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上週末拆姐兒推了一個話題:

徵集大家在買房中因為忽略了哪些問題,而導致後來追悔莫及,又或者是多考慮了哪幾點兒暗自慶幸。

該話題一經推出,公眾號的後臺立馬就炸鍋了。說起買房這件事,大部分過來人都有吐不完的苦水,“悲慘遭遇”真的太多了。

頂層漏水啦、公攤面積大啦、說好的人車分流沒有啦、規劃的學校消失啦……

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化為淚水從腦子裡流了出來。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看看各大網友的前車之鑑,不知道買了房的朋友們有沒有共鳴。

沒買房的,還不趕緊拿起筆和小本本開始做筆記?

現在“前輩”們都已經把“地雷”給做了標記,你就不要再趟一遍了哇~

低樓層、朝向臨街、梯戶比過高

入住才發現全都是問題


@丫丫:

買房時就衝著大開發商、口碑好,很多細節沒有看。

結果公攤百分之三十三,七樓採光全靠開燈,窗戶內開,開窗拉不上窗簾。


@木木氵:

買的一室一廳,2梯11戶。

在同一個公司上班,一樓和頂樓同時出門。結果一樓的同事都到公司了,頂樓的我還在等電梯!


@哪兒哪兒:

3梯15戶就算了,買的時候採光好只有買兩端的,當時就剩高層了,我專門強調不要頂樓的,擔心漏水麻煩。

然後置業顧問告訴我還有26層,嗯,我天真的相信了買了25層。

交房裝修的時候,才發現你*的25樓兩端的四戶上面就沒房子了。。。

頂樓就會有漏水隱患,我不出意外的遇見了,交房連續兩年這個時候的暴雨都漏水了!!!

為了屋頂防水和開發商各種扯皮,重新維修了今年暫時還沒漏水。

唯一能安慰自己的就是樓盤位置還將就,總算上車了。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愛質造:

買房的時候一定要看戶型是否有晾衣服的地方,我就是血淋淋的栗子。


@清悅Dana:

樓頂的鄰居三代同堂,木地板硬底拖鞋梆梆梆,倆娃蹦跳咚咚咚,天天跟炸彈轟炸一樣。


@櫻桃小丸子:

老家的房子當初和老爸一起看的,樓層低外面挨著街道,當時以為那邊位置好。

交了房才知道,天天晚上貨車轟隆隆,夏天太陽下午曬,老熱老幹燥了。


@紫色風鈴:

公司一同事五年前都在看房了,到了今年還磨磨唧唧、猶猶豫豫,你給她提建議,還感覺你在坑她似的。

當初錦藝金水灣3期的位置最好,價格也和現在差不多,她沒有買。

然後就在前兩天她突然自己跑到售樓部,自己買的金水灣4期,價格快一萬五了。


@無瓊無勁:

我現在住的房子,南邊是一箇中學,中學南邊是一排老房子,6層左右,再往南是條大路,一路之隔是個水庫。

當時覺得非常好的環境,標準的河景房,現在每天都非常的吵。

白天學校7點準時打鈴,晚上6點以後河梯公園開始跳廣場舞,9點以後大路解除大車限行。感覺每天坐家裡跟趟在大馬路上一樣。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懸崖上的小金魚:

當初手裡資金不多,和老公籌錢買的小兩房,很不幸是個暗衛。前幾天下雨,空氣不流通。

兒子的每一次消化不良,都像是在排洩生化武器。


@簡丹愛:

買房的時候不知道樓裡的下水口在二樓。

結果每次不論誰家的下水堵了,我家都像是案發現場。

不說了,我要去找我的皮搋子了。


@IMZYY:

朋友最近剛買了一個小開發的現房,位置不錯,地鐵口。價格比周邊便宜將近一千塊!

可是住進去才發現,98㎡的三房。沙發寬度只有3.4米,普通帶妃位的沙發可能都擺不下;

客廳陽臺寬度大於沙發牆到電視牆的寬度,也就意味著客廳和陽臺之間還有轉角;

98㎡的戶型,走廊面積竟然佔了10㎡,面積嚴重浪費。

這麼奇葩的戶型,不知道設計師的腦子是怎麼想出來的。


@夏了夏天:

買的68平小兩房,廚房和衛生間都有窗戶,客廳也大。23樓視野還開闊,重要的是還不臨街。

感覺是不是很完美了?

