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每一個改變設計界的作品,都會先有一張「簡陋」的草稿

每一個改變設計界的作品,都會先有一張「簡陋」的草稿

建築手稿

Architecture Drawing

建築手稿是設計師和這個世界交流的最直白方式。

當你在一張 A4 大的小紙片上表達一個巨大空間時,你的手/大腦得學會將思想「上傳」到圖紙上。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下面這幅手稿你一定不陌生,它是現代主義教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設計的Dom-Ino之家,開放式平面結構,被認為是大規模住宅的原型。

它提出了一種由混凝土板和少數立柱做支撐的獨立框架結構,抹去了承重牆和房梁,圖中描繪的設計為現代建築中的開放式平面和幕牆立面奠定了基礎。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Domeso House 1914

在設計師眼中,城市已被機器接管了,而人才是被加工的原料,聽著有點像駭客帝國的設定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它也確確實實表達了反烏托邦的新未來主義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下面這幅作品和大部分建築設計圖都不一樣,它既不是真實的項目片段,也不是抽象畫。

它代表了一種用照片和圖示映射從一般架構表示中刪除的東西,叫「曼哈頓抄本」。由平面圖、剖面圖等勾勒出空間變化規律,人體不同的肢體動作集合表達出某種對應的複雜關係,這一組圖像說明建築圖紙可以超越三維空間,而涵蓋第四維的事物...建築師的腦洞真不是一般的大!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伯納德·楚米(Bernard Tschumi),1980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的山頂 「The Peak 」是未建成的獲獎作品,抽象的筆觸表現了從山腰上炸裂而成的建築結構,地板和天花平面以不同的角度相交,從高處俯瞰整個香港,與其他建築形成鮮明對比。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山頂,1983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建築大師的設計手稿更多的是表現空間關係,而不只是簡單的描繪物體。

1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哈迪德經常使用抽象的繪畫來形象化表達她思想和空間關係,有些繪畫甚至成了建築設計的雛形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個改變設計界的作品,都會先有一張「簡陋」的草稿

比如下面這個,看起來根本是隨手亂畫的連筆畫塗鴉,但它卻是威尼斯迪耶索洛馬吉察商業中心的概念圖。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法國蒙彼利埃 Pierres Vives 大廈,是當地新的地標建築,扎哈畫的設計圖一開始是這樣的...▽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扎哈為羅森塔爾當代藝術中心畫的設計草圖,先是用單一線條表現建築龐大矩形形體,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接著在概念繪圖中將博物館分解成多個互相獨立的體塊,全部漂在彎曲的混凝土平板上。這些功能單元不僅形成整座博物館的體量,也決定了它的外觀。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雖然厚重的體塊使它具有封閉的雕塑感,中心的設計其實是為了將城市吸納到建築內部,使內部空間穿過外牆並不斷向上延伸。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讓這座成立於1939年美國最早的當代視覺藝術機構之一,得以在協調融入周圍環境的同時具有自己獨特的建築個性。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其他還有 MAXXI 博物館和費諾科學中心等經典項目,扎哈的線條最初都極其簡單隨意,卻能一針見血表達空間特點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費諾科學中心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2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日本建築師、普獎得主安藤忠雄也是一位草圖大師。光的空間是國內首家「美術館+書店」結合的藝術機構,安藤用流水曲面的卵圓造型,讓它有別於這類建築一貫的四方格局。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內部空間結合天窗、自然光、投影,形成與藝術、閱讀、參觀者的有機整體。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本福寺水御堂是安藤 1992年的作品,手稿中鮮豔的色彩和簡潔有力的筆觸形成反差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遊客信徒的建築感官體驗之旅,從進入鋪滿白色碎石長徑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神聖水御堂的淨化心靈之旅也由此展開。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安藤在日本札幌的墓園草圖中,用簡單的線條和水彩色塊表現大佛隱身於自然之中的獨特空間。

每一個改變設計界的作品,都會先有一張「簡陋」的草稿

仰視大佛,從天井中窺見藍天白雲,打亮了菩薩頭頂,有一種無法窺見全貌的神秘禪意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在良渚文化中心的設計手稿中,安藤依然用彩鉛表現整個建築融於森林中的設計理念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遠遠看去,屋頂巨大的幾何造型在良田和樹林中一覽無餘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而像上海保利大劇院這樣的大型商業建築,安藤也僅用幾筆就勾勒出大氣簡約的建築立面。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這也是他關於自然與風土理念的代表作品。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李禹煥美術館坐落於山谷的盡頭,直通大海。設計草圖充分展現了龐大的自然空間與建築的關係 ▽

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每一个改变设计界的作品,都会先有一张「简陋」的草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