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擔當,撐起你的脊樑!

何為擔當?擔是肩挑,當是承受。擔和當組合在一起,指的是接受並承擔某種責任。在社會生活中,擔當是一種負責的行為,是一種自覺的狀態,是一種捨我其誰的精氣神,也是動機、智慧、勇氣、能力的有機統一。

但到底如何能做到擔當呢,讓我們來看看擔當的4要素!

敬事想擔當

該擔當未必想擔當。想擔當是擔當的前提,敬事是想擔當的動因。面對某種責任,擔當與否,首先取決於一個人的擔當欲。人生在世,基本的生存方式是生產和生活。從生產的角度看,人分為幹事與混事兩種;從生活的立場而言,人又大體可劃作奉獻人生型、享受人生型、遊戲人生型三類。為什麼總有人選擇幹事與奉獻?分析其動機,常常因為他們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常常因為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對人類的敬愛、對職業的敬重。

當年,懷揣“改造中國與世界” 夢想的青年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發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世紀天問,體現的就是這位歷史偉人改天換地的歷史擔當。混事的人,以享受人生、遊戲人生為價值取向的人,不可能有這樣的想法,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擔當。敬事者往往不躲事。要鼓勵擔當,必須增強擔當者的擔當欲,讓想幹事的人幹想幹的事。

擔當,撐起你的脊樑!

懂事會擔當

想擔當未必會擔當。會擔當是擔當的基礎,懂事是會擔當的條件。面對某種責任,擔當與否,也取決於一個人的擔當識。井底之蛙很難領略大千世界的精彩,淺嘗輒止者不善於把握事物的本質。人的擔當識來源於知識與理性,來源於理論與實踐,也來源於對人性、事理和規則的洞悉與把握。對於領導者而言,讀懂自然,讀懂社會,讀懂人,格外重要。

常言所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古人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的都是懂事。懂事者往往不誤事。要鼓勵擔當,必須增強擔當者的擔當識,讓會幹事的人幹會幹的事。

擔當,撐起你的脊樑!

扛事敢擔當

會擔當未必敢擔當。敢擔當是擔當的關鍵,扛事是敢擔當的表現。面對某種責任,擔當與否,還取決於一個人的擔當膽。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扛不扛事,敢不敢擔當,在風平浪靜之時很難識別,真正的擔當者是那些在複雜的事面前不逃避,關鍵時刻敢站出來的人;是那些在困難的事面前不退縮,節骨眼上敢頂上去的人;是那些在危險的事面前不畏懼,生死關頭敢豁出去的人。狹路相逢勇者勝。扛事者往往不怕事。要鼓勵擔當,必須增強擔當者的擔當膽,讓敢幹事的人幹敢幹的事。

擔當,撐起你的脊樑!

成事能擔當

敢擔當未必能擔當。能擔當是擔當的根本,成事是能擔當的結果。面對某種責任,擔當與否,更取決於一個人的擔當力。“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一個只能負重百斤的人,絕對挑不起千斤重擔。

當年諸葛亮兵出祁山,挑選滿腹計策、能說會道的馬謖為先鋒主將,結果街亭首戰,蜀軍一敗塗地,迫使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不是不敢擔當,而是不能擔當。世上幹一行愛一行、行行出彩的人比比皆是;吃嘛嘛香、幹嘛嘛不成,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也為數不少。成事者往往不壞事。要鼓勵擔當,最根本的是增強擔當者的擔當力,讓能幹事的人幹能幹的事。

每個人活著都要承受一定的責任,這是人生存的價值所在,也是人存在的意義所在。越是有擔當的人,也越會有一個成功的人生。

擔當是一種主動承擔責任的表現,不逃避、不找藉口,勇敢的為自己的應該承受的一切埋單,並且是心甘情願的做他正在做的一切。這樣的人是無私的,也會是偉大,這樣的人也會隨著能力的增強而變得會承擔更多的責任。或許這就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吧!反正這樣的人總是會受到人們的愛戴和敬仰。

我們做為普通人也需要有擔當,那就是承擔家庭的義務和工作的順利完成。在家裡承擔養家的義務,好好的對待父母、對待兒女;在公司承擔崗位上的責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果人的精力還有富足,那就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一些社會責任,也算是我們為這個社會做一些貢獻。

擔當不是一種負擔,是對人能力的一種考驗。如果你有維護世界和平的本領,就不要宅在家裡休閒娛樂;如果你可以幫別人達成心願,那你就不要僅僅停留在讓自己成功;如果你會創造更多新的東西,那就不要躺著原有的功勞簿上。擔當是一種胸懷,一種可以昇華自己的力量,只有釋放這種力量,才會讓人發光發熱,照亮這個社會。

益家之言:

人生要勇於擔當,承擔自己能夠承擔的一切。不是為了顯擺自己有多能,只是不想在短暫的人生留有遺憾。如果人真的可以做到無私,那偉大的力量也將會推動人走上更高的境界。人生巔峰也將會有更加絢麗的風景等待著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