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東銀控股集團債務重組付息議案通過 債務危機化解邁出實質步伐

12月23日晚間,東銀控股集團宣佈,東銀控股集團債委會於12月19日召開第九次債權人會議,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關於2019年留債利息支付安排的議案》。這意味著,東銀控股集團的債務重組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

在債務重組迎來階段性利好消息的同時,東銀控股集團的業務經營也取得了穩定向好的發展。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政府、監管機構、債權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今年前三季度,集團各業務板塊共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集團合併納稅金額29億元,同比增長36%。東銀控股集團各業務板塊經營團隊及員工隊伍繼續保持穩定,各實體業務板塊經營正常,煤礦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

展望未來,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仍充滿挑戰性,東銀控股集團債務重組的推進仍然任重道遠。不過,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持下,集團各業務板塊的管理和經營工作仍有望迎來改善,集團與各債權人作為利益共同體,將取得共贏。

多部門聯動推動集團債務風險化解

東銀控股集團的債務問題還要追溯至 2017年底,東銀控股集團同樣因為流動性緊張開始出現債務違約的情況。而由於較多地使用關聯擔保為資金需求較強的子公司進行融資,債務逾期隨後也導致東銀控股集團持有的旗下兩家上市公司迪馬股份(600565,SH)和*ST慧業(000816,SZ)的股份被法院凍結。

不過,得益於政府多個部門的及時回應和聯動幫扶,東銀控股集團的債務化解工作迅速展開,並逐步取得階段性進展。

2017年12月7日,重慶市政府迅速召集相關部門召開專題協調會,隨後在重慶銀保監局(原重慶銀監局)的指導下,東銀控股集團債權人委員會迅速成立,而重慶市銀行業協會也積極參與推進債委會的日常工作。

另一方面,作為東銀控股集團註冊所在地的重慶市南岸區政府,多方奔走,積極協調並促成重慶和鹽城兩地債委會的統一;重慶市工商聯也組織媒體走進東銀控股集團,瞭解重組進展,幫助東銀控股集團協調債權人利益;此外,為穩定相關債權人金融機構,重慶市金融局、重慶銀保監局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

最終,在取得各方債權人利益最大程度統一的基礎上,中國華融重慶分公司為東銀控股集團設計出了債務重組方案。今年1月25日,東銀控股集團債務重組方案及重組框架協議獲得東銀控股集團債權人委員會投票通過。

在這一過程中,也得益於重慶市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使得東銀控股集團實現了資產的合法保全,為後續的債務重組創造了良好的司法環境。

在各方的關注之下,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東銀控股集團的債務化解問題再次迎來佳訊,東銀控股集團債委會審議並表決通過了《關於2019年留債利息支付安排的議案》。

事實上,此前迪馬股份方面的人士就曾透露,因為今年是進入到第一年的債務重組期,東銀控股集團也會在年底進行第一次的重組利息的兌付,包括非核心資產的處置工作,今年也有效的進展,所以整個工作還是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在重慶市政府和鹽城市政府,銀保監局等單位的積極協調下,我們穩定隊伍,盡最大努力保證公司的生產經營維持正常,為實施債務重組創造了很好的基礎條件。”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債權人與債務人通過求大同、存小異,共同化解債務危機,使得東銀控股集團庭外和解的重組方式也成為了民企債務重組的標杆樣本。

東銀控股集團多板塊實現突破發展

此前,東銀控股集團就已確定後續的發展思路,即重組後將聚焦應急產業、農業裝備、成品油零售和批發、房地產四大主業,不再開設新的投資板塊。

在政府的支持,以及各方凝聚共識的基礎上,東銀控股集團各大業務板塊在今年也實現了突破性的發展。

在地產板塊,今年前三季度,迪馬股份取得了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7.26%和51.40%的佳績。東原地產前三季度累計簽約面積達1047.49萬平方米,較上年同期增長約三成,其還通過深耕精選、優質儲備,精準佈局各省會或經濟發展核心城市,使得未來的發展儲備實力十分穩固。

此外,憑藉“產品+服務+社區”的全產品力打造,東原地產還力攬了“2019年度第四屆REARD全球地產設計大獎”等數十項大獎。

在工業板塊,迪馬工業經過20年的發展,已形成防彈運鈔車、機場車、消防車、維保車輛等豐富的產品品類,這些品類中也集成了很多通訊等高科技技術,在這個基礎上,迪馬工業目前正專注於應急安防這個細分領域,希望以現有的集成能力去發展應急安防的技術,通過技術的積累,推出更多的產品和設備。

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同時還表示,通過大力推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工業板塊目前的生產交付效率已大幅提升;新品研發也初見成效,電動運鈔車、電動機場車等已實現量產銷售。

東銀控股集團的農業板塊近年來持續承壓。目前,東銀控股集團一方面通過積極推動管理和業務的改善及整合,收縮虧損業務及資產,為實現產業戰略轉型和升級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則通過加快推進汽油機產能轉移,以應對市場未知變化帶來的風險。

2018年9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22年》明確指出大力推進我國農業裝備和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同時要加快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農業裝備的智能化水平。應該說,農業裝備板塊的市場空間和戰略機遇也將逐步迎來更大的釋放。

此外,東銀控股集團還積極推進煤炭板塊的全面復產,貴州區域煤礦目前已通過“自營+託管”的方式實現全面復產,雲南、新疆區域煤礦的復產工作正在推進中。而通過持續優化渠道建設,大力拓展會員銷售業務,東銀控股集團油站業務的經營發展同樣十分穩固。

債務重組推進仍任重道遠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中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體制性、週期性問題相互交織,“三期疊加”的影響持續深化。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在宏觀經濟面臨多種內外挑戰的背景下,東銀控股集團債務重組的推進仍然任重道遠。

從業務層面來說,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也坦言,目前地產板塊、煤炭及有色板塊在融資方面仍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機械製造板塊、成品油零售業務受整體經濟放緩影響,也承受較大壓力。

在東銀控股集團所在的重慶市,近年來也在不斷推出各類政策和具體措施,以優化民營企業的營商環境。僅今年以來,重慶市政府就已先後出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企業健康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具體措施》等多份文件。

“相信在政府和銀保監局等單位的支持和幫扶下,我們明年仍然能夠繼續搞好公司經營管理,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經營效益,提升公司的價值。”儘管面臨壓力,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對明年發展仍充滿信心。

今年年初,作為東銀控股集團房地產和工業板塊的子公司,迪馬股份就推出了新的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其以過去三年的平均淨利潤為基數,2019年和2020年淨利潤分別實現50%和100%的增長率作為行權的考核目標。

再加上此前推出的“共同成長計劃”,迪馬股份通過中期和長期結合的激勵計劃,將公司核心管理團隊與公司長期利益綁定,以此尋求共同實現公司的業績目標。

此外,東銀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還介紹稱,明年將進一步加速推進煤礦板塊的復工復產,以及非核心資產的處置工作,積極推動管理和業務的改善、整合,以實現集團更好地走向高質高效的發展。文/王琳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