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幣圈“老兵”田鴻飛:看好區塊鏈去中心化交易所

幣圈“老兵”田鴻飛:看好區塊鏈去中心化交易所

來源 | 烯財經

作者 | Julia

有人說幣圈是賭場,是娛樂圈,也有人說區塊鏈是自由的聖地,是下一代互聯網競技場,是要搶灘登陸的新大陸……究竟所謂其何,無人能道破。

人們習慣對這說不明道不清的事物以標籤化來識別記憶,所謂圈子也是我們的人為的劃分。

混沌的世界裡,我們聽到了太多喧囂和躁動,但卻難有讀懂玄機的真知灼見,今日讓我們跟隨一位冷眼看世界的“幣圈”老兵探索區塊鏈“新世相”。

拿鐵錘的世界只有釘子

攤開那副流傳已久的區塊鏈撲克牌,你可能找不到這位“老兵”,而事實上2012年後連續三次區塊鏈創業的他早已是圈裡的熟客。

從90年代末當碼農到麻省理工金融畢業進Oracle,從離開硅谷回國創業到早期買幣、區塊鏈創業試水再到今天的投資人,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田鴻飛近20年的職業生涯流轉於碼農圈、網圈、鏈圈、VC圈、金融圈、幣圈各個被定義的圈子,他在採訪中也笑稱自己就是傳說中的“六圈人”。

也許正是這些多學科融合的經歷,讓他有了冷眼觀世界的獨特視角,這正如巴菲特黃金拍檔——查理.芒格曾說的,“擁有多學科思維才能更好地認知世界,因為‘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

老兵眼裡的“幣圈浮世繪”

2012年開始接觸比特幣的田鴻飛,曾先後著手發起了YardPay、YardWallet和yuanchuang.me等幾個區塊鏈項目,但終因用戶量有限而中斷,這也讓他開始了冷靜的思考和觀察。

如今回憶起區塊鏈過往的幾年,他總結了一張“幣圈史鑑圖”。

2009年 比特幣發跡於加密極客社區,2011年國內出現了第一批信仰者,此後的比特幣財富效應,吸引了各色人等迅速湧入。

2013年 左右圍繞比特幣,有人埋頭挖礦,有人賣礦機做硬件,有人專心炒幣,還有猥瑣發育搬磚掙差價,也有人做交易網站、資訊網站和論壇的創業者。後來大玩家開礦場,又形成了聯盟式組團分收益的礦池。田鴻飛回憶稱這是幣圈的早期發展境況。

“2013年12月央行一聲號令後,比特幣開始去貨幣化,進入了交易低潮期,2014年主流技術公司和金融創業者開始進入並探討去貨幣化的區塊鏈技術應用,於是也就有了鏈圈、幣圈的分裂。幣圈有錢賺,看不起鏈圈沒有商業模式;而鏈圈自視清高,看不起幣圈的急功近利。”但鏈、幣分離除了讓鏈圈人保有清高之外,並未給他們帶來理想中的經濟效益。

“飢腸轆轆”兩年之後,2016年國內首個公鏈NEO二期ICO成功和ERC20降低發幣門檻,鏈圈人再次迴歸擁抱幣圈。這是ICO發展第一階段,田鴻飛補充道。

但進入2017年6月份,國內一批投機分子的空氣幣開始進入市場。很快國內七部委聯合叫停ICO,國內幾大交易所轉戰海外。ICO發展進入第二階段。

“眼看ICO熱潮讓懂概念、懂技術、有背景、能忽悠的鏈圈大發其財,傳統VC企業、老互聯網人也開始蠢蠢欲動,想在這裡分一杯羹。"

田鴻飛說,“於是,去年年底傳統VC和老互聯網人粉墨登場,跑步入場ICO,形成了所謂的網圈。大浪來了,泥沙俱下,網圈的諸多企業也是為了ICO而ICO,最終破發無數。同時金融圈的一些人也開始投資虛擬貨幣,這是ICO發展的第三階段。”

田鴻飛指出,“預計ICO將經歷的第四階段,這一階段空氣幣將難以發行,行業開始自律,同時聚焦區塊鏈技術的公鏈將迅速增值。”

當記者問到“區塊鏈的發展是不是以圈來論的”,田鴻飛笑著說:“之前幣圈和鏈圈看似十分對立,但網圈出來後它們又統一成一批了。其實,所謂的圈不過都是人為的劃分,追根到底大家都是區塊鏈裡的一撥人。”

圈裡為什麼亂?

