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在生活當中,我們經常能夠遇到一些“熊孩子”,這些孩子喜歡拿別人的短處開玩笑,喜歡破壞公物,甚至會在公共場合做出一些過分的舉動,十分令人討厭。其實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體現的是教養的缺失。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熊孩子”大鬧咖啡廳,被服務員狠狠教訓

前幾天,女兒被姥姥帶去淘氣堡了,我一個人閒著沒事,就到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館裡看書。這家咖啡館旁邊是一所幼兒園,我去的時候剛好趕上幼兒園放學。

這家咖啡館免費給孩子提供純淨水,所以我去的時候,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走了進來,孩子們紛紛在咖啡館裡接水,很多懂禮貌的孩子在接完水之後,會對服務員說一句謝謝。

過了一會,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跑到咖啡館裡的小假山上玩耍,並且喊自己的媽媽一起上去玩,很多小朋友都站在原地看著他在假山上“表演”。

這個小男孩玩了一會兒之後,開始用手搬假山上的石頭,當他發現搬不動的時候,開始用腳踢,但是仍然沒有把假山上的石頭踢掉,小男孩著急了,開始大聲喊叫,意思是讓他的媽媽快點過來幫忙。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接下來的一幕,讓我們感到特別意外,只見小男孩的媽媽走了過去,用手使勁撞擊假山上的石頭,由於成年人的力氣比較大,她剛撞擊了兩下,石頭就掉了下來,小男孩拿到石頭之後,特別開心,並且開始和同伴們“炫耀”了起來。

這時,服務員忍無可忍,氣得直拍桌子,他對著小男孩大聲喊道:“你給我下來!”服務員的聲音很大,並且特別嚴肅,小男孩聽到之後,明顯被嚇到了,“哇”的一身哭了起來。

小男孩的媽媽趕緊把孩子摟在懷裡,然後指著服務員吼道:“你是不是有病,為什麼要嚇唬我兒子?”

服務員:“我要是再不制止他,他估計都要把咖啡店給拆了。”

小男孩媽媽:“你可真沒有出息,竟然跟一個孩子一般計較。”

服務員:“孩子就能這樣做嗎?孩子不懂事,你這當媽的也不懂事?你慣著你兒子,我可不會慣著他,你不教訓,我替你教訓。”

服務員的一番話之後,這位媽媽無言以對,留下一句“我要投訴你”之後,帶著孩子匆匆離開了。隨後,

咖啡店裡的其他人都對服務員豎起了大拇指,還有一位家長表示自己早就想去“教訓”這個孩子了。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很多“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

孩子生下來就像是一張白紙,之所以會變得“熊”,多半是因為背後有“熊家長”在替他撐腰。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如果家長不但不制止孩子的行為,

甚至還成為了孩子的“幫手”,那麼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孩子將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會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怎樣教,孩子就會怎樣做,有些家長只會抱怨孩子不聽話,卻從來都沒有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事實上,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是家長沒有做好家庭教育,導致孩子缺乏教養,這也是父母性格的映射。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每一位家長都要了解“吸收性心智”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雖然孩子的性格和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可以通過後天改變,在孩子三歲之前,受父母的影響最大,這也就是意大利幼兒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博士所提出的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是指能通過與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的聯繫,獲得各種知識,“利用他周圍的一切塑造了自己。”從而形成個性和一定的行為摸式。

對於吸收性心智,主要是針對幼兒和兒童而言,成年人是沒有的,孩子會把在孩童時期獲取到的一切保持下去,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孩子年齡小,思想不成熟,並不能很好地分清是非曲直,所以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孩子會把自己見到的所有事情都記錄在腦海,孩子慢慢就會顯得很沒有教養,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一、如果家長不對“熊孩子”進行管教,結果會是如何?

1、長大後會吃虧

每一位家長都會寵愛自己的孩子,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家長如果看不到孩子的缺點,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一味地縱容孩子,那麼等到孩子長大了之後,會成為令人討厭的人,孩子也很有可能會做出一些危害他人和危害社會的舉動。

2、長大後人品會變得很差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灌輸一個理念,那就是“不能吃虧”,即使是自己的孩子犯錯在先,家長也不捨得責怪和懲罰孩子,甚至還會維護孩子,總是喜歡用“他還是個孩子”來包庇孩子,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孩子無法學會做人的規矩和道德,孩子會變得十分自私,長大後,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孩子都會去做,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二、家有“熊孩子”,家長應該怎樣教育?

1、給孩子立規矩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小孩子沒有規矩,就很有可能成為別人討厭的“熊孩子”。所以家長要儘早給孩子立規矩,比如不能讓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不要做出對他人不利的舉動等等。

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後,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其次讓孩子承擔相應的後果,最後引導孩子改正。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2、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

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才會更受歡迎,“尊重他人”是一種非常好的品質,家長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這種品質

。家長要告訴孩子:不能夠隨便打擾別人、不要出口成髒、不要強求別人等等,同時還要教會孩子一些禮貌用語,比如“您好”、“謝謝”、“打擾一下”等等,當孩子學會了這種好的品質之後,會越來越優秀。

3、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高情商的表現,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當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之後,家長就要開始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做事情之前先要考慮一下別人的感受,做到為別人著想。這樣的孩子不管是在以後的生活當中還是工作當中,都會很受歡迎。

“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熊家長”脫不開干係

總之,家有“熊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熊家長”,作為熊孩子的家長,要進行自我反思,並且及時改變現在的教育方式,這樣才能夠改變孩子。


我是甜橘媽媽,是一名兩歲寶寶的媽媽,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實用的育兒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家長朋友,如果您有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