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千年古鎮呂四,地處長江入海口北側,緊依黃海,中國四大漁場之一。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呂四還是海上的一座孤島,名為瀛洲。晉人王嘉在《拾遺記》中載,“瀛洲,名魂洲,亦名環洲,東有淵洞,有魚千丈,色斑,異端有角,時鼓舞、群戲。遠望水間五色之……”文字勾勒出了呂四孤懸海上的孤獨地貌。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後來,呂四成為了長江黃海交匯的沙洲,再後來,它成為了一個海邊小鎮,仙人呂洞賓四至救民,仙鶴也常在此停留,所以它才正式有了名字——鶴城呂四。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萬里長江在此入海,東海黃海在此交匯,天然優質的海域海流養育了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啟東呂四野生海蟄,便成了海洋王國的得寵仙子,受到五湖四海的備加推崇和格外青睞。呂四海蟄不僅暢銷國內而且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坐落在法國巴黎中心的富臨海酒家,因專營呂四海哲,曾榮獲國際美食暨旅遊協會頒發的“金海鮮獎”。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呂四海蜇的捕撈區呂四漁場海域,最深處18米,平均水深12米;海蜇生長期水溫19—23℃;鹽度22‰,平均光照強度1800lux,在中國的近海海域中,是最適合海蜇生長的區域。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呂四海蜇”的捕撈區域位於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入海口,由於奔騰不息的長江淡水裹著泥沙直瀉大海,使該海域水質肥沃、餌料豐富,光照、氣溫、鹽度等因素獨特,其優越的地理環境,在國內獨有,近岸為少有的泥質灘塗,在捕撈過程中不易被砂類雜質汙染,優越的地理優勢,造就了其他海域無法比擬的鮮蟄品質。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呂四海蜇身體半球形青藍色,半透明,上面有傘狀部分,下面有八條口腕,口腕下端有絲狀器官。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頂帽子。以質量上乘,加工精細聞名,是我國“海產八珍”之一。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呂四海蜇歷史悠久,清咸豐二年(1852年),邑人張宗緒撰寫的記述了呂洞賓四至白水蕩遺事的《慕仙樓志》中,就有關於“呂四海蟄”的描繪;《呂四名勝考》亦有將“呂四海蜇”作為貢品的記載:“明洪武年初,漁人葛原六‘攜呂四海蜇進朝,上貢明太祖,太祖厚賜之’”,足見其歷史淵源。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在長期的養殖、捕撈、加工過程中,漁民掌握了高超的技藝,積累了豐富的加工經驗。經呂四漁民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精製而成的呂四海蟄,具有皮白頭紅,沒有沙子,酥鬆、爽口、鮮醇的獨特風味。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高級餐館的“芙蓉海底松”,就是以海蜇頭為主料做成的。用白灑、香菜和胡椒粉調製的海蜇泠盤,脆嫩、透明、爽口。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海蜇的營養極為豐富,據測定: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質12.3克、碳水化合物4克、鈣182毫克、碘132微克以及多種維生素。海蜇還是一味治病良藥。祖國醫學認為,海蜇有清熱解毒、化痰軟堅、降壓消腫之功。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歸硯錄》謂:海蛇、妙藥也,宣氣化痰、消炎行食而不傷正氣。故哮喘、胸痛、症瘕、脹滿、便秘、帶下、疳、疸等病,皆可食用。加工後的產品,稱傘部者為海蜇皮,稱腕部者為海蜇頭,其商品價值海蜇皮貴於海蜇頭。用於陰虛肺燥,熱痰咳嗽、喘息;瘰癧痰核;食積痞脹;大便燥結。現代用於高血壓病,頭昏頭脹等。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一般說來,海蜇越陳質量越好,質感又脆又嫩。新海蜇潮溼,柔嫩,無結晶狀鹽粒或礬質,色澤較為鮮豔發亮;陳海蜇卻與此相反。挑選海蜇時,注意不要選風乾的,海蜇風乾後再用水泡也不能恢復原狀,而且發韌變老,象皮條似的咬不動,嚼不爛;同時,也不要挑選經雨淋的海蜇,因為它容易腐爛。

“海產八珍”之呂四海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