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昨天,消停了一段時間的娛樂圈又炸鍋了。

頂流肖戰又被自己的粉絲推上了風口浪尖。

事件的導火索是一篇同人文章。

2月24日,微博用戶“迪迪出逃記”以肖戰和王一博作為主角發佈了一篇文章,並附上了LOFTER 和AO3的鏈接。其中肖戰的設定是有性別認知障礙的髮廊妹,王一博則是愛上他的未成年高中生。

文章引發了肖戰唯粉的強烈不滿,大粉開始在微博有組織的對文章和平臺進行大規模舉報,作者本人在2月26日改名並封鎖了文章。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第一次知道Lofer和A03。

Lofter是國內最大的同人創作社區app,AO3是一家為同人創作提供服務國外網站。

這兩個平臺中聚集著大量創作者的心血,就這樣被xzf舉報了。

這場原本飯圈內部撕逼在2月27日引起了大量路人的不滿。

歐美、日韓、動漫、同人、耽美圈的作者揭竿而起,反對肖戰粉絲舉報創作平臺。

最終,2月29日,AO3被鎖,國內創作者失去了一個自由創作的平臺。

3月1日凌晨開始,路人對肖戰代言的各種商品進行抵制。

上午,肖戰大粉道歉;

下午,佳潔士和OLAY更換了置頂微博的代言人;

鬧劇還沒落幕,高曉松老師又很嘚瑟地發了一條微博,話不算狠,但理兒很扎心: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總結起來一句話,流量明星和腕兒的差別就是,格局夠不夠大。

有人說,不知道哪位頂流得罪了高老師,得多氣,這時候捅了一刀。

這話說得沒錯,流量明星之所以成為“流星”,多少和格局有關係。

可之所以說高老師嘚瑟,是因為格局這兩個字,對頂流來說,真沒什麼用

既然叫流量明星,必然是靠流量吃飯的。

且不說本人是不是心甘情願,走上這條路,就沒什麼退路。

被粉絲養大的人,死也要死在粉絲手裡。

可能對他們來說,也沒想過太長遠的未來,畢竟撲街的前輩很多,轉型的道路很擠。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事件爆發後,身邊不少喜歡肖戰的人為他喊冤,毫無理智卻破壞力極強的“個別”粉絲,一塌糊塗連稿都不會寫的公關團隊。

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我什麼都沒說,什麼都沒做,長得好看,我錯了?

可細想,也不能說沒錯。

今天早上刷微博,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討論。

女王C-cup聊到一個現象,偶像失聲

而關於這一點,評論區的幾條留言說的挺明白,粉絲肆無忌憚的行為,多少都是慣出來的。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飯圈沒有理智,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和行為準則。你說讓飯圈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其實是痴人說夢,畢竟人家湊在一起就是為了共同話題,“我即真理”。

大眾傳播學上有個概念,叫沉默的螺旋,說的是公開輿論中,人們如果發現自己和大眾觀點一致,就會積極參與討論。但發現自己的觀點不被大部分人認可,就會保持沉默。

隨著越來越多人沉默,最終形成了所謂的“優勢意見”。

流量明星也是一樣,他們是不知道麼?是無所謂麼?

都不是,大多還是懦弱,說多錯多,所以,沉默成了唯一平息紛爭的方式。

曾經看過高曉松的一個訪談,說起為什麼歐美的飯圈文化和我們很不同。

歐美偶像都很強悍,像我們平時看到的超級英雄,而亞洲偶像都很柔弱,看著讓人心疼,想讓你保護。

一個強大的人,我為什麼要給你花錢,你應該給我錢。

可一個柔弱的人,我就得給你花錢,把你當寶寶。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飯圈的肆無忌憚,偶像也不能說毫無責任。

不敢說,不敢做背後,其實還是軟弱,而這種軟弱並不僅是對輿論的恐慌,更多是真金白銀的考量。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流量明星的所謂被坑,更像是自己挖坑。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2016年,大張偉在採訪中狠狠diss了一把真人秀。他說中國的真人秀會毀了中國的藝人。

節目裡大家關心的是有沒有cp,明星會不會做飯,有沒有出糗,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明星的作品上。

投資人說,觀眾就愛看。

他更是直言,他就是觀眾,他就不愛看。

因為真人秀賺錢所以大家都一窩蜂去做真人秀,而這樣會毀了中國的藝人。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確實。

明星寵著粉絲,粉絲捧著明星,結果就是分不清誰是誰的誰。

就像霍建華接受訪問的時候吐過的槽:“我媽都沒這麼管我。”

當然,也不是人人都這麼忍著。也有明星都懟過粉絲。

比如吳青峰,2月24日成功在臺北舉行了自己的演唱會,粉絲無比期待蘇打綠合體。

有人給吳青峰留言說,希望下次來看你,不只有你跟家凱,會是六個人熱鬧的場子。

吳青峰卻回覆,希望下次你就去看六個人的場子,不用逼自己來看一個人的場子。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這不是吳青峰第一次懟粉絲。

前年,因為吳青峰把《不及雨》送給張碧晨唱,微博評論炸了鍋。

粉絲diss吳青峰,不要隨便把蘇打綠的歌拿出去給別人,更不要弄髒了自己的回憶。

吳青峰也毫不客氣,這就是我吳青峰的歌,不是蘇打綠的歌,我代表全體團員,請你別弄髒這首歌。

對有些人來說,任性是家常便飯,喜歡的人依舊喜歡,不喜歡的人不是走了,就是習慣了。

這種骨子裡的自在,其實是很貴的

你必須捨棄一些人,才能收穫一些更好的人。而失去這兩個字,不是誰都能承受。

與其說,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人,不如說,你的底氣,給了你拒絕別人的能力。

所以,你別說,高老師能如此嘚瑟地胸懷江湖,是種了不起的才華。

頂流,值不值得同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