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為啥說美國空軍是一等人,看看國會有多寵它就知道了

話說各位軍迷朋友是否聽過這麼一則傳言:在美國幾大軍種裡,空軍一等人;海軍二等人;陸軍三等人;四等馬潤不是人。雖然這則傳言將海軍陸戰隊黑得外焦裡嫩,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在國會老爺與五角大樓的心目中,空軍是他們的“親兒子”。甚至說,美國的國家安全都是握在空軍手中的。那麼,對於這個“親兒子”,國會究竟是如何寵愛的呢?

為啥說美國空軍是一等人,看看國會有多寵它就知道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小兵兵先得跟大家嘚啵嘚啵美國空軍的上位歷程。在1947年之前,美軍並沒有空軍這個軍種,當時美國的空中力量還是接受陸軍管轄。在成立之初所擔負的任務主要是通信,而經過一系列的擴編、改組,到1941年6月,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已經能執行絕大多數空中作戰任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航空兵在歐洲和太平洋地區都有著出色的表現,為地面部隊提供了有效的支援與制空權的保障。在戰爭後期更是參與了對元首家的無差別轟炸,以及對東京等地區的燒烤任務,最後更是用B29重型轟炸機投放的兩枚原子彈,幫助本子完成了“招核”夙願。當然,陸軍航空部隊搶眼的表現也贏得了高層的青睞。但問題是,這麼牛的部隊它姓“陸”不姓“美”。因此,高層有了個大膽的想法,1947年,美軍將陸軍航空部隊撤編,獨立組建美國空軍,使其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軍種。當然美國陸軍表示不開心,畢竟“兒子”突然改口管自己叫“兄弟”了,這種尷尬可真不是誰都能接受的。而自打空軍自立了門戶,美軍其他軍種就發現這貨格外受寵。40年代末,美國海軍與空軍曾因誰能更好執行核打擊任務而撕過一陣子叉。當時,為了保證對蘇聯的戰略威懾,美國軍方制定了繁多的打擊計劃,但論證了半天,卻發現還是戰略轟炸機空投核彈的方案更靠譜。而對於如何有效的扔核彈,除了只能乾瞪眼的陸軍和陸戰隊。美國空軍跟海軍都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空軍表示:扔核彈咱有經驗,只要能換比B29更大的轟炸機,讓我炸誰我就炸誰。而海軍則列了個長長的方案:計劃建造5艘“美國級”航母,美艘7.5萬噸,能起降45噸重的核彈轟炸機。但問題是,當年這一艘的造價是2億美刀,加上亂七八糟的經費保守估計在總共要花費15億美刀。而空軍給出的新轟炸機的報價是一架400萬,這性價比明顯吊打海軍啊。因此,空軍在1947年如願得到了能執行洲際核打擊任務的B36“和平使者”戰略轟炸機。而海軍就比較悲劇了,新航母首艦“美國號”龍骨都開鋪了,卻被國會緊急叫停。氣得時任海軍部長蘇利文等一票海軍高官以辭職抗議。這就是著名的“海軍上將起義事件”。所以說,有時候能體恤領導的苦衷才是王道啊。

為啥說美國空軍是一等人,看看國會有多寵它就知道了

雖然,B36轟炸機僅僅在空軍中服役了不到10年就被更先進的B52“同溫層堡壘”代替。但空軍在美國戰略打擊體系上的獨特地位卻從這裡樹立了起來,以至於隨著洲際導彈技術的發展,美軍高層也並沒有組建獨立的戰略導彈部隊的意願,而是將美國陸基洲際導彈交由空軍管理。由此便形成了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中空軍佔有絕對話語權的有趣現象。而在裝備的更新與研發領域,空軍更是得到了國會的傾情支持。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這20年中,美國空軍完成了戰鬥機從F4“鬼怪”到F15\\16的換代,測試X15、X20等高超音速飛行器、集齊了“轟炸三巨頭”B52、B1、B2。更重要的在於,以B2、F117A、F22、F35等機型為代表的的隱身機,開啟了空戰隱身化的大幕。而在這背後,需要砸的銀子,可都是由國會負責埋單的啊。