一個融合了碼農,金融從業者,互聯網先驅,VC投資人,草根創業者等多元人群的“大雜燴圈子”,亂似乎是必然的。

現實中的各類爭論、撕逼也是不絕於耳,有人戲稱幣圈即娛樂圈,然而身處“鬧市”之中,田鴻飛卻保持著獨有的客觀和冷靜,在他看來,區塊鏈門檻低和從業人群的背景不同是導致亂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門檻低就使得圈內魚目混雜,一夜之間似乎突然冒出了許多所謂的專家、大咖,人人都要在這裡發表兩句看法。”

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個話題上,形成的觀點和爭議不可避免,因為他們代表著不同的學術背景、利益集團以及固有的偏見。

比如,碼農圈和鏈圈推崇技術至上,他們的聚焦點落在原生代碼和技術創新上;幣圈相信炒幣才是發家致富的羅馬大道;金融圈則緊盯數字貨幣的信用背書,認為沒有背書的數字貨幣皆騙局;VC圈更是自成兩派:一部分人堅持All in區塊鏈,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大多數字貨幣都是空氣騙子。

“正是因為每個從業者的背景不盡相同,許多觀念無疑會產生強烈碰撞,加之又涉及到利益牽扯,大家對彼此的動機都抱有懷疑,不信任的狀態也令整個圈內更加混亂。”

當記者問道,是不是國家和政府出手監管了,亂象就可以制止了?他謙和地說,亂象眾生的確需要政府監管的力量,但一刀切可能不是明智之舉,很可能會阻礙區塊鏈本身的發展,讓我們落後於別人。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產生監管的體系可能更持久,比如現在美國上市公司的審核和審計標準、美國SEC監管機制就是在傳統股票市場的市場博弈中逐步產生的。

亂中取勝的機會哪兒?

圈內亂象眾生,如何亂中取勝已是各路人士一致的關注點。對此,田鴻飛指出,從目前整個行業來看,項目落地情況較差、好的項目也少,只要項目有創新點,團隊能力強,投資方就有投資意願。

具體說來,一是公鏈,或者說是鏈的底層技術方面。因為純技術項目的門檻較高,一旦成功,對產業影響十分大,收益也頗為可觀。二是穩健型項目。比如交易所、基金項目等等。

拿目前處在產業鏈頂端的交易所來說,田鴻飛更看好去中心化交易所。在採訪中,他也坦然談到自己支持的Bytetrade去中心化交易所項目。

據介紹,Bytetrade交易所既不同於張建的FT“社區自治性交易平臺”,更不是幣安、火幣的中心化操作方式,同時也解決了以德EtherDelta去中心化交易低效率的問題。

在他看來,Bytetrade是真正的創新,是真正的區塊鏈產物,在DPOS機制下選出21個超級節點輪流登記資產交易情況,可以讓用戶的數字資產交易不再受中心化交易所的“黑匣子”操控,而是更公正、透明讓資產交易可見。

“目前市面上的幣安、火幣、OKEx、包括最近新出的FT等交易所,雖設置了一定的公正透明機制,但仍無法確保真正的客觀與透明。因為交易數據沒有上鍊,還是在那個黑匣子裡,誰也說不清”。田鴻飛如是說道。

在談到區塊鏈未來的發展機遇,他認為,區塊鏈最近兩三年可能都會是“寒冬期”。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兩三年或許正是他們探究和洞察的好時機。“畢竟現在這個行業裡真正的牛人還沒進來做,像我們這種笨一些的人就需要笨鳥先飛。”

創業公司都期待區塊鏈能給自己彎道超車的好時機,BAT巨頭也在秘密佈局意圖搶灘新大陸,那究竟誰的勝算更大呢?

“大公司巨頭?沒戲!”田鴻飛一口否認道。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不是去國家貨幣化、去政府化,而是去掉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壟斷化,這是要革巨頭的命啊,大公司沒理由去做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很難想象騰訊說把公司解散了以後用基金會治理,大家都用Token不用股權了,這是不可能的。”

也許是深信“草莽之地出英雄”,也許是真正看懂了區塊鏈發展中玄機,既出世也入世的田鴻飛談到區塊鏈的發展總是充滿期待和信心。

思想家不及畫家的想象力和色彩運用力,無法勾勒未來的模樣,但冷靜思考的未來往往值得期待,混沌的世界裡需要些冷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