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 廣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廳,真的值得吃嗎?

廣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廳,真的值得吃嗎?

在早前頒佈的第二屆廣州米其林指南里,有一家餐廳終於打破廣州二、三星從缺困局,就是傳說中的「江由輝」。

這是文華東方酒店集團第一次以廚師名字命名酒店中餐廳。

但,其實師傅既不姓江,也不叫由輝,而是叫黃景輝。江湖流傳「江由輝」名號,只因誤讀了餐廳全名:江 - 由輝師傅主理(Jiang by Chef Fei)。行政總廚輝師傅從業 30 年,16 歲入行,26 歲就升任總廚,自 2012 年開始執掌廣州文華東方酒店中餐廳,至今 7 年。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Pic from https://www.mandarinoriental.com.cn

江獲米其林二星消息一出,朋友圈就炸開了,有祝賀,有吐槽,更多是淡淡的心照不宣。和朋友相約滾了遍菜單,整桌菜吃完,遠遠算不上難吃,但無驚無喜,沒留下任何味覺記憶點,服務甚至讓人有些詫異,這就是二星該有的水準嗎?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難怪有朋友調侃頒獎禮上寫錯的英文,

「可能米其林評委們心裡也覺得江只值一星吧。」

經理推薦的兩道前菜,江南醬鴨舌、老醋拌海蜇頭,味道平平。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和樂蟹蒸手打肉餅,蟹是好的,看蟹鉗肉質尚算飽滿,處理也到位。可惜肉餅粘盤且過薄,雖為手剁仍缺乏口感。先不說肉餅和蟹兩者味道分離,最致命的是調味過於重手,就像給清純女化上大濃妝,沒能彰顯蟹肉的鮮甜。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冰燒三層肉,利苑招牌名物。做法繁複,先醃製、松針、風乾,反覆烤數次,最後颳去表層黑沙,才能集脆皮香酥、瘦肉柔嫩、肥肉鬆化不膩 3 種完美狀態於一身。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唔……當天這塊燒肉吃起來,脆皮部分有明顯焦糊味,不太是這個價位餐廳該有的水準。

再給燒臘部一個機會。叉燒,醬香風味主導,肉質有些乾硬,依然不算令人滿意。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炒菜又如何呢?薑汁芥藍,不過不失;幹炒牛河,尚有鑊氣。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但 ¥138/盤的炒牛河,沒這個水平也說不過去吧……

咕嚕肉,備料之工整值得一誇,酸味也是柔和內斂的,可惜酸甜醬下仍難掩肉臊味。問服務員用的什麼肉,她表示要詢問下經理,最後經理告知是土豬肉。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咕嚕肉上裝飾了糖絲,朋友打趣起了個名字:特朗普咕嚕肉。「哎,怎麼這次特朗普的頭髮稀疏了這麼多?」

亂入一道酸菜魚,怎麼講,比經歷了 7 年之癢的夫妻生活更平淡,了無生氣。我努力說服自己這或許是高級餐廳的處理手法,試圖細細感受風味層次,最終宣告失敗。

好吧,我承認是受人蠱惑,以致於做出在粵菜館點川菜這等腦子進水的舉動。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點菜時經理

建議我們換 ¥400+/斤的筍殼魚,口感會更嫩,之所以比龍躉還貴,因為是馬來西亞進口野生貨。我尋思了一下,酸菜魚搭上這種級別的食材,總感覺大材小用。吃完第一口以後內心想法是:還好沒換……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黑天鵝酥賣完了,沒吃上,換蘿蔔酥。哇!一口石油味兒,黑松露油侵略性未免太強,蘿蔔本身的清甜蕩然無存。吃完這頓飯之後整晚,我連打嗝都是石油味。

為了證明我不是高級黑,誇一下全場最喜歡的兩道。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有機娃娃菜蝦乾煮手打魚腐,自制魚腐極耗時耗力,跟市售品完全不是一回事,未經油炸,口感如棉花般蓬鬆綿軟,飽吸淡雅鮮甜的高湯,回頭想多夾一塊已經沒了。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亞麻籽燒雞,也得到一致好評,不愧是餐廳當家頭牌,端上桌時香氣逼人。論脆皮程度也許有能與之比肩的(比如香港的營致會館,澳門的勝哥私房菜),但論雞質和綜合食味,這家出品我卻更喜歡。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羊肚菌燒自制豆腐也收穫了很多擁躉。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如果說出品中規中矩,那服務呢?

點菜經理除了複核菜單時有點磕巴顯得不太靈光,其他都很好,問及推薦菜和原料對答如流,還會及時提醒「你們好像點了挺多豬肉類菜式的,需要換一個嗎?」,足夠貼心。

但一般服務員培訓則明顯不足,一問三不知,添茶基本靠喊。最尷尬的是包廂常常找不到人,也沒有呼叫服務按鈕。包廂內如此,可以理解是為客人留出私人空間,但在大堂點 ¥68/位的茶位,也依然沒人添茶水。

這比同桌朋友上次來的體驗已好了很多。收走骨碟和刀叉卻沒換新的來、上菜直接甩上桌導致擺盤全毀、茶水放得東倒西歪,種種基礎性失誤,堪稱大型車禍現場。

广州唯一米其林二星餐厅,真的值得吃吗?

Pic by Wongaki

上次吃澳門譽瓏軒,同樣是 15% 的服務費,¥68/位的茶位,服務水準差天共地。觀察到同行飯友是左撇子,服務員默默把筷子和茶杯換了方向。談起正山小種的煙燻味,端茶來的人能順口接上,因為用桐木山的木燻過,現在當地松木受保護,都是從其他地方拉木頭來燻。

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才更見一家餐廳的管理培訓能力。什麼是高級餐廳該有的服務?八個字:流暢舒心,不動聲色。

米其林對江的評語是:「主廚輝師傅向來注重粵菜和創意料理之間的平衡,在菜式中糅合日式和西式元素。」

不知道這裡指的日式和西式元素,是不是三文魚刺身和黑松露。

我一直有個迷思,當今提及高級粵菜,似乎總不離法餐三大套路:鵝肝、魚子醬、黑松露,食材升級為進口野生海鮮,擺盤動輒乾冰伺候,極盡諂媚。與之相對的是「便宜夾大份」式傳統老廣審美。

兩個極端,都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狀態,中間還有大量想象空間。

不妨看看同為中餐的臺菜。近年臺灣出現不少 Fusion 餐廳,或大膽採用在地食材,或以法式烹飪手法解構傳統臺菜,雖未如北歐料理般自成氣候,也算邁出了第一步。另一邊,細膩精工的古法臺菜回潮也是風風火火。

反觀廣州,粵菜作為最有 Fine Dining 潛質的菜系之一,除了迎合法餐審美,祭出三大萬金油,何時能探索出一條真正的本土特色發展之路呢?

可能這才是廣州高端粵菜面對米其林體系的終極問題吧。FIND ME HERE

新浪微博 @飲茶君啊

小紅書 @eimoleung

一年掃蕩1200+餐廳嘴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