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19世紀60年代美國槍械師希拉姆·伯丹發明了伯丹式的底火,並於1866年3月20日獲得專利。此後沙皇俄國在槍械師希拉姆·伯丹的幫助下設計了一款後裝藥的單發步槍,以及一款大口徑10.7×58 mmR子彈,並且該款子彈使用了早前希拉姆·伯丹發明的伯丹式底火。

Berdan I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Berdan I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Berdan I步槍的前置活門


1868年希拉姆·伯丹發明了一種具有活門槍擊的單發步槍,並命名為Berdan I步槍,該槍重4.2公斤,長130釐米,並沒有刺刀,但是具有一定的缺點:①由於使用的是前置活門,當子彈裝填不到位時,閉鎖槍擊會出現被卡住的現象。②當前置活門閉鎖後,後端的擊針保險還需要向前推動,這樣才能扣動扳機進行射擊,多次的操作直接影響了射速。

因此該槍並沒有大量裝備於俄羅斯。

Berdan II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Berdan II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Berdan II步槍

1870年槍械師希拉姆·伯丹有設計了一款後拉槍擊作用的栓動步槍,被稱為Berdan II步槍,Berdan II步槍閉鎖閥完全依靠槍擊手柄,槍擊內部並沒有其他鎖緊凸耳。開鎖時槍擊手柄朝上,然後向後拉動,閉鎖時向前推動槍擊,最後向右旋轉槍擊手柄,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槍擊手柄鎖緊後並不是水平方向的,而是以30度角向上的。

Berdan II有四種型號:步兵步槍、較輕略短的龍騎兵步槍、帶扣扳機的哥薩克步槍和騎兵卡賓槍。Berdan II被俄羅斯圖拉、伊熱夫斯克和塞斯特羅雷茨克的工廠大量製造。總生產量超過300萬支,Berdan II雖然以設計簡單、可靠性和精度方面佔據優勢,但是由於俄羅斯對彈倉的認識不足,以至於在後期的俄土戰爭中吃了大虧。

“俄土戰爭”讓俄羅斯認識到槍械的不足之處

美國早在“南北戰爭”(861 年 4 月 12 日 – 1865 年 4 月 9 日)期間已經使用了擁有管狀彈倉供彈的斯賓塞連珠步槍以及亨利步槍,並且在戰爭期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後1866年溫徹斯特連珠公司又在亨利步槍的基礎上研發了一款步槍,並命名為M1866溫徹斯特連珠步槍,此後該槍開始遠銷國外,其中土耳其帝國就是選購該槍的國家之一,而俄羅斯在1868年才剛剛從前膛裝藥步入後膛裝藥的時代,因此對於槍械的彈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直到1877年俄土戰爭,俄羅斯士兵嚐到了溫徹斯特連珠步槍的苦頭,土耳其溫徹斯特連珠步槍與俄羅斯的Berdan II相比較:

①由於M1866溫徹斯特連珠步槍是由管狀彈倉供彈,而Berdan II只是一款單發步槍,因此M1866溫徹斯特連珠步槍的射速更快。

②M1866溫徹斯特連珠步槍採用了槓桿式的槍擊,能更快的上膛/退殼。

伯丹lll彈匣步槍

受到土耳其M1866溫徹斯特連珠步槍的刺激,1878年圖拉兵工廠開始琢磨增加Berdan II步槍的彈倉,剛剛大學畢業的莫辛也參與了設計,因為他對其他國家的槍支的彈倉非常瞭解,莫辛團隊經過多次實驗,最終設計出一種可以裝在槍托裡的彈倉,容量8發,雖然可以完成供彈動作,但是這樣設計在供彈過程中,下一發在推動上一發進膛時有可能損壞上一發的底火,因此俄羅斯迫切需求一款新的槍支。

並且法國裝備了世界上第一支無煙火藥的勒貝爾M1886步槍,西方國家也開啟了研製可以發射無煙火藥槍彈的步槍的浪潮,像英國的李-恩菲爾德步槍、挪威的卡拉格—約根森步槍、奧匈帝國的曼利夏1895型步槍、俄羅斯帝國的莫辛-納甘步槍等等。

莫辛-納甘步槍

1890年,俄國人在設計新步槍時,招標過程中吸取了李昂·納甘提交槍型設計中的一些元素,俄國兵工廠將李昂·納甘的供彈系統設計與俄國陸軍上尉謝爾蓋·伊凡諾維奇·莫辛(後晉升上校)設計的步槍結合推出了新式步槍,這種步槍被稱為“莫辛-納甘”步槍,上述設計的步槍是3線口徑(線是當時俄羅斯的一種量度單位,現已廢棄,3線約等於0.30寸或7.62毫米)M1891型步槍。

莫辛納甘M1891步槍發射7.62x54mmR步槍彈,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還在大規模使用的凸緣步槍彈。這種槍彈最早的型號是圓頭、鉛芯全金屬被甲彈,彈殼為黃銅。但是圓頭子彈有一定缺點:

  • 圓頭子彈的氣動佈局不好,受氣流影響大,導致子彈存速差。
  • 圓頭子彈的初速低,穿透性差。

1908年,俄羅斯研製出了尖頭子彈,也就是M1908步槍彈。莫辛納甘步槍用的是M1908輕尖彈,彈頭較短,為尖頭、錐底、鉛芯全被甲。而且還設計了一種重尖彈D型重彈,彈頭為鉛芯,彈頭重量更重,因此遠距離存速更好,射程也更遠。主要應用於重機槍。

1950年代,俄羅斯又使用新式鋼芯彈取代了輕尖彈和D型重彈,新型的鋼芯彈彈頭為鋼芯,外層被甲、中間是鉛套。這樣設計侵徹性能更高。

莫辛-納甘步槍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莫辛-納甘步槍

  • 扳機護圈前突出的三角形彈倉,該槍使用5發橋夾供彈,彈倉上有兩道縱向加強筋,彈倉底部也可以打開並退彈。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莫辛-納甘步槍的六角型機匣

  • 莫辛納甘的機甲為六角型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莫辛-納甘步槍

  • 莫辛納甘的拉機柄較短,拉機柄頭部為球形,槍機尾部的擊針同時也是保險,向後拉動一定距離再向一側轉動卡住,這時擊針就不能擊發,保險處於關閉狀態。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莫辛-納甘步槍

  • 莫辛納的下護木特別的圓鼓

莫辛-納甘步槍的種類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各種型號的莫辛-納甘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的後續種類很多,有M1891步槍、M1891龍騎兵、M1907卡賓槍、M1891/30步槍、M1938卡賓槍、M1944卡賓槍等。

1930年,已經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設計了一種現代化的莫辛納甘M1891步槍,命名為M1891/30步槍,和老型號相比,M1891/30的外形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區別: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M1891/30步槍

M1891/30步槍的機匣由六角型簡化成了圓形

莫辛納甘步槍的發展簡史

M1891/30狙擊槍與M1891/30步槍對比

M1891/30狙擊槍為了方面安裝狙擊鏡,把早期的水平拉機柄變成了下彎90度的拉機柄。

莫辛-納甘步槍1891年面世投入生產,分別由圖拉、伊熱夫斯克、謝斯特羅列茨克三家兵工廠生產,1893年開始大規模生產,曾經參與了日俄戰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成為俄軍主力武器,由於俄軍的需求量大,莫辛-納甘步槍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最後只有委託法國以及美國的兵工廠幫助生產,該槍一直服役到50年代初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