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老舍曾寫過一部小說叫做《四世同堂》,但方臉今天要講的並非是這部小說的內容,而是借小說的名字引出咱們今天要講的話題。

四世同堂,顧名思義,就是四代人住在一起生活的意思,這種現象在如今或許已經非常難見著了,但在從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集體生活方式,就連五代同堂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

年輕人結了婚就住到婆家,在婆家繼續繁育下一代,一大家子人,無論生幾個孩子,都要住在一起,整整齊齊,不分開,這是過去家的一種最直觀的表達方式,老北京最有代表性的建築群,四合院兒也就是為這樣的大家族而誕生的。

過去可遠不像現在的年輕人,結婚之前就備好了房,結婚後立刻分家,迫不及待的脫離上一代。

電視劇《闖關東》中就有這麼有趣的一幕,老大的媳婦想要分家,結果被一家人反對,還被一向懦弱耳根子軟的老大捉弄懲戒,足以看出過去來講,分家在很多普通人心中可是一件大事。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很多人或許聽著都覺得可怕,如今單單隻有兩代同堂,頂多是三代,這四代同堂可就真的要了親命了,家裡得有三對婆媳,房頂非得掀掉不可。

但事實上也並非如此,很多家庭住在一起也可以其樂融融,一大家子在一起人多力量大,你幫我一把,我拉你一下,住得近心靠的也越近,親情也越發濃厚,所以有人才說,只有四世同堂才稱得上是闔家歡樂的幸福。

可如今即便是兩代人住在一起,也會導致很大的家庭矛盾糾紛,婆媳矛盾呢也依舊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家庭現象,只要同住,似乎就一定免不了要鬧矛盾,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思維慣性。

所以有很多人說,想要兩代人之間沒有矛盾,就別同住。當然了,這個方法是很好,直接從根源上阻隔了矛盾的發生。

但問題是,也有很多人因為經濟和現實的原因不得不兩代人同住,難道真的就一定沒有解決的辦法,只能生挨硬挺嗎?

其實也不是的,上面我們也說了,從前的大家庭一樣可以幸福生活,這也就足以證明了,幾代人住在一起並非一定意味著雞飛狗跳,不得安生。其實可怕的不是兩代人住在一起,而是兩代人之間沒有距離感,這才是根本原因。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缺失距離感到底會導致什麼樣的原因呢?方臉從前寫過一個故事,說的就是一位婆婆經常在小夫妻兩人在房間裡親熱的時候推門而入,也不幹別的,就是掃地,打掃房間,對媳婦的尷尬視若無睹,當媳婦要求婆婆不要隨意進房間以後,這位婆婆反而起了一種逆反心理。

婆婆覺得這是我的家,兒子是我的,家裡哪個房間我不是想進就進?還需要分時間,還需要在我的家裡看你的臉色,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因此呢,當媳婦把門鎖上,她還是想方設法的進去,哪怕沒事做,就是和媳婦槓上了,因此引發了一場規模極大的婆媳矛盾。

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典型的距離感缺失的例子,媳婦只覺得婆婆侵犯了她的隱私,因此感到不舒適,婆婆覺得她做的事情壓根就沒什麼,是媳婦太矯情,誰也說服不了誰,但其實呢,追根溯源,就是婆婆走進了媳婦的私人領地,越過了界限,走進了不友好的距離範圍內。

至於婆婆覺得自己在自己家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想法,其實也沒什麼錯,但是,你要明白,人與人之間交往必須要保持友好距離,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太遠了不好拉近距離交流感情,太近了那就直接讓人感覺不舒適,想要逃離。

如果不明白搞不清楚這不遠不近的距離,那方臉則建議你,儘量遠一點也無妨。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婆婆應該明白,對待兒子和兒媳真的不一樣,有的關係親密的母子或許不存在距離感,兒媳是不具有血緣關係的親人,該當做客人,還是應該當做是客人,千萬別代入兒子的距離感。

兒媳也不該過度排斥與婆婆的合理範圍內的親近,別刻意和婆婆保持距離,兒媳和婆婆的距離宜近一些,與此同時婆婆與兒媳的距離宜遠一些,這一近一遠,才能保持婆媳關係最佳的距離。

說起來很複雜,其實說白了也就是一句話,不同住自然是最好,但如果不得不同住,那就相敬如賓,像客人一樣對待對方,或許換個角色,婆媳關係會有不同的進展也不一定。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也是因為方臉前兩天從和母親的閒聊中聽來了一個事情。母親的一位同事小盧,她的家裡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搞得全家人都非常不愉快,直到今天,一家人都很擰巴,誰也不願搭理誰,尤其是小盧和她的婆婆,兩個人幾乎已經到了一個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的地步。

