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如果說,《聲入人心》是一場華麗的"美聲"盛宴。

那麼新推出的《舞蹈風暴》,就是舞蹈世界向我們展現的,一場關於"美的藝術"和"人類極限技術"的饕餮之餐。

第一期開播,不出意外,立刻引爆了所有觀眾們。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不管是《追光者》年輕的朦朧之美;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還是《行者》那種野性中帶著柔和的中性之美,都是各有千秋的舞蹈藝術的魅力。

讓我注意到一個人,一個那麼多知名選手們都"害怕"的,被戲稱為"大魔王"的沈偉評委,以及他一期下來,那一系列對個人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只針對本場表演的,極其專業的點評,犀利中帶有的那份直刺人心的"力量",真的太有魅力了。

那麼,是什麼樣的經歷,才讓他一路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舞蹈"藝術家"的呢?

跟著我看看吧。


從湘劇旦角到世界舞蹈家

沈偉,1968年出生於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

因為受到湘劇導演父親的影響,慢慢長大,年僅9歲的沈偉,順利地考進了湖南省藝術學校湘劇科,並在這裡,開始了他此後為期6年的戲曲學習。

如果說從小在湘劇科的嚴苛訓練,是為沈偉在日後成為優秀的現代舞蹈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的話。

那麼在 1989年,年輕的沈偉一次偶然間看到的,加拿大現代舞團的表演之後,那不管是舞蹈形式,還是呈現出來的精彩連連的感動,都為年輕的沈偉打開了一扇面向更為廣闊的,新的"舞蹈世界"的大門。

當那顆種子在心中種下的一刻開始,那個屬於沈偉的,廣闊的現代舞蹈世界的道路,將為他鋪就前往的路。

此後,第一次被打開眼界的沈偉,為了心中的那個更加廣闊的世界,發起了衝擊。

功夫不負有心人。

五年後,沈偉成功地榮獲了中國全國現代舞比賽編舞及舞蹈表演第一名,也終於取得"尼可斯·路易斯舞蹈實驗室"的獎學金,此刻,他終於踏上了那條屬於他的國際舞蹈之路。

新的國家,新的城市,新的天地,但此時經濟還不寬裕的沈偉,初到之時,也只能一邊蝸居在黑人區艱難生活,一邊則是利用所有的時間和機會,開始去看所有感興趣的現代畫廊,去聽每場精彩的音樂會,以及去感受那些不可錯過的藝術表演。

於是,就這麼一場一場的觀看、傾聽、感受之後,一點一點地積累下來,這才是造就了他日後,對於舞蹈藝術的,全新的探索與發現。

此後的13年間,沈偉一直不斷努力,去跳舞,去表演,去感受,去創造。

直到2007年的10月,"麥克阿瑟基金會"在當月公佈的本年度,"天才獎"的24位獲獎者,沈偉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代表著,沈偉這個名字,從此將響徹整個歐美舞蹈界,所公認的"天才"編舞家之林。

而在此之前,沈偉創辦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沈偉舞蹈藝術團,則早已在2003年,及2004年,連續兩年受邀在美國著名的林肯中心藝術節上亮相!

要知道,林肯中心藝術節,一向是全世界的藝術家們都無比憧憬的閃耀舞臺。

而連續兩年都在此亮相的現代舞團,從前那可是絕無僅有的,至此得知,沈偉用他的魅力,真正地征服了在林肯中心的所有人!

更加厲害的是,在2008年7月,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最後排練階段,沈偉帶著他的團,第三次參加了林肯中心藝術節!

連《華盛頓時報》都不由感嘆:

"這在中西藝術領域是一個新的紀錄。"

"他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藝術家之一。"

毫無疑問,有些人就是天生吃這口飯的,比如沈偉。

天賦只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饋贈品;

而汗水,才是他人生舞蹈藝術的寫照。


把舞蹈上升到藝術的路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上,沈偉和團隊們帶來的表演開場表演《畫卷》,這是他第一次被中國觀眾所廣泛認識的舞臺。

15名舞蹈演員們,在沈偉的指導下,在"鳥巢"中央,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卷上,在緩緩展開的"宣紙"上,在那流光溢彩的追光中,身著黑衣的舞者們,用"無骨"般絢麗而柔美的身軀,在那畫卷上留下那一道道的墨痕,也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舞蹈篇章。

