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蘋果 vs 騰訊:兩大生態之間掌控力的終極對決

4月19日的時候,微信主動下線了iOS版微信公眾號的打賞功能,當時各方討論很多,我在我的小密圈裡提到的一個看法是:微信OS和iOS的第一次衝突。

蘋果 vs 騰訊:兩大生態之間掌控力的終極對決

在4.19事件發生後,尹生老師有篇文章提到了iPhone(不能用微信)和安卓機(可以用微信)二選一的問題,我摘錄部分原文:

我敢肯定,你多半不會因為無法打賞就棄用蘋果手機——對你而言,打賞不是一個剛需,也許你還會高興終於有了一個不用打賞的名正言順的理由。”

“如果被迫下架的是微信訂閱號呢?你也許會有一些不滿意,但你是否會因此放棄蘋果手機,轉而使用安卓手機?這取決於閱讀在你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有其它替代閱讀模式。”

“如果被下架的是微信呢?你是會站在微信一邊,轉而加入安卓陣營,還是繼續留在蘋果陣營——儘管這裡沒有微信,但你可以忍受沒有微信的日子,或者通過另一部手機(安卓系統)來使用微信?就尹生個人而言,我可能會轉而使用安卓手機,因為微信給我創造的價值要比蘋果手機更有不可替代性,我也不喜歡同時帶著兩部手機。”

不過,現在的微信和iOS之間的衝突遠遠沒有到這一步,大家還是在各自的規則體系內行事,以上只是假設的極端情況。對蘋果來說,能否從微信的海量交易中多分到一杯羹,才是它更關心的,也是一個商場的擁有者對眾多商鋪們所持有的正常想法。

但很明顯的是,微信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商鋪,哪怕成為全商場最大的商鋪,也並不是騰訊的終點。互聯網公司有著自我推動的高速成長需求,它的觸角永遠會像八爪章魚一般向外蔓延。

微信,也可以成為像iOS這樣的底層生態系統。它不但要比底層的OS更加接近終端用戶,而且也早就不只是一個即時聊天工具或者發發朋友圈這麼簡單了,它已經成為了一個為用戶提供一切生活基礎服務設施,同時打通線上線下連接的超級App。

的確,這一次,騰訊向蘋果做出了讓步。但是,基於這樣的超級App,配合微信搜索和小程序的推出,在蘋果中國區的硬件銷量排名已經大幅下滑的時候,蘋果很有可能即將面對iOS的“掌控力”全面失勢的處境。

iOS因為蘋果手機銷量的下滑開始萎靡,而WeOS的生態邊界則不斷擴大。

類似3Q大戰這樣極致的撕逼,基本不可能會在蘋果這樣的國際範巨頭和今天的馬化騰身上重演。但下一次,面對兩個生態之間的摩擦和衝突,誰向誰讓步,就難說的很了。

那麼,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微信生態的邊界可以不斷擴張。

互聯網時代一直被粗淺地劃分成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其實在PC互聯網之前,還有PC單機時代。

那時候的景象大概是,你有一臺電腦,裝了windows操作系統,但是無法上網,系統裡裝了一堆單機程序,你用這些程序處理一些日常任務或者玩遊戲,大概如此。

直到有一個特別的“程序”出現了:瀏覽器。

瀏覽器的作用是連接那些沒有裝在你電腦上的程序,也就是裝在外部世界的程序,比如門戶網站。由這個程序的出現開始,PC互聯網的時代也就開始了。

那個時候的微軟已經意識到互聯網會對它們的發展造成威脅,所以他們把注意力聚焦到了瀏覽器上,傾盡全力去圍剿Netscape。

但真正的問題是,互聯網帶來的價值是通過連接在瀏覽器之上的其它業務形成的,比如門戶網站,比如搜索,比如社交網站。而那個時候做瀏覽器的公司,往往不會想到要去把門戶網站、搜索和電子商務這些一起做了。

微軟因為聚焦錯誤,對後來Google,Amazon和Facebook(現美國科技互聯網三大巨頭)的崛起也無能為力。

而蘋果可能正在犯下同樣的錯誤,真正的價值遠不只是在App上,而是處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真實世界的方方面面。

