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我居鹿城三十年,竟然沒去過一次郭公山,這事說起來讓人汗顔。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是溫州古城斗城九山之一,在古城西北角,北臨甌江,山不大,面積7.5公頃,海拔17.2米。溫州古城跨山而築,將積穀山、華蓋山、海坦山、郭公山、松台山五山圈在城內,跨山築城,據險而守,是古代築城的傑作。郭公山原名西郭山,據傳東晉郭璞曾登臨此山察看地形,選址建城,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早上從家裡出來坐公交車到郭公山時,胡炎還沒到,於是便在山南麓的郭璞塑像前等他,雕塑重約15噸、高4米,基座約8噸、高1.3米,基座有郭璞介紹,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純,河東郡(今山西)聞喜人,東晉文學家、訓詁學家、遊仙詩的祖師、風水學鼻祖,著有《葬經》、《遊仙詩》十四首、《江賦》等,父郭瑗,建平太守。西晉末年,郭璞避禍江南,為王敦記室參軍,敦欲謀反,命他占卜,璞言必敗,被殺,時年49歲。王敦之亂平定後,晉明帝念其忠,追贈“弘農太守”。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不久胡炎來,拾級登巔,巔有富覽亭,與江心嶼東西雙塔相對,極目甌江,江流滾滾,江山無限。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我們來得早,山上有人晨練,小坐一會,東下,入景最寺,寺由明代大學士黃淮捐資興建(1427年),清同治(1862—1874)間重建。黃淮(1367~1449),字宗豫,號介庵,永嘉人,明朝武英殿大學士,歷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參加編撰《永樂大典》。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寺宇坐西朝東,佔地面積1152平方米。依山起勢,由山門、金剛殿、大雄寶殿和兩側廂房組成合院式木構建築。通面闊12米、進深28米。大雄寶殿面闊3間,抬梁穿鬥式樑架,硬山頂屋面。寺中“千佛殿”匾額為于右任手書,寺南牆根有“郭公山下岩石井”,為古溫州城二十八宿井之一。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寺北隔牆有“陳府殿”,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殿臨江,可盡觀甌江。殿寺有郭璞畫像,問觀中道士,郭璞祠在何處,道士答,祠已在文革毀去,現山中尚留有郭公亭,亭旁有郭璞紀念碑,我知道江心嶼也有郭公亭,在澄鮮閣東江邊。郭璞是溫州城始建者,郭璞祠既毀,也應重建,何況現在溫州重建的古蹟也不在少,不應該把風水鼻祖郭璞祠落下。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郭公山原名西郭山,為紀念郭璞造城之功績而改名


文:溫州旅遊體驗師鄭明曉,字愚之,號云溪山人,喜歡山水與旅行,自雲“心與山俱寂,鳥與林同歡。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

圖:胡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