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 文 三隻眼文齋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調和氣息,是學習坐禪修定下手時的一項重要功夫。因為息不調和,心便不能安定。而所謂息,共可分為四種相狀:一、風相,凡氣出入有聲的叫做風相;二、喘相,出入雖然無聲,但結滯而不通利的叫做喘相;三、氣相,出入雖無聲,也不結滯,但不能靜細的叫做氣相;(這三種都是不調和相)四、息相,既無聲音,也不結滯,也不粗浮,雖在極靜的時候,也不覺鼻息出入,氣息若存若亡的,叫做息相,“息相”方是調和的相。

如果平時能練習靜細的呼吸,並且練習坐禪修定已有相當時間的人,往往心念安定一入坐,入坐不到數分鐘,氣息便得調和,這樣的禪修者不需要再著意去調息,假若刻意調息,反倒使心不安定,只有心念安定不動,氣息才能自然調和。但是,初學坐禪修定的人,常常不免有妄念叢生、心煩意亂、息不調和,那未就需要用到下列兩種方便法門來加以調和: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1)、數息。就是在坐定以後,默數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叫一息,或在入息時數一,出息不計數,再入息數二;或在出息時數一,入息不計數,再出息數二。這樣數至十,乃再從一數起,漸漸純熟以後,可數至一百為一個單位。假使沒有數到十或一百,而中途心起雜念,那未重新從第一數起,這樣循環安詳地徐徐而數,久久純熟,便可收到心息相依、身體輕安的功效,並可消除初學坐禪最易發生的雜念紛飛和昏昏欲睡的兩種毛病。

(2)、隨息。數息法純熟後,息既虛凝,心念也漸入漸細,這時便可放棄數息,而用隨息法,就是不再計數。但一心依隨氣息的出入,念茲在茲,心不散亂。這一方法純熟後,漸觀漸細,自覺此息彷彿從八萬四千毛孔中出入,好象雲蒸霧散,到這一地步,便能身心空靈。隨息純熟以後,心念更覺凝靜,便可放棄隨息法,更進一步來做好下面的調心功夫。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修定的目的在於求妄心的調伏,妄心調伏則智慧明朗,得見真如本性。前面所說的數息、隨息雖是調息的方法,實際上,也是調心的良好方法,因為專心數息時,心息相依,念頭便無法馳散。在實踐時,調息,調心原是同時進行無法分開的,這裡為了文字記述的方便,不得不將調息、調心做分別的說明。經過數息、隨息的初步調心方法後,進而學習調心的方法: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1)、繫心一處法。我們的意識界,恰像舞臺,沒有頃刻的停止,所以欲使妄念不起,極為困難。當坐禪修定時心意所注的一點越明顯,那麼其他的雜念便越隱伏。因此,坐禪修定中的“繫心一處法”就是放下一切雜念,而專注於觀心,這樣因心有所緣,漸漸純熟,便不至胡思亂想,正如將猿猴鎖於一處,它便無法跳騰一樣。

(2)、返照內觀法。繫心方法不過是集無數的妄念歸於一處,使不馳散,還是一種較粗淺的、對治浮沉的止心辦法。實際上,既有所著,仍不離攀緣妄想,不是究竟的安靜。而且,我們無始以來的貪嗔等煩惱習氣,根深蒂固,非進一步練習觀照功夫不可。因此,對治得效之後,必須捨棄,再進一步的由淺入深,用內觀的方法。當坐禪修定時,可先放下身心一切萬緣,向內細細返看自己的念頭。那時一定覺得妄念來來往往,生滅不停。對於這些妄念,我們既不要去攀緣它,也不要去遣除它,只要知道它本來空寂,耐心靜靜觀照,前念起時一返照,前念便空,後念起時,再返照,後念又空,這樣念念生起,念念返照,便得念念空淨,這就是正本清源的調心方法。

坐禪修定:調息和調心的入靜法門

初學坐禪修定,往往有這樣一種感覺,不學坐禪,妄念尚少,一學坐禪,妄念反多。實際上,平常不坐禪時,眾人的念頭也是忽生忽滅,本來很多,不過平時不易察覺,一旦坐禪習靜之後,方能了了看清,所以,察覺妄念多,正是自覺的第一步。只要一切摒棄勿想,精勤地練習觀照功夫,到相當時間,妄念便能自然銷落而達到心意寂然的境地。這種觀照功夫,在坐禪中練習純熟,漸漸能在平時日用之間,刻刻用心,凜然覺照,做到雖不坐禪,也能如坐禪時的心志靜定,自將得更大的受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