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切割,是制玉的一道重頭工藝,古人叫做“解玉”,既是玉器塑形的基礎,又是鏤雕紋飾雕琢的主要方式。切割工藝根據工具的差異,分為線切割、片切割和砣切割,三者均以潮溼的解玉砂為中介磨料。

古玉中都會多多少少留下留下切割痕跡,為我們辨識古玉真偽提供了又一個重要的痕跡鑑定視角。

片切割痕跡特徵

片切割工藝由來已久,到銅石並用時期,片切割工藝就已經廣為流行;進入鐵器時代以後,極其堅硬薄銳的鐵質片狀工具使片切割工藝得到更加廣泛使用。

片切割推測應是用極其堅硬薄銳的片狀工具,以細溼砂為磨料進行切割而就,主要有開料切割和成形切割(圖1)兩種加工方式。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1-1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1-2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1-3

片切開料大多采用單向切割,而玉璧等成品的切割成形則均為雙向對切。與線切割所不同的是,片切割隨著工具的不斷進步,在銅石並用時期和鐵質工具時期所產生的工藝痕跡,有著顯著差別:

1、以齊家文化為代表的銅石並用時期,片切割工藝最為流行,其工藝特點為(圖2):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2-1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2-2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2-3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2-4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2-5

⑴開料大多采用單向切割,而玉璧等成品的切割成形則均為雙向對切。

⑵玉璧、玉璜、玉質工具、玉琮以及大量玉料表面常有一道筆直犀利的臺階狀痕跡,臺階甚淺,其邊緣一側往往略有玉茬參差。

2、到春秋戰國時期鐵質工具已經普遍使用,片切割工藝的特點為(圖3):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1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2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3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4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5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6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7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3-8

⑴片切割工藝大致可區分為兩類:其一為開料切割,即橫向面切割;其二為成形切割,即縱向面切割,包括玉器邊緣雕琢和鏤雕。

⑵本期開料切割,所使用工具與銅石並用時期的齊家文化者無異,仍為片狀直條鋸(片切割),以潮溼的解玉砂為磨料。

⑶由於鐵質片鋸的硬度和柔韌度優於青銅工具,以及工藝水平的進步,此期玉器表面由於雙向對切不準而留下的切割痕(臺痕),已不像史前時期那樣普遍了,僅在一些粗工葬玉、素面玉器以及玉料表面可以見到。

⑷就臺痕的具體形態而言,春秋戰國與齊家文化相比更為筆直,且其邊緣一側參差的玉茬亦往往被打磨圓滑。

⑸片切割應用有了新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玉器製作的“成形對開”上。

對照上述片切割痕跡特徵,看看仿古玉片切割的破綻(圖4)。

古玉學步(43):開料解玉古工藝 細察切割留痕跡(片切割)

圖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