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蒙古國緣何青睞“中立”國防理念

近年來,蒙古國對外宣佈,謀求成為“永久中立國”,國防理念也向“中立”靠攏。一些媒體認為,蒙古國試圖將自己打造成“亞洲的瑞士”。為什麼蒙古國會做出這樣的戰略選擇?其實,只要分析這個國家對外政策的歷史軌跡與未來訴求,便不難得出結論。

上世紀蘇聯解體後,蒙古國擺脫了外界控制。經過數年的外交探索實踐,蒙古國在1994年確立了以“不結盟、等距離、全方位”為特徵的對外方針並沿用至今。蒙古國將其對外政策稱作“多支點”外交,即要用盡可能多的“支撐點”,穩固地架起本國國際地位這口“鍋”。

正是在“多支點”對外政策的基調下,蒙古國才會青睞“中立”的國防理念。作出這樣的戰略選擇,蒙古國主要是出於兩點考慮:第一,本國的安全問題不可能依靠武力來解決;第二,任何域外大國都不可能為了蒙古國的得失拼盡全力,蒙古國加入任何軍事組織都是政治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此完全不必充當域外勢力的“橋頭堡”或“馬前卒”去刺激鄰國。

目前,蒙古國與中俄兩大鄰國的關係空前正常和良好。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際法有關中立國的各項規定對蒙古國的安全來說,不是約束,而是利好。比如國際法規定,允許中立國以自衛為目的擁有軍備,但不得主動發起戰爭;它國不能對中立國宣戰,戰時也不得利用中立國領土……

從蒙古國國防和經濟建設的角度看,“中立”的身份也將帶來諸多好處。首先,由於不用過分擔心外部軍事威脅和擔負特定軍事集團的作戰義務,蒙軍規模將基本固定,軍隊體制的調整路徑會更加清晰,良性軍事變革有望持續推進。其次,在保持有限常備軍數量的同時,蒙古國得以效仿瑞士“全民皆兵”的制度“藏兵於民”,以最小的國防開支維護國家安全。再者,國防開支維持在較低水準,可以讓蒙古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獲得更多投入,從而確保政治穩定和社會進步。

在軍事力量運用方面,儘管“中立”原則會對蒙軍參與國際軍事行動作出一定限制,但蒙軍近年來以聯合國維和行動為突破口,積極與其他國家乃至區域性組織發展合作關係。

2015年發佈的蒙古國最新版《武裝力量建設發展綱要》,用較大篇幅闡述了 “增強軍隊維和行動能力”問題,內容包括完善維和人員培訓機制、建立符合聯合國標準的維和培訓中心、同外軍開展維和培訓合作等諸多方面。可以預見,未來蒙軍將繼續活躍於國際維和領域。這不僅有助於提升蒙古國的國際地位,鍛鍊其武裝力量,也將幫助蒙軍獲得更多軍事援助。

總體上看,“中立”的國防理念折射出的是蒙古國“順勢佈勢”外交思想。蒙古國堪稱小國放眼世界、在大國夾縫中“討巧”的一個經典案例。這個草原民族獨特的生存與發展智慧,值得思考和研究。

蒙古国缘何青睐“中立”国防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