但是,西北朝向,冬天陰冷潮溼,不注意通風除溼牆體還要發黴。

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賣房的套路


@喵~:

買房的時候,聽信置業顧問說,這個地方與市區的直線距離才15公里不到,開車20分鐘。

可是交房住進去我才發現,房子所在位置荒無人煙,之前承諾的社區巴士也沒了~

我還是在最高價的時候買的。

心痛啊~我的錢包


@媛點兒:

在中介朋友圈看到一個二手房房源,非常符合我的需求。於是趕緊聯繫,越好看房時間。

結果當天在路上他突然告知說那個房子今天看不了了,房東不在家,沒鑰匙。

好吧,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別的房子唄。然後就去看了另外一個與我要求相差甚遠的房子。


@嵩山情緣:

當初買房的時候,看沙盤旁邊有條小河,置業顧問就開始給我噴河景房的各種好。

然後我去工地旁邊看了一下,發現原來是個小水溝。

兩邊長滿了雜草,裡面還有不少生活垃圾~


@小妖怪:

看房前,中介說小區旁邊有個森林公園。

尼瑪,做了一個多小時的車,顛的我膽水都快出來了,迎接我的只有幾顆枯樹杆杆。


@@泉海@:

買房時,因為沒有時間去看房,又想快點買到房子。

所以,從看房到交首付。整個過程都很著急,結果也沒有留意周邊的配套。

最終,沒成想規劃中的商業配套永遠死在了當初銷售的嘴裡。


@明月:

買之前,看樓盤銷售廣告上寫的有地鐵3號線(規劃中),置業顧問也承諾的很好。

現在我只想說,不要輕易相信銷售嘴裡的“規劃中”,只要沒有開始建,也一切都是未知數。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

呵呵呵,買房前沙盤上的模型做的很好,裡面還有一個大大的活動公園。

交房之後發現,公園裡面幾個像是在拼夕夕上買的老年人健身器材,孤單的矗立在那裡。

買房到底靠啥?


看了上面買房過程中遇到各種坑的小夥伴,二營長真的非常心痛,因為二營長在裡面彷彿看到了自己~

所以,二營長髮自內心的忠告還沒有上車的同學們,在上車之前,一定要記得買房不能著急,該考慮的問題一定要考慮到。

雖說十全十美的房子可遇不可求,但是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做好篩選工作,買到那個適合我們的房子。


我買房也是從開始看房到交定金再到過戶,半個月不到。

運氣比較好,房東很配合,雖然是一樓但是不潮溼,蚊蟲少,通風好。


@我是賀小樣:

如何買到心頭好?不買期房,只買現房。


@薇婷時刻:

當初我們買房,就看了這一個樓盤,進售樓部30分鐘就交定金團購費,位置都沒看,全靠運氣跟勇氣。

項目離地鐵800米,5千多點兒入手,還借了幾萬首付。

想想都要感謝幫助我們人,現在想想能早下手,別晚下手!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隨風而逝:

我買房堅信聽過來人的建議不會錯,聽取專業人士的話更不會錯。

大開發商、地段和小區的物業是買房必備的條件。

大開發商保證不會爛尾,大問題一般不會出現。地段和物業能保證後期的升值,抗跌性強。


@Leo.SQ:

買房不可貪圖便宜,要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

第一套房都是根據自己的錢包選擇,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選擇最優地段,最大、最好的戶型。

買房時從外地出差回來看了1天就交了首付,對於戶型的朝向、方位以及詳細數據一概不懂,只是看了樣板間。

交房的時候發現,正好買到了小區的樓王,戶型和樓層也都是樓王裡面最佳的。


@叮咚:

買房子其實就像我們買豪車一樣,錢花哪裡,哪裡舒服。多花幾萬塊,汽車的隔音、減震就好很多。

所以買房子,千萬不能像買超市的促銷品一樣,貴有貴的道理。你什麼時候見過買降價促銷保時捷的?

我堅信,便宜一定沒有好貨,貴的也不一定都是好貨。

買房就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並且能承受資金壓力最好


當然,二營長對下面這位同學的發言深感贊同


@烈焰心冰:

15年在高新區買了一套小三房,5000多一平,現在我這套房子已經升值五六十萬了,比上班強太多了。

現在真的後悔當初沒有借錢多買兩套。


住在25層頂樓的我才明白,原來傳說中的漏水問題真的會出現



看了這麼多小夥伴的肺腑之言,二營長最後打個總結:

1、買房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根據自己的錢包和承受能力去選定區域、戶型面積等,根據自己的迫切需求。

比如沒有車,就儘量選擇地鐵口;準備要孩子,就著重考慮下教育……

2、買房不要因為著急而忽略重要因素。比如暗衛、樓層、是否臨街,戶型設計的是否合理等等。

二營長知道有些小夥伴是急性子,時間也少,但是買房這種人生大事,可能一生中就做這一次決定,所以買房前一定要把問題考慮全面了。

3、買二手房一定要多看。二手房好在是現房,所見即所得。所以買房的時候一定要去實地看下小區的物業、綠化;

房子內部的角角落落也都要一點不落的看一遍,還有就是最好找一個靠譜的房東,後期你會省很多事。

4、買房要學會綜合比較。交首付之前心裡先選定幾個心儀的項目,然後多這些項目進行多方面的對比。

配套、地段、環境、戶型、物業等做一個綜合的評估,這一點新房二手房都適用。

5、不要最求完美。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房子,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如果你過分最求完美,只會失去的越來越多。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該捨棄的就要果斷捨棄。

最後,二營長希望看了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們都可以買到自己心儀的房子。

說說你在買房過程中得到了什麼經驗?

評論區來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