如果你對於這沒什麼概念的話。那咱就拿同時期其他軍種的境遇來做個比對。90年代中期,克林頓總統宣佈要“裁軍,少打仗,多賺錢”之後。國會就聯合國防部來了次“大屠殺”砍掉了當時陸軍和海軍的幾乎絕大部分新型武器研製計劃。比如大家熟知的陸軍“十字軍”自行火炮、“科曼奇”武裝直升機、甚至砍掉了GADS炮彈合一防空車,搞得陸軍只能拿悍馬馱毒刺的“復仇者”冒充野戰防空系統。海軍同樣是大寫的“慘”,不僅被要求停止F14戰機的採購,還讓“塑料蟲”爬上了航母,甚至連替換A6艦載攻擊機的A12項目也被迫下馬。而,在陸軍海軍被宰的慘叫連連時。空軍在1997年喜滋滋的首飛了F22的原型機,並在前一年啟動了“JSF”也就是聯合攻擊戰機F35的研製項目。對比之下,誰才是國會親生的,小兵兵就不多說了吧。

當然,能得到新玩具還只是體現空軍是“親生的”這個論點的一小部分。相比於技術裝備,美國空軍在很長的一算時間內還熱衷於搞大新聞。上世紀60年代,美國空軍提出A119計劃,利用重型火箭將氫彈運送至月球的陰面引爆,製造肉眼可見的閃光與蘑菇雲,而為的僅僅是要比1963年蘇聯進行的太空核爆更拉風!當然,美國政府在冷靜分析一波之後,停止了空軍這個大膽的想法。但這邊剛消停,空軍又提出。計劃在地球軌道部署4.3億根銅棒,打造一圈類似於土星光環的銅環,並以此實現全球範圍內的遠程通訊。關鍵是,美國空軍已經著手實施這一計劃了,並將第一批銅棒部署在了軌道上,儘管後來計劃終止,但這些銅棒至今卻還飄蕩在太空中,並且隨時可能讓路過的衛星中招。

為啥說美國空軍是一等人,看看國會有多寵它就知道了

​那麼將目光放到現代,美國空軍這個“一等人”的身份又是怎麼體現的呢?總結起來四個字:軍種壓制。雖然,美軍陸海空加馬潤各自都有著自己相對獨立的作戰體系,但別忘了美軍自二戰開始就極度依賴的制空權,各兵種開展作戰行動的前提是己方以取得戰區的絕對制空權。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都是空軍的活。擴大一點講,如今的美軍少了空軍根本就打不了像樣的戰爭。因為獲取情報的偵察衛星、無人機絕大多數都由美國空軍管理;戰區大型預警機、空中加油機也是空軍的;負責為陸軍提供近距支援的A10、AC130還是空軍的;甚至沒有空軍的大型運輸機,地面部隊都很難完成遠距離投送與保障。你陸軍與海軍再牛,也不可能虎到在沒有情報、掩護與支援的情況下衝進戰爭迷霧裡作死。也許有人會說,人家美國海軍也有航空兵啊。怎麼著也能和空軍分庭抗禮吧。然而以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空軍與海航的表現為例,在整個行動期間,海軍總計出動戰機5568架次;而空軍則高達8828架次。並且,出動的海軍戰機還得眼巴巴的等著空軍預警機提供信息、盼著KC135加油機奶自己一口。而在之前阿富汗戰爭中,海軍與陸戰隊的艦載機累計出動次數為4900次,而空軍僅僅701次。但這701次人家派的是戰略轟炸機,單次投彈量是海軍的10倍。真應了那句話:Sorry,飛機多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如此一來,空軍不僅形成了對其他軍種的技術壓制,還有了跟國會爸爸要銀子的底氣。其實在美軍各軍種裡,空軍的軍費比重自70年代起就沒有海軍高,但問題是,海軍這筆軍費中,還有一部分要奉旨給陸戰隊。因此,到手的錢反而沒有空軍多。偏巧美國海軍又是個需要全球存在、全球搞事的主,這點經費就完全不夠看。相比之下,空軍的小日子就很滋潤了,不僅不用分經費,還時不常的勾結洛馬、波音、諾格等一眾奸商,搞研發騙銀子,並且屢試不爽。

難怪有人講,現在的美軍是一支圍繞空軍建設的武裝力量。雖然,我並不完全認同這一觀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空軍在美軍現代戰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國會與高層對它的“偏愛”。儘管這種“偏愛”讓其他軍種已經不爽半個世紀了,但按照空軍自己的話說:去看看積分榜吧,空軍從來就不知道第二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