在剛剛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時候,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大家用上了智能手機,對一個一個獨立的app是感到既新鮮又陌生的,這是一種不同於PC時代打開瀏覽器然後通過網頁上網的體驗。

所以在那個時候,很多人認為原生App只是一種過渡形態,是手機技術不成熟所導致的一個折中方案,而讓大家更熟悉更親切的H5網頁形態終將在手機上成為主流,同時,瀏覽器類App也順理成章將成為入口。

許多年過去了,我們知道這件事並沒有發生,原生App們依然是移動互聯網的主流形態。

而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個超級原生類App做到了瀏覽器類App沒有做到的事,成為終極流量入口,同時,它本身還提供了PC互聯網上瀏覽器沒有提供的服務。

微信之於移動互聯網,就像是連接PC單機時代和PC互聯網時代的那個瀏覽器,可怕的是,它同時還做了門戶網站,搜索、電商和支付等業務。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做小程序的意義,恰恰類似於給PC時代的站長們提供了一套快速搭建網站論壇,並在微信生態下,或者說在微信OS裡,提供各類服務的工具。

你要是Tim Cook,你會不會擔心?

反正,在無法使用微信的iPhone和可以使用微信的安卓機之間,我肯定選擇後者,然後從華為三星小米錘子OV等商家的高端機型裡買一部來使用。

下面的內容編譯自科技博客大神Ben Thompson的新作:Apple's China Problem,他從他的角度來告訴我們:

為什麼蘋果在中國的問題很嚴重,以及為什麼這個問題主要是由於微信的強勢而造成的。

他認為蘋果手機在中國銷量下降的原因是:

“在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僅管iPhone 7跟iPhone 6 相比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但與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人樂意購買iPhone 7。不管怎麼說,如果你需要一部新手機,又希望使用iOS 系統,你壓根沒有太多挑選的餘地。”

“但中國是個例外,iPhone的外觀在這裡是最重要的。蘋果的問題也就在此:在如今的中國,人們貌似只在乎iPhone的外觀。在其別後的根本原因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在中國,一臺智能手機裡最重要的部分,並不是操作系統,而是微信。”

同時,他闡述了相比於Facebook這樣的超級App,微信為何在中國強勢到如此地步的原因:

“Facebook們也許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用戶在手機上的時間,但它們的統治力在微信面前顯得蒼白。不僅僅是因為Facebook們在手機上還要和其它App搶佔注意力,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在Facebook們統治的這些市場裡,智能手機在日常生活並沒有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微信就是你的手機,而可能在中國大陸尤其明顯的一點是,你的手機就是你的一切。微信在iOS 上的運行方式和在Android 系統上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意味著,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而言,放棄iPhone,轉而選擇其它手機,通常沒有什麼太多的額外代價。”

“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蘋果確實壟斷了智能手機市場,但在中國,蘋果只不過是另一個智能手機供應商而已,這使其市場地位非常危險。”

Apple's China Problem全文分為以下5部分,感謝閱讀。

  • iOS的壟斷

  • 蘋果的財報

  • 蘋果在中國遇到的麻煩

  • 蘋果最後的堡壘

二、iOS的“掌控力”

普遍認為,微軟最新推出的Surface Laptop是能夠和蘋果 MacBook 一較長短的產品。雖然如果把Surface Laptop認為是筆記本電腦的話,這種說法確實有它的道理,但事實上,Surface Laptop壓根不該歸類為MacBook的競爭對手,為什麼呢?因為Surface Laptop用的是Windows,而MacBook用的是MacOS。

很久以來,MacOS一直是蘋果商業模式的根基,而蘋果的硬件則是根據軟件的調整而調整的,這樣一來,蘋果銷售硬件所得的利潤,就要遠遠高於那些使用商品化操作系統(開放給所有硬件商使用,比如Windows,比如安卓)的所謂的競爭對手們。

