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 讀後感:《做最好的班主任》,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李鎮西老師是很多班主任都熟悉的,很多老師讀過他的書,或者聽過他的報告,在這裡,我不再敘述他的愛心育人、教育民主、教育責任等等動人的教育故事。我今天只想推薦給班主任這本《做最好的班主任》。

這本書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做最好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第一、班主任需要具備的專業素養。當過班主任的老師都知道,班主任是一個“苦差事”,但是怎樣才能“苦中取樂”呢?當談到教師的幸福來源時,李鎮西老師總結了幾條: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當找到這些幸福感的時候,當一名優秀的班主任還應該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童心使我們能夠和孩子融為一體,愛心使我們能“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而責任心則能使我們站在人生和時代的高度,著眼於兒童的未來與社會的未來培養出“追求真理的真人”。同時,優秀的班主任還應該是“專家”、“思想家”和“心理學家”:專家,能夠使我們在學科教學或其他專業技能上(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道德上)征服學生的心,並給他們以積極的影響;思想家,能夠讓我們隨時反思自己的工作,並以鮮活的思想點燃學生思考的火炬;心理學家,能夠使我們不知不覺走進學生的心靈,同時讓學生不知不覺向我們打開心靈的大門。

第二、班級管理要做到科學民主。

他提出了一個新觀點:用“法治”取代“人治”,讓學生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班級管理的成功不是把學生束縛在制度的包圍中,而是讓學生能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監督自己。這種管理、監督不是班主任二十四小時的看管,而是引導學生自己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嚴明可行的科學的班級管理制度,讓學生自覺的遵守。制度的執行中需要學生的自覺參與,並非被動的管束學生。

第三、贏得學生的心靈。善待孩子的求助,做一個善於傾聽的朋友,化批評為表揚,多一些非功利性談心,把教師的教育意願轉化為集體輿論,指導學生上網,藝術地處理學生的早戀問題。

第四、培養優等生,轉化後進生。對大多數班主任來說,後進生的轉化是最艱苦最頭痛的事情,往往有時候事倍功半。李鎮西老師為我們闡述了轉化後進生的指導思想有三個方面:首先,民主——用心靈贏得心靈。其次,科學——把教育主動權交給學生。最後,個性——不以分數論英雄。同時,應該把更多的關注投向後進生。

第五、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

首先,和學校領導和諧相處。其次,應處理好和任課老師的關係:多溝通,統一教育思想;真誠欣賞,並把自己的欣賞變成學生的欣賞。最後,班主任和家長的配合。沒有合格的家長就沒有完整的優質教育。班主任除了教育學生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影響家長,因此,一定要和家長多溝通交流。

第六、在寫作中成長。就日常工作而言,絕大多數班主任的敬業精神都是令人敬佩的,而且,所有班主任工作都是一樣的瑣碎而辛苦,但最後為什麼只有少數班主任成了教育專家或者專家型的教育者呢?區別就在於是否思考與記錄。

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來自他的教育實踐,最主要最根本的來自於他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李老師的這本書並非用理論闡述、理論論證的方式告訴老師怎樣做班主任,而主要是通過記述自己如何做班主任的教育故事來說明問題。讀了這些教育故事,也就學習了有關的教育理念。這樣的表達方式時會受到廣大班主任的歡迎的。學習李鎮西老師成功的經驗,學習他的具體方法是必要,但是,我以為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學習李鎮西老師的教育理念,學習他們的教育境界、教育精神:熱愛、民主、責任。我們的教育精神境界提高了,也會創造出美麗動人的教育故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