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尿素風波不斷,經銷商啥時出手,這次講透了!

尿素風波不斷,經銷商啥時出手,這次講透了!

尿素風波不斷,經銷商啥時出手,這次講透了!

導讀

上週筆者分析認為,當前影響尿素行情的各種潛在利好在積聚,但受制於過低的農產品價格和過高的化肥價格之間的矛盾,尿素價格反彈高度有限。但出乎意料的是,尿素價格漲勢如虹,短短半個月內漲幅達到每噸100元。那麼,這種漲勢能持續嗎?

這輪尿素漲價的3個推動因素是:尿素開工率低、複合肥廠採購和國際市場向好。

先談開工率低造成的供應減少問題。尿素開工率低的原因在環保限產、局部限電、限氣、裝置檢修4個方面。環保限產主要在山西晉城地區,影響有限;高溫季節基本結束,限電的影響已經消除;限氣已經持續了半年,應該很難作為新的利好因素;裝置檢修增加,有上半年檢修推遲的原因。上述幾個因素疊加,造成了短期供應減少。但不得不說,除了局部環保限產和限氣因素外,其他影響造成的供應減少很快就能恢復。

再來談複合肥企業的原料採購。複合肥是化肥的終端零售形態,出清速度極慢。一旦市場積聚了低價貨源,複合肥價格就很難漲,這點同尿素有本質的區別。只要市場看漲,尿素的出清週期很短。今年秋季尤其是大企業的複合肥價格大幅下調,一方面是去庫存的需要(部分大企業上半年因定價過高,產生了大量的庫存);另一方面是搶佔市場的需要,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在複合肥生產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尿素價格大幅上漲必然造成複合肥生產成本上升,但向下遊傳導價格的機制又不暢通,很可能造成複合肥企業的虧損,從而降低複合肥的開工率。有人說,複合肥企業會想辦法讓生產延續下去。如果放在今年秋季複合肥生產之前,這句話沒毛病,但筆者判斷,今後這種可能性已經沒有了(後期分析複合肥行情時再具體分析)。筆者對3個大型複合肥企業調查瞭解到,企業普遍反映利潤沒有了,但銷量還在下降。基於這種情況,筆者不相信複合肥生產能支撐尿素持續漲價。

再來看出口。中國尿素同國際隔絕了大半年,但筆者認為,這是國際市場對中國市場的誤判引起的,今後將更多地呈現出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同漲同跌”局面。在印標後,國際尿素市場持續向上,這與中國的引擎作用分不開。隨著國際市場價格上漲,中國尿素出口變得可能。但分析近5年的尿素出口實踐可以判斷:支撐中國尿素價格的因素從來就不是出口,而是內需。因此,在內需不足時,指望國際價格帶動國內價格上漲幾乎不可能。

筆者通過對供應端、需求端的分析認為,尿素持續漲價缺少支撐。當然,看好尿素行情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今年冬季的環保限產計劃,冬季限天然氣的可能、天然氣可能漲價,從而產生了對未來尿素價格的美好預期。但這些屬於政策範疇,會執行到什麼程度,筆者不敢妄加猜測。筆者建議大家做“右側交易”,也就是說,政策兌現了再行動,避免不必要的風險。畢竟尿素企業的利潤很好,如果沒有政策的限產因素,就難以阻擋供應量的增加。至於通過比較過去兩年同期尿素價格處於低點來判斷當前行情,更是缺少依據,這裡不再討論。

....................................................................

本文系農資導報微信官方訂閱號獨家發佈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訂閱號:nzdbwx)

尿素风波不断,经销商啥时出手,这次讲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