如何豐富,那菜葉包裹著的米香和醬香,永遠是通遼人眷戀著的味道。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通遼味道第五篇:最愛飯包香

擇一城入一味,時光流轉,美麗的通遼城也舊貌換新顏,但未曾改變的是這座城帶給子孫們的家鄉味道,這味道里有情、有愛、有念、有家,有美食,有信仰,有智慧,有鄉愁。百年通遼城的美食文化,正如飯包一樣淳樸而包容,伴著家鄉人的祝福,讓通遼味道永恆、深刻、久遠的唇齒留香在我們的舌尖上,融於通遼人的生活裡,感於我們的心田間!

END

記者:王明宇

通遼廣播電視臺融媒體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