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漫川關鎮,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古稱豐陽關、豐陽川,又稱蠻子國。古鎮水旱碼頭通往各地,商務繁榮,人口稠密,史載"水碼頭百艇聯檣,旱碼頭千蹄接踵","北通秦晉,南聯吳楚",而"朝秦暮楚"的典故就源於此地。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古鎮地處秦南邊陲,陝鄂交界,因地貌廣闊、水域寬衍而得名,是千年古鎮、商貿重鎮、邊陲古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旁邊流淌著一條美麗的河流—靳家河。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宋元明清時,古鎮因據水、陸交通“要衝”,逐漸形成了南北貨物集散的“水旱碼頭”。金錢河畔水碼頭街,俗稱“小漢口”,主迎南方船幫商客,鎮中心旱碼頭街,專接北方騾幫商賈。鄂、陝、湘、晉、豫5省客商雲集,會館、商號、騾馬店、酒肆、茶樓、店鋪等配套興起。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如今政府對古鎮的街道進行了翻修,又疏浚了河道,再現了昔日的繁華。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古街已經修葺得煥然一新,只有偶爾出現的“秦”字雕刻提醒你不要忽略它悠久的歷史。據說,秦楚爭霸,漫川關朝夕易主,變更不迭,“朝秦暮楚”由是而來。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河對面的漫川關戰鬥紀念碑記錄了1932年的“漫川關戰役”: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遭國民黨堵截,浴血奮戰三天三夜方得突圍,800餘名指戰員壯烈犧牲於此。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河邊雕塑展示了漫川的一種古老唱腔——漫川大調。“漫川大調”是流傳在山陽縣漫川關一帶的古老唱腔,因其曲調委婉纏綿,既帶有秦腔、碗碗腔、眉戶唱腔特點,又摻雜著京韻大鼓、越劇、黃梅戲等江南絲竹的多種元素,使長江文化的溫婉和黃河文化的狂悍相互交融,別具特色。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古鎮的明清街依山傍水,南北走向,北窄南寬,外形酷似蠍子,因而又稱"蠍子街"。街道以拐彎為段落,自北向南,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以小作坊、手工藝為主;中街以商業貿易為主;下街大多以水旱碼頭往來搬運為主。

“朝秦暮楚”的典故源於此古鎮

據鄭樵《通志》載:“前秦苻堅皇始年間(351——354),苻融遣苻菁掠上洛,於豐陽川立荊州,以引南金奇貨弓竿漆蠟,通關市,來遠商,國用充足而異賄盈積”。由此可見,昔日的漫川關相當於今天改革開放的一個經濟特區。古鎮還有陝西省保留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對研究我國明清建築藝術具有很高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