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好比人一樣,家族大了,人頭自然多,城市拓展快了,街巷便多了起來,一個個街名令人眼花。

古老而新興的阜城街名令人眼花,有街巷日漸增多的原因 ,主要原因則是街巷的命名與叫法零亂。亂在那裡?首先,命名規則不一。有全國名城名,如北京路、南京路(原名“汝陰路”)等。有本土歷史區劃名,如潁州路、亳州路、順昌路等。有今轄境縣名,如潁上路,阜南路、臨泉路、渦陽路、太和路、界首路等。有本土景點山水名,如文峰路、西湖路、淮河路(原名“二道河路”)、潁河路、泉河路、清河路、濟河路、一道河路、七漁河路、七漁河路、七里長溝路等。有地理方位名,如順河街、阜蚌路、阜王路、潁南路、泉北路等。有政治術語與時代口號名,如人民路、民主路、解放路(原南段稱“鼓樓南大街”,北段稱“鼓樓北大街”)、勝利路(原南段稱“桂花街”、“牛市街”,北段稱“金銀街”、“槽頭街”)、向陽路、幸福路、青年路等。有新開發的大道名,如中南大道(原名”阜南北路“)、新陽大道等。有玄乎名,如林潁路、阜康路、中鑫路等。其次,命名規格不一。較長街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巷,分段命名無可厚非,但不該“長短不齊”。分兩段者,東西向有幸福路、清河路等,南北向有南京路、穎上路、渦陽路、勝利路、西湖路、向陽路等。分三段者多了,東西向有人民路、一道河路、淮河路、潁河路、河賓路、北京路等,南北向有解放路、穎州路等。第三,街、路、道、衚衕並用。城市街巷,過去叫“街”,後來叫“路”。近年時興叫(大)道。城市街巷中的衚衕,官方則稱“巷”。阜城原先的鼓樓南大街、鼓樓北大街改叫“解放路”了,文德街改叫“文德路”了,四方並巷、近聖街改叫“光華街”(光華路)了,而有的街卻沒有改名換姓,如順河街、炮鋪街、迎春街、三府街、大寺街、仁裡街、青雲街、鹿祠街、老建設街等。那些古老的衚衕則大多易為“XX巷”了。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歷經滄桑,世事興衰。衚衕,本作“衚衕”,即巷,窄而短的街巷。過去,衚衕被稱為窮街陋巷。衚衕的來歷有幾說:一說來自蒙古、突厥、女真、滿族、維吾爾族等北方少數民族的“水井”一詞。他們稱“水井”為“hū·tóng”,漢人吸收借用稱窄小的街巷。一說蒙古語稱居民住宅之間的通道為“火疃”,北京人讀成了衚衕後演變而來。一說取自胡人的“胡人大同”語言。明代,胡人為漢人所打敗,“胡”、“同”兩字加上了“行”字,成為“衚衕”,但語言沒有改變。吳地人則稱衚衕為里弄、弄堂。不論衚衕如何演變、怎樣叫法,阜陽人習慣稱街巷為“古咚”、“古同”。不知哪年哪月,官方命名阜城街巷將衚衕大多定名為“XX巷”有經典有名聲的衚衕是一人巷、狀元巷、黌學巷、名倫巷、府院巷、東嶽巷、龍潭巷、匯龍巷、豆腐巷、邱園巷、治安巷、甜水井巷、四方井巷、八寶坑巷、天后宮巷、趙瓦房巷、王家花園巷、建設巷(原名中山街)等。那裡,“庭院深深幾許”。那裡,門門相對,窗窗相靠,走路貼牆,說話開窗,居民的呼吸與心跳彼此都聽得格外清晰,相互間毫無隱私可言。和風細雨光臨時,街頭巷尾盡現“小樓一夜聽風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詩情畫意。阜城內,保留衚衕的街巷只有韓家衚衕、連家衚衕、郭家衚衕、張家衚衕、馮家衚衕、馮家衚衕、(兩條衚衕一個名)等與新興於潁河東區的種鼎衚衕了。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阜陽官方命名的通病。中國人受“全國一盤琪”思想的影響,想事講究“一致性”,辦事要求“一刀切”。人家改衚衕叫“巷”,我也改衚衕叫“巷”,人家改街道叫(馬)路,我也改街道叫(馬)路,人家新開發的主幹道 、環城路稱“大道”,我新開發的主幹道,環城路也稱“大道”。照此推想,城市街道、馬路若干年後再改造再拓寬時不知該如何改叫法變稱呼了。街道、街巷如此瞻前拋後、棄本忘祖,丟掉的是傳統,喪失的是歷史!

