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為什麼京津冀地區的大氣汙染治理成效明顯 但華中、西南等區域的汙染問題卻日漸凸顯?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为什么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但华中、西南等区域的污染问题却日渐凸显?

北極星大氣網訊: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近年來,各地各相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的決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實,全國的空氣質量持續穩中向好,有了明顯改善。

重點地區的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以最近剛發佈的數據為例,11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3%,同比上升18.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北京市11月優良天數比例為83.3%,同比上升26.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8%。

這些成績的取得,進一步堅定了生態環境部做好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決心和信心。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重點地區大氣環境質量的改善,絕對不是風景這邊獨好。一方面重點地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為重點地區帶來更多的藍天白雲,也為其他地區的大氣環境治理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促進了全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整體推進。

另一方面,其他地區也沒有止步不前,也在按照大氣汙染防治的有關要求,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大氣環境質量也取得了明顯改善。11月份,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4%,同比上升3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從更長的時間尺度看,2019年1-11月,261個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同期下降22.4%,超過“十三五”約束性指標進度要求。其中,華中地區、西南地區分別下降22%、13%;雲南、貴州、廣東、浙江、黑龍江、內蒙古等十幾個省份PM2.5平均濃度由不達標轉為達標。

同時,我們也看到,今年以來,受工作壓力傳導不夠、重汙染天氣應對不得力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空氣質量出現波動。如地處“2+26”城市和長三角交匯帶的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華中地區的湖南等PM2.5濃度出現不同程度的上升。針對上述情況,我部及時組織召開空氣質量預警和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座談會、按季度開展空氣質量預警、對汙染反彈嚴重的地區採取約談等措施,目前,部分地區出現的汙染反彈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指導各地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確保藍天保衛戰各項目標圓滿完成。一是實施“預警、約談、問責”的工作機制,對空氣質量明顯惡化、約束性指標完成進度嚴重滯後的地區開展專項督察。二是加強對非重點區域城市指導幫扶。對跨地區汙染問題,加強區域聯防聯控。三是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指導各地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有效減輕重汙染天氣影響。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