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總會與人打交道,很多人活在他人的眼光中,痛苦不堪。讓智慧來幫助我們戰勝這些煩惱吧。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問:為何我每做一件事或說了什麼話,都有人拿來做文章或背後議論,總怕被人指指點點,特別焦慮!

答:大家關注自己,說明自己有值得關注之處,要以此為策勵,更加努力向上,散發更多正能量。“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心安、自得、快樂。

問:平時做事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能做真正的自己。怎樣找回自己,增加自信呢!

答:要活在自己的願力中、智者的指教中,而不是他人的眼光中。自己不夠好,是以什麼為標準?哪些地方不足?該怎樣改善?這樣想才有意義,而不是一個畏縮、自卑的心情,莫名其妙的擔憂。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問:我總是害怕失敗,害怕別人笑話我,於是什麼都不敢做。我總是想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雖然我也知道世上無完事,但總會這麼想。我從小生活在一個沒有人肯定我的家庭中,我還有個妹妹,小時候,她經常不及格,而我總是考班級前幾名。可是,我的爸爸總是會鼓勵妹妹,誇讚她。而對我,總是大罵,怪我沒考滿分。

答:從小內心欠缺愛和鼓勵,會有兩個方向。一是意識到人永遠無法依靠別人,從而更加自信、堅強;二是被打敗,一生都活他人的眼光中,敏感、膽小,鬱鬱不樂。前者是向內求,後者是向外求,想要選擇哪一個,自己應該很清楚的。其實,歸罪於家人也是一種向外求的表現。人不需要取悅別人,而是要用心做好自己。自己承受過孤獨和冷漠,就要發願不要這樣去對待別人,要給予別人信心和溫暖。用這種心去策勵自己成長,只有自我的成長才能痊癒內心的傷痕。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問:一個人總是很在意他人的看法如何是好,明知不必在乎,可是遇事依舊很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而且總是擔心別人自己有誤解,害怕自己的做法傷害他人,回覆消息時都要小心翼翼,再三斟酌,這樣好心累啊

答:如果一個人想要痛苦的過一輩子,那麼心向外求是個不錯的選擇。其實,在意他人的眼光,出發點是為了保護自己,但“向外求肯定”的心態卻讓這個良好的願望變成了相反的結果,自己越來越脆弱、膽小、自卑。“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原因就是不認識真正的苦樂根源。佛法中說,痛苦來自於我執、煩惱、惡業,快樂來自於無我、智慧、善業。當我們想通過外在來滿足自我時,就會被貪嗔等煩惱包圍,終陷於痛苦之中;當我們具足正念,一切迴歸自身,用心去造善業、利他人時,就會感到輕鬆與快樂。

問:放下東西容易 就是放不下旁人的眼光。

答:覺得“旁人的眼光”太利,太壓迫人,其實是自己內心的緊張投射出來的錯覺,別人不一定時時刻刻關注著你,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在意自己,正如你總想著“別人會怎麼看我”,沒有去觀察他人一樣。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問:我在和別人一起做事時,總是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請問這是一種怎樣的煩惱?應該怎樣去對治它?

答:這是一種微細但深重的名利心,一旦陷入名利心的沼澤,就會被煩惱綁架,不得自在,痛苦遠遠大於快樂。其實,虛妄的名譽如同過眼雲煙,何必去攀求執著?無論是讚歎還是毀謗,都是外在的東西,讚歎不能增長我們的功德,毀謗不能增加我們的罪業,又何必患得患失呢?

不知不覺我們活在了別人的眼光中,別人讚美就開心別人批評就難過

重點是,懷疑自己時,那個時候,自己已經用思維模式和關注的點都在自己身上,然後再用這樣的已然偏離實際的想法,去照別人,看別人時彷彿世界都在跟自己過不去...

所以,重點是平時培養把關注的點放在怎樣能讓別人更舒服,或者放在事情本身如何會更好上,這樣想每次突破自己一點,久而久之發現問題在漸漸減少。

平時注意觀察自己的念頭,一旦發現又開始懷疑自己時,想辦法斷念,不要再隨著想下去,更不要這種用帶著“有色眼鏡”的眼睛去別人,去胡思亂想別人的想法...

斷念比如,心理告訴自己,這個心魔又來啦...可以心裡喊“停”,“轉”等不要繼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