街,四通道也。去市鎮、城區辦事或買東西,人們一直習慣說“上街”,沒有講“上路”、“上道”者。交通警察上崗執行公務才叫“上路”、“上道”呢!這裡的街字,有街頭、街心、街面、街區、街市之義。此外,“街”字還有街坊、街景之義。

首者天安門前的東西長安大街沒有拋棄“街”字,那裡獨具京城居民個性的四合院城區的大大小小的衚衕也沒有改叫“XX巷”。首都是古都。北京是京城。那裡,文人云集,名人薈萃。官方如果胡改八改街巷名,懂歷史輝煌、知文化價值的文人與名人頂得住。阜城地盤小,歷史淺,文人名氣不大,名人沒有重量級的,相關職能部門的“當差”紗帽翅兒也短,抗不住官方的淺薄之見與獨斷專行。鼻子大壓嘴。權勢者一鍾定音,誰都休想頂住。好在當任的“州官”開明瞭,南京路、淮河路的易名與定名公開向市民徵求意見了。在南大道、新陽大道能不能改叫“XX路(街)?能不能也向市民公開徵求意見?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阜城的街名如何命的有檔次?恐怕眾說紛紜。眾說紛紜不怕怕的是官方不能在眾說紛紜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筆者既非地名管理者,亦非市政規劃設計師,閒暇時曾隨意與諸多有識之士交談阜城街名問題,儘管見仁見智,但大家強調一個共同原則,就是要有阜城的個性,要體現阜陽的歷史面貌、自然地理特徵與阜陽人的時代精神。大體說幾個設想:改掉方位名。改掉“誇大名”。改掉“玄乎名”。補齊本土景點山水名,如茨河路、西淝河路、流鞍河路等。補劉涉及本土歷史人物名,如蘇軾路、倪寬路等(不宜多用歷史人物命名)。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與蘇軾都曾知潁州,蘇軾並留下讚美潁州西湖的名句:“大千起滅一塵裡,未覺杭潁誰雌雄。”補齊“兩段路”,補齊轄境(指古潁州,原阜陽地區境)古縣名路、古地名路,如汝陰路、風臺路、沈丘路、鯛城路、焦陂路、郪丘路、大隅首路、王家壩(灞)路等,以期體現皖西北中心城市的地位。最好統一阜城“路”與“巷”的格局,統統將“XX路”改為“XX街”,“XX巷”改為“XX衚衕”。此舉,當屬中國當今城市街道命名之“首創”,可以樹阜陽聲望,揚阜陽大名。此外,凡有來歷、有典故可資向公眾介紹街巷,其兩端與中間道口增設路名“闡釋牌”(姑且此稱),經具體地向阜陽人中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傳承本土歷史、本土文化,並獨特地向來阜的各地客人介紹阜陽的歷史積澱與人文精神——舉手之勞,聰明、勤勞的阜陽人能夠做好。

阜陽人嘮叨阜陽城街名

再建言幾句:第一句,恢復“經典名”,如桂花街、金銀街、鼓樓南大街、鼓樓北大街等。街名,不能輕易隨時局變革而頻頻更改。第二句,以“三農”與五穀命名。阜陽是農業產區、農民大區。阜陽是雜糧產區、小麥大區。可以取“農業”、“豐收”、“豐產”、“豐碩”、“豐登”“豐年”街巷(衚衕)名。可以取“金谷”、“銀棉”、“紅高梁”街巷(衚衕)名。“農”字名可以集中在一新闢城區。第三句,借古有“三清灌潁”之說,可以沿縱橫貫穿市區的潁河、泉河與“三清河”(東清河,中清河,西清河)兩岸興建水巷、水衚衕。山,有仙則名;地,有水則靈。阜城要靈,需水灌潁!第四句,謝絕商家拿錢買街名。商家買街名,是對民意的一種強奷。你有錢,只能買某條街某段道的廣告設置權,但必須合乎市容現範標準。

對阜城街名的嘮叨,阜城周邊縣城以及中心鎮,歷史名鎮可資參考。

對阜城街名的嘮叨,有筆者的觀點,但多系阜陽人嘮叨的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