小盧是個外地女人,十幾年前嫁到了本地,小盧比自己的丈夫大三歲,丈夫是一名修理工,小盧也就是個普通的機床工人,小盧的婆家算是比較窮的,公婆都是農民,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公公早些年會在外地打工掙錢,婆婆一般就在鄉下的家裡侍弄點雞鴨種點菜,家裡還有幾畝薄田,基本不會買,種出來的穀物自己家吃。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就是這樣的家庭背景,小盧嫁進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和丈夫都沒有自己的房子,在出租屋裡兩個人結了婚,置辦的唯一像樣一點的就是一張實木婚床。

小盧夫妻倆都是很踏實肯努力的老實人,為了買房,兩人省吃儉用,平時裡經常自發留在廠子里加班,非常拼命,大概過了五年,兩人終於湊齊了買房的首付,按揭買了一套二手房。

或許沒有人能想象到,在底層討生活的人可以有多節儉,他們僅僅花了兩萬元錢,就搞好了所有的裝修,包括地板牆紙燈具等等,而那張婚床也不出意外被搬進了新家。

雖然小盧和丈夫很窮,買不起什麼好東西,但小盧是個很愛乾淨的女人,她把家裡裡裡外外拾掇乾淨舒爽,即便是不富麗堂皇,但足夠亮堂。

也就是今年夏天的事,小盧和丈夫工作非常忙,家裡還有倆個上學的孩子需要照顧,夫妻倆商量了一下就把公婆接了過來幫忙帶孩子,公婆也很樂意幫忙來照看孫子,很爽快就答應了。

公婆過來以後,經常有一些小摩擦小問題發生,比如公公婆婆隨意管了,喜歡在室內穿著有些清涼到處走,公公就是光著膀子,穿個大褲衩,婆婆呢只穿一個小背心,老太太平角褲,小盧說了很多次,但效果甚微,讓小盧覺得非常無奈,但也沒有真的和公婆鬧彆扭。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可就在中秋放假的時候,出了一件事情。小盧的丈夫趁中秋節掙加班費壓根沒放假,而小盧呢多年沒回家,趁著帶著大兒子回老家過節,因為小兒子還小不適合帶出去,因此就放在了家裡,由公婆照管。

外公外婆思念外孫心切,想看看小外孫,於是小盧就和公婆通視頻給父母看小兒子,本來看的還好好的,過了好一會兒小盧就發現公婆光著膀子躺在自己的床上。

小盧當時就覺得心裡非常不膈應,第二天回到家裡,小盧心中還是沒過的去這個坎,她沒和公婆正面起衝突,但是做了一件更加讓人難堪的事情,帶著兩個孩子打地鋪睡覺。

公婆一問,好傢伙,這就吵起來了,小盧和爭吵中也曾經和婆婆說過要保持距離感的話題,但她的言語非常衝,公婆壓根就聽不進去,只覺得小盧嫌棄他們,小盧有些不耐煩,吵到最後直接懟起來了。

“你就是嫌我們髒,嫌我們身上有老人味!”

“對,我就是嫌棄,我還不止打地鋪,我明天就換床!”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這場家庭矛盾,直到小盧的丈夫下夜班回來,才暫時停戰,小盧的態度氣的婆婆委屈的到處找人抱怨:

“我這兒媳婦真的太作,不過睡了一下他們床,就要保持啥距離感,有夠矯情的。”

公婆本來想走,但被小盧的丈夫勸住了,可他沒本事讓公婆與兒媳之間不敵視,現在雙方都在僵持中,儼然陷入了僵局。

其實小盧呢說的是對的,她家的問題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缺失距離感問題,和公婆如何保持一個適度的距離感,是解決小盧家庭問題的根本原因。

但小盧呢,她的處理方式完全不對,真的有些太過分了些,她完全可以用一個比較平和的態度,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相信公婆其實也不是刻意的,只是他們心中沒有這個意識,不知道避嫌而已。

那麼為什麼不能好好心平氣和的去說呢?生活可不是做題,只知道解題的答案就行,你還得知道解題的過程,也就是溝通的過程才行。

公婆光膀子睡婚床,兒媳回家後帶孩子打地鋪:“明天就換床”


溝通不過關,道理在明白也沒用,對方聽不明白,等於白瞎,好的溝通態度能夠促進的不僅僅是理解,還有感情

公婆明顯是根本不懂得距離感是什麼,他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擺正自己的態度,方臉不建議大家在和公婆講道理的時候用硬碰硬的做法,否則就像小盧的公婆一樣,說到底只會覺得你的道理就是無理取鬧,就是矯情,就是作。

還有一點小盧並沒與搞清楚的地方,那就是有求於人還是態度軟一些的好,公婆上來幫你帶孩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有些事情啊,能不計較儘量別計較,大事化小,畢竟你是求人的那一方,心中多少有點數。

雖然公婆睡婚床這件事情在很多兒媳的心中難免會膈應,一刻也忍不了,但是還是一點,別太沖動,該讓公婆瞭解的應當傳達,該糾正的也應當糾正,但別太強硬,否則只能起到反作用,對誰都沒有好處。

家庭問題雖然令人抓狂,但千萬別忘了過程。態度在解決任何矛盾時都是影響結果至關重要的點,有時候,擁有一個好態度,比解決問題本事更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