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柏拉圖曾說過:

“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能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父母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

如果夫妻之間互不配合、互相“拆臺”,最受傷的其實是孩子。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夫妻雙方管孩子,只要一方在管,另一方不得插手,其他人也不能插手。

日劇《坡道途中的家》女主裡沙子是一名全職主婦,原本專心在家裡育兒。

雖然“惡魔期”的女兒經常讓她頭痛不已,但還算應付得來。

雪上加霜的是,她被選為候補的國民參審員,即使是候補,也得每天出席。

無法拒絕國民義務的裡沙子,只好每天將女兒送去婆家,再去法庭聆訊。

女兒不好好吃飯,總是把米飯捏成飯糰到處亂扔,裡沙子說了無數次,女兒才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而到了奶奶家,女兒還是將食物當成了玩具。

裡沙子剛開口說女兒一句,奶奶在一旁附和道:

“好啦,她不會再玩了,媽媽不要生氣了。”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裡沙子的內心很崩潰,一個旁人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動作,是她花了無數精力才讓女兒改掉的,沒人能體會到她的心情。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每天在法庭結束聆訊後,裡沙子還要匆匆忙忙地趕去買菜,回家做飯。

有一次,裡沙子兩手提著滿滿的東西。

女兒鬧脾氣一定要她抱,她哄不好,就故意說,那媽媽先走啦,然後站在一旁看著女兒。

這一幕恰巧被下班回家的丈夫看到,丈夫對著裡沙子一通質問。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不管裡沙子如何解釋,她只是想讓女兒冷靜一下,自己假裝離開,其實一直躲在旁邊看著女兒。

丈夫還是表現出對她的不信任和懷疑,還質問她是不是經常這樣做,說她是虐待兒童。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育兒的疲倦和旁人的指手畫腳讓裡沙子漸漸失去了信心。

她很無奈,自己教女兒時,明明一切都是好好的,而現在女兒越來越視她的話為耳邊風。

甚至故意和她作對,惹她生氣,再去找爸爸撐腰。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管孩子只能有一個聲音。”

夫妻雙方有一方在管孩子時,另一方的插手,會讓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聽誰的。

當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孩子自然會“趨利避害”,偏向對自己更溫柔的一方。

這樣不僅讓其中一方失去了權威,影響夫妻的感情。

還會讓孩子學會了看人臉色,見風使舵。

夫妻只有結成聯盟,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立場一致,孩子才能分清對錯,不斷成長。

即便兩人之間的教育觀點出現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你不贊成另一半的做法,儘量不插手,私下再溝通。

家人之間要有一個默契,一個人在管孩子時,其他人不要隨便插手,更不要互相“拆臺”。

黃磊說:“再優質的教育也比不上夫妻同心,給孩子一個和睦幸福的家庭。”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激烈爭吵。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播出時,焦俊豔一家人的相處模式很讓人羨慕。

焦俊豔的爸爸經常和她開啟“日常互懟”模式,親暱又歡快。

一家人出去旅遊,爸爸跟焦俊豔說“我還是和你媽有共同話題”,轉頭就去和妻子秀恩愛,讓焦俊豔在一旁“吃狗糧”。

主持人說,這種感覺多好啊,當父母的“電燈泡”,是一種幸福的多餘感。

很多網友說,羨慕這一家人相處時的自然和輕鬆。

焦俊豔的爸爸在聊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時,說自己一直努力做到三點。

其中第一點就是,吵架儘量避開孩子。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焦俊豔也說自己是精神上的“富二代”,父母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往她的口袋揣了很多寶藏。

讓她不怕黑暗,做起事情心裡都坦坦蕩蕩。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著名婚戀專家約翰·格雷認為:

“夫妻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好壞。”


父母恩愛,會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對他們的三觀形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對孩子的“殺傷力”有多大?

曾經在微博刷屏的一部泰國短片,就是以孩子的視角,展示了父母吵架的場景。

對孩子來說,不亞於一部恐怖片,成為他們終身的童年陰影。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更扎心的是,視頻下面的評論,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經歷:

“我是看這樣的恐怖片長大的,長大後脾氣很暴躁,沒有結婚的想法”; “爸媽沒有一天不吵架,現在一聽到別人對我大聲說話就害怕”; “好熟悉的感覺,不想多說......”


“好的父母是天賜的運氣,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好的心理基礎。”


同樣,經常在孩子面前激烈爭吵的父母,會給孩子造成焦慮、無助、恐懼的消極情緒,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留下心理陰影。

耳濡目染下,孩子也會變得暴戾衝動,變得不合群,影響他們的人際交往。

久而久之,也會影響他們的婚戀觀,讓他們對婚姻充滿恐懼感,失去期待。

也許對夫妻來說,床頭打架床尾和,矛盾很快就消失了。

但是對孩子來說,父母吵架的畫面卻會一直停留在腦海裡。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心象”。

就是說,即使對象不在你面前,你的腦海還是會時不時浮現出他們的畫面。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你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良好的婚姻關係。”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夫妻不能在孩子面前非議對方的老人。

作家艾小羊說:

“愛情是排他的,婚姻卻是兩個家庭彼此包容。 要容納以不同方式愛著對方的那些人,在你看來,他們是不相干的一些人,於他而言,卻是融入生命與血液的人。”


曾經在網上看過一位父親發帖說,兒子總是嫌棄爺爺奶奶,經常對他們大呼小叫,言語上也十分沒禮貌。

夫妻倆平時工作忙,孩子大部分時間由爺爺奶奶照顧。

由於育兒觀念上的不同,這位媽媽常常在孩子面前抱怨老人,夫妻之間常為此吵架。

兒子在耳濡目染下,對老人的態度也充滿了敵意。

作家珍妮·艾裡姆說:

“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有父母的影子。

對老人的做法不滿,可以私下溝通,大人之間的矛盾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

更不要在孩子面前非議對方的老人,否則孩子也會變得刻薄、不明事理,不懂得尊敬和孝順長輩。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明辨是非、自信陽光、尊重他人,而這更需要父母在生活的點滴中耐心培養。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身上的某種陋習,往往能在父母身上追根溯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見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父母一方不隨便插手另一方的教育,在孩子面前有共識,孩子才有穩定的是非觀;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激烈吵架,孩子才有充足的安全感;

父母不當孩子面非議老人,孩子才懂得尊老孝順。

夫妻之間定下這3條規矩,孩子更優秀。

共勉。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