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鯤鵬攬月,鵬程助力棲“廣寒”

——記鵬程食品分公司保障“月宮365”實驗

劉思博

作為普通百姓特別是首都市民最為喜歡的食材之一,鵬程系列冷鮮豬肉和熟食產品,已經成為大家餐桌上的常見之物。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在太空或者高度閉合的極端生活環境下,與我們每日相伴的鵬程熟食又會是怎麼樣的一種滋味呢?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成功地在“月宮”生存了一年多之久,親手在“月宮”之上種植了大豆、小麥、胡蘿蔔、西紅柿、草莓等作物,並把它們通通搬上了“月宮”的餐桌之上,甚至連我們日常家裡所吃的鵬程肘花亦不例外成為了“月宮肘花”。

時間來到2018年5月15日,當“月宮一號”開啟艙門,志願者走出“月宮”這一刻,至此,“月宮365”實驗獲得圓滿成功,共歷時370天,創下了“時間最長”“生物鏈最複雜”“閉合度最高”等世界紀錄。

我們自小就聽說過“嫦娥棲廣寒”這個神話故事,嚮往在月球上居住甚至是很多人從小的夢想。而離開地球生活,除了對大氣和溫溼度環境等因素有嚴格的要求之外,如何穩定地獲取食物也是亟待克服的問題之一。而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劉紅教授帶領的實驗團隊的努力下,“棲廣寒”正在從“夢想”逐漸變成現實。在國家開展“嫦娥工程”的同一時期,劉紅教授團隊瞄準國家載人深空探測的重大需求,經過近10年的執著奮鬥,從無到有成功研製出了地基綜合實驗系統即“月宮一號”,隨後便開始進行為我國深空探測生命保障所需的長期高閉合集成實驗,並分別在2014年與2018年成功進行了兩期密閉實驗。

據瞭解,這個項目的實驗目的,是為了探索在遠離地球的太空環境達到長期的完全自治生存,本次“月宮365”的實驗全部完成後,則創造了連續實驗365天、閉合度98%的新紀錄。

“本次實驗中80%的食物來自循環再生,還有20%是油鹽糖及部分肉類等外源食物。”談及在“月宮”艙內的志願者們如何吃飽的話題,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如是說。這其中提到的外源食物便包括了來自鵬程食品分公司為月宮一號科研團隊專項定製的月宮系列熟食產品。據瞭解,該系列產品採用先進的中溫肉食加工技術,既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低溫肉製品的營養又沒有高溫熟食產品的口感問題,保證了肉食鮮香的特性,同時除採用純天然的植物香料外,無任何添加劑,確保了營養健康。此外,在包裝方面也採用了最新的無菌、無汙染的封裝技術,並且按照入倉科研人員每日的營養需求進行了分袋定量包裝,其中包含了月宮雞肉、月宮肘花、月宮梅花肉等精加工肉食,能幫助補充人體每日必需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劉紅教授對記者解釋道:“為了保證實驗者每天均衡地攝入動物蛋白,我們篩選出了最適合作為外太空生態系統其中一環的黃粉蟲,但無論是從飲食習慣上來講,還是人體營養需求上來說,大家對於肉食的需求依舊難以替代。”“這些美味可口的肉食品,在日常生活中讓我們大飽口福,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們製作年夜飯、包餃子的主要食材也是它們,鮮甜的肉香大大滿足了大家對年夜飯的期待和嚮往。”參加本次實驗中的志願者們介紹,鵬程熟食一般被大家用來炒菜和做湯,在艙內陪伴大家度過了難忘的時光,每每想起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溫暖。

鵬程食品分公司副經理李海賓告訴記者:“在接到月宮一號科研團隊的委託後,集團與企業領導高度重視,千叮嚀萬囑咐,要求我們一定要以認真嚴謹的工作狀態,滿足科研團隊的定製需求,確保該項目的順利完成。最終經過近三個月的研發,在滿足定製要求的前提下,順利完成了月宮一號熟食產品的生產,為本次‘月宮365’實驗項目的成功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支持。”

據瞭解,未來“月宮一號”團隊將積極爭取我國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搭載機會和資源,在月面、火星表面開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試驗,通過與地面平行試驗的對比分析,獲得地面大型系統模擬結果的矯正參數,為未來應用於人類探測月球、火星奠定基礎。同時值得一提是,“月宮一號”利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在地球上也同樣存在被需要的空間,在一些極端環境譬如沙漠、高原、極地,以及地下或水下等不同類型的封閉環境中都將有用武之地。

未來,鵬程將繼續全力協助“月宮一號”團隊開展在各種環境下進行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試驗,為未來應用於人類探測月球、火星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為實現航天強國夢助力。

對於鵬程與“月宮一號”項目的結緣,集團黨委委員、鵬程食品事業部黨委書記張德寶表示:“助力國家‘太空計劃’,鵬程責無旁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