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銅陵藥用牡丹上CCTV啦!

銅陵藥用牡丹上CCTV啦!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有了規模才有效益,現代化種植、科技為先、因地制宜才能讓產業扶貧的質量進一步提升。安徽銅陵的貧困地區,種上了一種特色藥材——藥用牡丹。藥用牡丹的根,就是“六味地黃丸”中的一味主方“牡丹皮”。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安徽銅陵在1600多年前,就開始種植藥用牡丹。立夏前後,高溫、多雨,地裡的雜草瘋長,技術員胡勝甜,趁著早上天氣涼爽,帶領著鳳凰山區的村民們下地鋤草。他還叮囑村民們把雜草清除掉就行,儘量不要傷到植株和果莢。

胡勝甜,大學學的是植物保護專業,從事中藥材種植管理工作已經有10年了。他負責的金鳳村,2200多畝耕地,90%種上了藥用牡丹皮,全村2700多人中,現在只剩下30%的勞動力從事中藥材種植。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藥用牡丹在穀雨前後開花,生長4年的牡丹開花後,才能長出成熟的果莢。胡勝甜手中的果莢就是牡丹育苗的種子,它大概在7月中上旬,大暑節氣前後就成熟了就可以採收。鮮果莢大概最高能達到每畝在900斤左右。等到10月育苗,牡丹種子還可以加工成牡丹籽油。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藥用牡丹根深、抗旱能力強,草害是它最大的天敵。500畝藥用牡丹,十幾個村民僅除草就需要30天。過去,當地也有種植藥用牡丹的傳統,但由於種源老化,再加上銷路不暢,種植面積越來越小。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正在鋤草的就是金鳳村的貧困戶劉建民。去年,他把自家的耕地,以每年800元一畝的租金,全都流轉給種植基地,在基地幹農活,每天能有收入60元。

胡勝甜告訴我們,通過流轉土地,實行訂單種植,基地統一提供優質的種苗,和免費的技術支持,村民們種植的牡丹皮,最後,公司再按照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全部回收,這樣就消除了村民們銷售的後顧之憂。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育苗地裡,另一位專家李兆玉,也來了。李兆玉,十幾年來一直做著傳統藥用牡丹的創新研究。藥用牡丹育苗,分為塊播、條播和點播,點播也叫穴播,出苗率高達到85%。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銅陵種植藥用牡丹的歷史大約在1600年,牡丹有文字的記載歷史是1500年。葛洪出生於西晉,生活在東晉,這個過渡帶,他到銅陵,在煉丹的過程當中,就開始人工栽培藥用牡丹。

藥用牡丹屬於原始牡丹,也叫單瓣牡丹,花瓣數量不超過15瓣,葉子呈現鋸齒狀,花蕊、花籽生長茂盛。相比之下,觀賞牡丹的花瓣較多,而花蕊、花籽較少。成熟的牡丹地每畝可以出100公斤牡丹籽,就能培育出30000株種苗,經過兩年的育苗期,霜降前後就可以移植到大田,再培育出整整4畝3200多株藥用牡丹。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跟著李兆玉,我們來到附近的一個村莊,這裡有個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古民居,這戶房屋的主人姓肖,祖上在上海開有自己中藥鋪。據祖輩記載,清乾隆年間,當地“一擔牡丹皮藥材,就可以換一萬斤稻穀”。靠藥材生意發家的肖家人,回鄉後,建起了這棟民居。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李兆玉在窗戶上的雕刻裡找到了藥用牡丹的影子,這裡雕刻著的花是一個單瓣形的,單瓣形是最接近原始狀態下的牡丹,也就是藥用牡丹。在乾隆年間,也正是銅陵藥用牡丹比較鼎盛時期,於是,雕刻師就把窗戶上的花瓶中雕刻了藥用牡丹,也是有著富貴的寓意。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石板路、老民居,大樹下的這條小河,依然哺育著這裡的人們。村裡的六棟徽派民居,作為特色遺產,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和保護,當地人希望未來他們這裡能伴隨中醫藥產業的開發,成為中醫藥文化旅遊資源。

相鄰的村子裡,貧困戶劉建民收了工就往家趕,放心不下家裡生病的妻子。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劉建民妻子身體好些的時候,也能做一些挑選牡丹皮的活兒。過去靠家裡的三畝耕地,種植水稻、小麥和油菜,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家裡洗衣服、做飯的活兒都是劉建民一個人做,為了不耽誤基地的工作,他每天早晨4點他就要起床。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雖然生活艱辛,但劉建民還是把小家收拾得很利落。下地用的農具,整齊地掛在牆上,家裡的灶臺上看不到一點油漬,桌子上的熱水瓶也擺放有序。每天晚飯,劉建民會喝上二兩自己泡的牡丹皮酒。牡丹籽採收後,去皮炒熟,是劉建民招待客人的特產,按他的話說,這牡丹籽可是好東西,裡面的蛋白質含量比大豆還要高。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劉建民憧憬的美好生活,就藏在這個舊門框裡。 這個舊門框是劉建民在馬路上撿回來的,他打算以後多掙一點錢,把這個老房子拆掉,建新房子的時候用上。劉建民現在住的70多平米的老房子,是他1978年自己出錢蓋的,當時花了1000多元,經歷40年的風雨,房頂上的瓦片換了很多次,現在他的脫貧目標,就是蓋上新房子。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錢雲紅十五年前當選村主任,當時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這五年,錢雲紅帶領全村,開始了精準脫貧改革,他的目標,是讓鳳凰山下的這片土地,成為中國藥用牡丹的主產區,成為未來高品質的藥材生產基地。

