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教師改革,工資將有三大變化!

關於教師工資的話題一直備受大家關注,近期,一則關於提高教師待遇的消息引起教師們的熱議。而關於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的規定再次被提出。這次教師工資改革將會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教師績效考核辦法。其實只要對教師的工資做到以下幾方面的變化,一線教師的工資將會增加不少。

教師改革,工資將有三大變化!

提到教師工資改革,各位大家首先第一反應就是績效工資,這次教師工資的改革針對績效工資這塊進行了變動。實行績效增量工資,將教師自己30%的績效工資還給教師。肯定很多教師們會問,這項改革什麼時候實行,不要擔心,據小編了解,很多地區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將教師自己30%的績效工資全部歸還教師,不再被拿出來進行考核分配。

另外,還採用績效增量工資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這樣一改,教師不僅能把原來被扣的30%的績效工資全部拿到手,還能再次通過考核拿到績效增量工資。這使教師的收入將會增加不少。

既然績效工資有進行改革,那教師職稱肯定也會變化。教師職稱一直對教師工資的影響很大,職稱高的教師與職稱低的教師,在工齡相同的情況下,工資收入差別過大。這次改革將會減少職稱對教師工資的影響,加大教齡對工資的影響。眾所周知,高級職稱名額有限,造成目前教師評職稱比登天還難,不但教齡二、三十年的教師評不上職稱,而收入無法提高,新進的年輕教師工資收入也不高,想要提薪又因為職稱看不到希望。教師現在普遍工資不高,廣大教師怨聲載道。目前,教師職稱改革制度正在改革中,五年內將完成。今年教育部已發文明確,今後評職稱將加大對教師實際工作年限的考核。而且,從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以來,這幾年教師工資調整政策已經加大了教齡對工資調整的影響。

教師改革,工資將有三大變化!

學校各類管理人員的津貼要佔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總額的很大一部分。比如:班主任津貼;骨幹教師津貼;學校領導加班費,教師加班費等等都要從中支付。在支付完以上項目後,剩下部分再按教師的工作量多少發放,因此一線普通教師拿到的績效工資就會少很多。長期以來,教師們就感覺乾的多、拿得少。

據瞭解,一些地區學校已考慮,從今年起各級學科帶頭人津貼、骨幹教師津貼將不再從教師們的績效工資總額裡發放,而由教育局另外劃撥資金單獨發放,不再佔用教師們的績效工資。

教師招聘面試技巧之如何改變外在

在教招面試過程中,考官會從外在和內在兩個方面來對考生進行打分。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考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問題,今天我們具體的來看看外在。

內在,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過程,對於教學過程這部分,所有學科都有一個總的框架,那就是教學三部曲。教學三部曲每個環節的細化設置以及一些具體細節和注意事項,掌握這種思路,對於自己的課程設計也就遊刃有餘了。

然而好的思路,需要呈現出來,這就依靠語言的表現力以及流暢程度。除此之外,考場之中,決定我們得分高低的還有我們的外在。那麼外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可以怎樣去提高呢?就這兩個問題,按考試的流程來看,剛走進考場,考官首先關注的是考生的走姿,站姿,當考生開始說話之後,又開始關注考生的聲音,語言表達,教姿教態等。

首先,說一下走姿站姿。進入考場的時候,是大步向前昂首挺胸還是拖沓著鞋毫無精神的向前走,給考官傳達的是不一樣的信息。前者體現了考生的自信,大方。而後者會讓考官覺得你這個人不自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考生就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走路的時候不要用鞋子和地面摩擦出很大的聲音,走路時抬頭挺胸。如果有低頭等習慣的,可以讓身邊的朋友及親人給予及時的監督。

第二,是站姿,有些考生會有腿抖,亂晃,緊張時甚至緊握拳頭等不自然的狀態。對於腿抖亂晃的這種情況,可通過頭頂一本書說話,或者每天靠牆站等方式得到改變。

第三,語言的洪亮程度。考生應聘的是教師的崗位,在課堂中會有很多學生,所以洪亮的聲音是成為一名老師的必要條件,因為這是讓所有學生聽清你說話內容的基礎。此外,一個聲音洪亮的人,不僅能夠讓別人很容易就聽清他所表達的內容,而且會給別人信服的感覺。考官信服你,才會青睞於你。

第四,教姿教態。我們常說教姿教態自然,指的就是肢體語言協調,有手勢,互動等肢體語言,而不是在考場中杵在那,呆呆的站著。這點可以在生活中多進行些課堂環境的模擬,或者看一些演講視頻幫助自己去提高自己的肢體協調能力。

最後一點,就是眼神的交流。教招面試,無論是試講還是說課,我們與考官都需要有眼神上的交流。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你與考官眼神的碰觸,不僅可以體現你的自信還有真誠。有些考生會害怕眼神碰觸,面試過程中一直看著教室後面的牆和考官無任何的眼神交流,或者考官看著他的時候,考生因為害怕就迅速的轉移視線,不敢進行對視,這些都是要避免的。這些就是在面試中,外在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大的方面,希望廣大考生能在平時就從這幾個大方面著手,去改變自己外在上的不足。相信大家做到以上內容並多加練習,考試所遇到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招面試說話失誤補救:很多考生會在試講過程中出現一些非邏輯性的語言錯誤,但是自己瞬間發現之後就會懊惱自己當時是怎麼想的。就會絞盡腦汁想補救辦法。這裡給大家舉一些試講過程中容易出現的語言錯誤,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第一個案例:理科得數由於自己緊張算錯了或者沒有算出來。在這個時候建議大家在這個時候可以用糾錯環節進行補救。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把錯誤的答案寫在黑板上,並且設置一個問答請同學們來說結果。但是這裡面可以用“好的大家還有沒有不同意見”這樣糾錯環節的常用語來過渡一下,因為這樣的設置日常授課過程當中老師已經講授過,所以我們不用太多思考就能夠自然說出來,用這樣的時間這樣的大腦空間去想一想這道題的正解是多少,能夠給自己擴充一些時間。如果還沒有想出來,這個就可以打一個問號,先繼續講,用“好像大家對於這道題有很多不同意見,這樣,大家課後先進行一下討論,可以各抒己見,仔細思考一下”變成課後作業,但是這個風險就比較大了。

第二個案例:語文生字詞讀音錯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意識到了剛才的讀音出現錯誤其實比較尷尬。我們如果意識到了錯誤的出現,首先不要做鬼臉或者說對不起,這裡面兩種補救措施:其一是再帶著大家用正確的讀音讀一遍,不用說多餘的話語進行解釋。一般考官不會過多進行追究,如果扣分也只是扣除小分。其二是設置錯解,“哦這位同學這麼讀,那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對,這個音應該這樣讀。”進行過渡,但是靈光性明顯沒有上一個案例具有說服性。畢竟讀音是語文老師的基本素質,我們在這裡只能將錯誤設置成最小化呈現。

第三個案例:英語課堂導入中唱歌是一個比較亮點的環節,但是忘詞了也會相當尷尬。這裡根據你唱歌的長短來衡量,如果已經唱了好幾句了,適當停止進行總結導入就可以,如果第三句就開始忘詞,可以用如下方式補救:設置及時互動,把手伸出來示意同學來唱,然後自己“啦啦啦啦….”哼唱曲調就行,但畢竟容易讓考官覺得你已經忘詞,可總比掛在講臺上要好了很多,導入部分看的更多是你能不能把課堂氣氛弄活躍,能不能做到跟課程緊密聯繫,之後對於疑問導入的設置,如果比較完美,還可以算是一個好的導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