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的發展變化,彰顯了中國力量,我們每個人既是參與者又是見證者。對一個人來講,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安,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感,正洋溢在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40年砥礪奮進,40年成就輝煌,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生機無限的河州大地,大有作為的美麗田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闊步前行,也發生了地覆天翻的滄桑鉅變。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改革改出了幸福生活。原先泥濘小道變成了平整的柏油馬路,低矮破舊的土坯房早已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小洋樓、寬敞明亮的瓦房,自來水早已入戶。回憶起40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南龍鎮羅家灣村的老黨員羅慶偉掩飾不住激情的心情,深情地向記者傾訴身邊的巨大變化,言語間透露出對黨的深厚感情。“共產黨的領導好、黨的政策好”是他說的最多的話。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改革紅利惠及千家萬戶。羅慶偉一輩子在土地上勞作,飽經滄桑,皮膚有些黝黑和粗糙,雖然年事已高,但精神抖擻、身體健壯。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說起莊稼地裡的那些事兒,羅慶偉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土地下放的時候,家裡有5口人,分了七八畝土地,他非常高興,農民能有自己的地,在當時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打破了上百年的傳統,自主權歸農民了,在當時是了不起的改革。他說,每年交過公糧之後,全家吃飯是基本沒有問題了。當時來說,很滿足了,大家都從捱餓的年代走過來,吃飽肚子是一件大事。再到後來,國家免了稅,種多少收多少,還給糧食補助,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手頭也寬裕了。現在,在自家地裡培育和種植桃樹、花卉,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滿足感、幸福感始終洋溢在羅慶偉的臉上。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臨夏市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大力實施農村垃圾專項治理、美麗宜居村鎮建設、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工作,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農民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把農民的資源變成資產、把企業的資金變成股金、把農民變成股東,是未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民富則國家盛,40年來的鉅變,賦予了黃土地嶄新的生機活力,農村“三變改革”吹響了我市鄉村振興戰略的號角。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農村更美 農業更強 農民更富——改革開放40年 我市農村大變化

改革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臨夏市在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通過資源整合、發展產業、實施“農戶+基地+合作社+公司”等模式,盤活了土地資源,提高了利用效益,許許多多農民搖身變成了“股東”,不愁吃、不愁穿,有病能醫、有學可上,住房寬敞明亮,美麗鄉村的願景正在臨夏大地一步步成為現實。無論是在山川秀美、花香四溢的王坪、依山傍水、風景秀美的羅家灣、科技興農撐起的折橋大棚、遊客如織的農家小院.....

一諾千金,時代的變遷印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40年來,在黨的惠農、利民政策的沐浴下,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農村環境越來越美了,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萬千農民在黃土地上實現了致富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