村委會主任錢雲紅告訴我們,劉建民是村裡64戶低保戶中的其中一戶。現在他們通過種植中藥材藥材,和參加藥材合作社這個渠道來幫助貧困戶脫貧。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鄉村醫生汪立強,一直在幫助劉建民全家。每月他都會定期來,給因病致貧的家庭,建立康復檔案。

金鳳村總人口是2745人。土地,耕地面積是2240畝,是人多地少,如果還是按照過去那種種植方式,老百姓只能勉勉強強維持溫飽。所以,現在進行了產權證的改革,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資源變資產,第二個方面就是資金變股金,第三個方面就是農民變股東,通過產權證的改革來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今年年底,又有一批藥用牡丹可以採挖了,在鳳凰山腳下,劉建民和村民們,正在追加有機肥,他們用的有機肥就是肥是牡丹籽榨油後用的渣,這樣可以做到循環利用,而且用在牡丹地裡效果非常好。

為了鼓勵更多貧困戶投身中藥材種植,打消大家害怕種植失敗的顧慮,當地的保險公司專門設計了中藥材種植的險種。這片地就要到期續保了,農險部經理張啟人特意趕來驗標。

眼前的片地是200多畝,這一塊它的自交保費只要交20%,是4000元,政府補貼80%,是16000元,總共的保費是22000元。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測量種植面積,觀察生長狀況,再給投保人和種植地塊來張合影,張啟人已經是村民們最熟悉的朋友。2016年,牡丹保險在銅陵市開始試點,一開始投保大概是在整個比例的20%。隨著種植戶對國家政府這項政策也比較滿意,所以現在投保率也在逐步地上升,張啟仁他們也對牡丹保險投保這一塊很有信心。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實驗室裡在做實驗的就是剛剛在田裡採摘的牡丹籽果莢。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中藥師王芬所在的老字號同仁堂,也是藥用牡丹新品種研發的投資方之一,每年他們都要拿出50萬元,投入新品種繁育。超過每克3粒重的牡丹籽,都是高質量種子。一方面可以榨油,另一方面,當年採摘的牡丹籽,當年就要用於點播育苗,採挖的時節都有講究。

以前的村民就是隨意性比較強,不在最佳時期挖,它的含量就比較低,導致質量不穩定。現在通過科學化的管理,採挖能夠達到最佳的狀態。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趁著今天有太陽,廠區裡的工人們正在晾曬牡丹皮。銅陵夏季雨多、潮溼,牡丹皮要晾曬、保持通風。農曆寒露前後,是牡丹最佳採挖季,這時候的牡丹皮,粉最足、肉最厚,有效藥用成分高。

現在工人們在晾曬的就是去年的10月份採挖的,牡丹種植的週期比較長,從育苗到移栽,這個是需要兩年的時間,移栽到大田地之後,正常的生長要四到五年的時間,整個的週期是七年的時間。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每畝藥用牡丹,每畝地可採挖鮮牡丹皮2400公斤。4公斤的鮮牡丹皮,可晾曬出1公斤的幹牡丹皮。採挖後的地,需要倒茬2到3年,才可以再種植藥用牡丹。採挖出來牡丹皮,會被送到車間做分級篩選加工。王芬告訴我們牡丹皮還是六味地黃中很重要的一味藥。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以往藥用牡丹只是用根部,就是牡丹皮這一塊,現在王芬開發了有牡丹籽油,下一步也會把牡丹花和牡丹花蕊作為茶,能達到綜合利用,畢竟它是七年的時間,不管是它的根、莖、葉、花、蕊,還有籽,它實際上都是有它自己很好的作用。

為了開發市場,同仁堂兩年前投資200多萬元,建起了這條牡丹籽油萃取生產線,現在每年能生產牡丹籽油近500噸。榨油後的渣餅也不浪費,經過發酵後,可以變成有機肥重新回到田間。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我國每年牡丹皮藥材的用量近5000噸,安徽現在每年牡丹皮產量已經達到4000多噸,佔全國用量的80%.而銅陵,25萬畝耕地上,活躍著中藥材種植企業14家,聯手著名企業,拓展市場,依託中藥材產業脫貧致富,成為全國藥材基地,他們已經距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隨著近兩年中醫藥產業的蓬勃發展,眼下,我國人工繁育種植的230 多種中藥材中,僅北沙參、丹參、牡丹皮、人參等上百種大宗中藥材,種植面積就已經接近7000萬畝,規模化、規範化中藥材種植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铜陵药用牡丹上CCTV啦!

怎麼能讓這些貧困地區的中藥種植,也儘快與規模化、規範化接軌,是接下來脫貧攻堅的重點,也是我們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這些貧困地區,依然需要不斷地注入科學技術、專業人才,依然需要足夠的農機裝備,尤其是金融服務,才能真正見到長久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