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知否知否,應是小年到嘍~

知否知否,應是小年到嘍~

知否知否,應是小年到嘍~

又是一年小年日,家家戶戶迎新春。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迎來中國傳統的“小年”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小年灶神欲昇天,面見玉皇評人間

待到眾仙下凡日,天地雙界盡歡顏

“小年”是迎接春節的開端,

這天,人們祭灶神、貼窗花、掃塵土

開始著手準備年貨,新年新氣象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我國地域遼闊,“小年”的時間也有著南北差異。民間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古時的祭灶儀式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臘月二十五舉行。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北方的小年時間為農曆臘月廿三

南方的小年時間為農曆臘月廿四

其實不用這麼糾結,過小年是我國傳統,其承載的意義遠遠大於形式,都表達了中國人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願。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祭灶神

“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民間傳說,“小年”之日,灶王與土地一起上天去彙報每個家中一年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人門便以年糕、棗、慄、胡桃等祀灶神。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打小報告了。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隨著時代的發展

傳統灶臺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祭灶活動也僅保留在一些農村地區

但從這天開始的“年”的節奏從未改變

掃塵土

北方稱“掃塵”,南方叫“撣塵”。“小年”後,人們開始打掃室內,準備窗明几淨迎春節。“塵”與“陳”諧音,掃塵也寓意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貼窗花

窗花,是一個能引起許多情感回憶的美妙稱謂,以吉祥寓意為主題的大紅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天府新區蘇碼頭社區廟會。 圖/@xiaominmm923

“小年”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小年,也是人間望團圓的日子。古時,“小年”的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家鄉臘味飄香,呼喚遊子歸家。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街上懸掛起串串紅燈籠,年的腳步更近了。

團圓都是人們心中永恆的話題

不論離家多遠,有錢沒錢

都要回家過個團圓年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1月27日一大早,從廣州火車站駛出的幸福列車“脫貧扶智”四川專列,送川籍務工人員回家過年。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小年過後,年的氛圍就更加熱鬧了,吉祥奪目的春聯,活靈活現的門神,抬頭見喜的橫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畫,花團錦簇的燈籠......無不顯示著喜氣洋洋、欣欣向榮的節日景象。

傳統文化流傳下來的儀式感,讓平凡的日子有了期待,讓每一個形色匆匆的人停下腳步,與家人團圓,感念過去,期望未來。當我們將每一個期待都認真準備和麵對時,生活便如貝吐珠、串珠成鏈。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歡迎文末留言

說說你印象中的年味兒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知否知否,应是小年到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