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記得上學的時候,曾經讀過這麼一句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那個時候自己還是一個學生,並沒有讀懂這句話,但現在上班以後,在越來越懂這句話的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每當飯局,聚會夜深人靜之後,心中會出現一種深不見底的空虛和清冷之感。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在和一群人狂歡時,卻深感寂寞,反倒是自己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心中能獲得片刻的寧靜和安穩。

曾經,嚮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現在卻更喜歡一個人靜靜地享受時光!

01

在很多人的意識當中,習慣把人際交往以及好人緣當做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可能有的人認為愛獨處的人天性比較孤單,人緣差,是一種能力差的特徵。其實不然,習慣獨處並非是一種寂寞,而是一種能力。

人在獨處的時光中,會真正的看清自己,然後逐漸的修煉出強大的內心。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要獨處是為了內在的自我整合,經過一定程度的整合,內心也會趨於強大,在心性方面會更獨立。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假若一個人內心不夠獨立,甚至用脆弱來形容。他的外在表現會給人留下一個不自信的印象。人的內在與外在是息息相關的,就像你閱的書籍越多,你的氣質也會慢慢的發生改變。你如果太自卑,給人的印象是膽小無為。

那些習慣獨處,並能夠獨處中有所收穫的人,大都走向了成功!

02

我很喜歡的作家村上春樹就是一個喜歡獨處的人。

他每天都會花上一到兩個小時,獨自跑步,寫作,作自己的事情,不和別人交流。但是卻不會感到無聊。

他表示,與和別人相處做事相比,他其實更加享受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做事,讀書或是聽音樂。

一個人獨處時候能做的事情,他能列出一張長長的清單。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因為在獨處的時候,你能更加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些什麼。一個人只有學會了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更加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深度。

學會利用那些獨處的時間來為自己增值,這樣才能將生活活出廣度活出意義。

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有時候恰恰就是獨處的時光。

03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對於一個人境界修養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獨處,古人稱之為“慎獨”!

慎獨,《辭海》解釋說,就是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苟。

《禮記·中庸》有云: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曾國藩曾經說:“慎獨則心安。”

他為了讓自己能夠做到慎獨,常常要求自己:吾日三省吾身。

他的做法很簡單,也很值得借鑑。

就像我們現在流行發朋友圈那樣,曾國藩每天認真寫日記。

他回顧自己一天來的言行舉止,反省自己有哪些沒做好,認真記錄下來,警醒自己“不為聖賢,則為禽獸”。

曾國藩說: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於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正因為曾國藩懂得常常反省自己,始終慎獨慎微,不被外物所誘惑,所以他才能活得清白、活得踏實、活得心安。

04

這個世界已經太過喧囂嘈雜,那些急於合群從重的人,常常會迷失自我。

而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既能享受繁華,也能安享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在這些時光中,希望我們都能和孤獨握手言和,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獨處,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食糧

給生命一段獨處的時光吧,聽聽音樂,看看風景,享受孤獨的黑夜,讓內心在獨處中 變得強大,讓人生及時調整方向,讓生命盛開一朵“寂寞之花”。

作家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和蓬勃。也就是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是在深思,是在和內心對話,是看清自己,可以讓身陷魚龍混雜社會之中的自己,保持心靈亮堂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