這是一次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最好展現,他把舞蹈與傳統書畫結合起來,還有一些有趣的戲劇元素也一起融合在裡面,每一位舞者都像是毛筆上的"筆鋒"一般,他們只有不停地舞動,才能"畫出"一幅精彩的"畫卷"。

最是強調一種,舞者的身體要彷佛"無骨"一般柔軟。

對比《舞蹈風暴》中,那幾乎是沈偉在點評之中的,唯一一次在舞蹈演員表演結束後,激動地站起來的舉動,就可以看地出他十分欣賞舞者——胡沈員。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這也是讓我深深感動的一段表演,後來,大家把胡沈員戲稱為"無骨雞",就是這種把舞蹈上升到一種,獨特的情感加入進表演藝術的演繹方式,就這麼自然地把沈偉給打動了。

要知道,沈偉可是從五六歲開始"跑龍套"的,然後逐步開始慢慢接觸和學習,諸如書法、繪畫和京劇一類的中國傳統藝術。

"藝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就是因為有這麼多年的文化累積,以及沈偉本身的功力,所以才能把中國最好的傳統文化,更好地介紹給了全世界知道。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熒》

於是,就在2012年11月的時候,沈偉帶著他的《限界》與《熒》參加了當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作為閉幕節目上演了濃縮版的《限界》。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限界》

在《限界》裡,沈偉這種對全新藝術探索,還首次運用了多媒體的加持,以及以流動人體般的雕塑,去挑動那似無重虛擬的身軀,這種與先鋒科技結合之後,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這無以名狀新感觀了,而濃縮版的《限界》,更是給我們帶來了更為強烈且密集的視覺震撼感。

《限界》就像是沈偉為我們創造的一場純粹的舞蹈藝術演繹。

既是人體之美、動作之美與繁雜的"音"結合在一起的純粹的美,感覺又像是一杯無味卻品質極佳的"蒸餾水"。

有粉絲評價說:

它,沒有如民族舞集一般的"群魔亂舞";

沒有如芭蕾劇目一般帶著嚴肅的優雅迷人;

現代舞,更像是一種對時代的剖析,不管是舞蹈的形式還是運用的特別裝置,以及新式的手法和現代先鋒技術的結合,都帶有一種純粹且獨特的沈偉式對於舞蹈藝術的新的思考。

而採用"噪音"與舞蹈的結合看來,它們既是各自獨立的表達,也是與整體的融合,不管是獨立還是融合的表達,感覺都像是一種充滿哲學"特立"表現。

尤其特別的是在其中那對光影的設定模式,他把中央區域的舞者,投影到幕布上,而旁邊的舞者們又不是完全行動"統一"著,那種在嚴肅有序中,創造出來的刻意般的"混亂",正如現代舞的"自由"精髓一般,

你永遠猜不到它下一步會呈現出怎樣的"美"。

而喜歡的記者則說:

沈偉一直像個"孩童"般,"任性"的在自己的舞蹈世界中,創造那些想表達給大家的美,才會源源不斷帶來這麼多"實驗"性的舞蹈藝術。

或許,這個既屬於中國,又屬於世界的舞蹈藝術家—沈偉,才是那個真正的"人"。

"大魔王"般的點評,也只是他對於舞蹈藝術的嚴苛追求罷了。


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舞蹈風暴》沈偉:“毒舌”只是高要求,本人才是舞蹈“大魔王”

如今,沈偉已到知天命的年紀了,歲月匆匆,生命的年華會老去,但那顆一直對舞蹈藝術,孜孜不倦探索的心不會老去。

那些榮譽們,諸如舞蹈界"奧斯卡"之稱的"尼金斯基獎"(2004年)和美國創造性人才最高獎"麥克阿瑟天才獎"(2007年)等,都是對他以往不斷努力的一種無上的肯定,但這絕不是重點,在未來的他必將還會繼續努力。

而那最終的"樣子",同樣也需要你我一同見證......

今年,沈偉又開始嘗試新的觀察,他開始聚焦國內的新一代舞者們,想從他們身上看到點什麼,或者說,探索點新的思考。

期待,他的下一步。


最後:

對了,如果有機會的話,十分推薦大家走近劇院,去現場看一場舞劇,親身感受舞蹈藝術獨有的魅力,就像是《舞蹈風暴》裡,一直反覆想告訴大家的,或者說想帶給大家的一種"審美",舞蹈藝術是需要親身觀看的,希望大家走進劇院,親眼感受。

圖:網絡,劇場宣傳物料

參考:粉絲,記者的觀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