而且,蘋果的優勢遠不止在利潤方面,要了解蘋果的利潤和它所做出的選擇,就得明白蘋果不僅僅壟斷了MacOS,更重要的是,它還壟斷了iOS這一事實。

這意味著蘋果不僅能夠從硬件銷售上賺消費者的錢,還能在分發銷售App時賺開發者的錢。蘋果選擇放棄部分app的開發機會,換回對整個生態的全面“掌控”。

從政府監管者的角度來看(他們也只能這麼看),iPhone 只不過是另一款智能手機而已,而MacBook確實受到了Surface Laptop的競爭。這些產品之間的功能都差不多,如果用戶就是認為蘋果能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那麼蘋果公司理應享受到由此而帶來的高額利潤,以及隨之而來的“掌控力”。

三、蘋果的財報

蘋果最近公佈了Q2的財報,來自彭博社的報道稱:“蘋果公司的財報顯示,iPhone的銷量再次下滑,如果要與三星等對手競爭的話,就必須在新款旗艦產品裡增加令人耳目一新的功能。儘管有關今年下半年發佈的新款iPhone的細節尚未完全公佈,但投資者們的信心已經空前高漲。但是,多個競爭對手最近剛剛發佈了新款的高端機型,這就迫使蘋果必須要拿出足夠新穎的產品以促使現有用戶更換新機,並同時吸引新客戶。”

但是,我恰恰認為這個策略大錯特錯!沒錯,三星是生產智能手機,沒錯,三星也具備高端功能。但是,最重要的是,三星的手機不使用iOS操作系統,這正是上一次三星手機被當作iPhone的強勁對手時,也被忽略的一點。iOS一直是蘋果手中壓箱底的王牌,在剛剛過去的財季中也再度證明了這一點。

CFO Luca Maestri 在電話會議中發言稱:“截至三月份的第一季度,蘋果公司營業收入達到了529億美元,而且我們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荷蘭、土耳其、俄羅斯和墨西哥地區都達到了二位數的增長。在其他市場上,包括巴西、斯堪的納維亞、中歐、東歐、印度、韓國和泰國等市場上,我們的增速更高,超過了20%。”

財報裡的營收數據如下:

蘋果 vs 騰訊:兩大生態之間掌控力的終極對決

Apple 的營業收入(單位:10億美金)

需要明確的是,上述數據反映的可不僅僅是iPhone手機銷量的情況。iPhone的營業收入佔到了總體的63%,整體營收發生的一些變化主要是來自Mac電腦(歸功於日益增長的ASP,注:American Selling Price,美國銷售價格)、Services和其他產品(主要是Apple Watch和AirPods)的收入增長,不過總體增長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被iPad持續下滑的銷量所抵消。

iPhone仍然是蘋果最重要的產品,而且,確實有很多人從iPhone 6換機到iPhone 6S,而且iPhone 7的銷量增長也相當不錯。鑑於iOS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這樣的增長速度也並不意外。

iPhone的用戶很少會轉而使用安卓系統,而相當一部分安卓用戶會轉而使用iPhone,這意味著即便在飽和型的市場上,Apple的份額也會隨著時間持續增加。(注:這個情況指的是發生在世界其它國家的情況,顯然和中國大陸的情況不太一樣,耐心看下去,這正是本文的核心。)

份額的增加,不僅意味著iPhone 銷量的增長,而且也會促進Services部分的收入不斷增長,而且從長遠來看,還能帶動蘋果其它產品的銷量增長。

但是,這裡所說的,並不是全部的真相,因為數據裡並不包括中!國!市!場!

四、蘋果在中國遇到的麻煩

下面還是蘋果的營收情況,不過這一次,我們增加了中國大陸市場的數據:

蘋果 vs 騰訊:兩大生態之間掌控力的終極對決

Apple 的營業收入(單位:10億美金)

我一開始就是大屏iPhone策略的堅定支持者,而且十分看好Apple在中國的發展,我在iPhone 5C發佈後說過:“iPhone是大多數消費者可望而不可及的嗎?的確如此。但你仍夢寐以求想得到它,它是你可以在桌上顯擺的東西,讓別人知道你買得起。要知道,還是有許多人買得起。像“一部iPhone 5C的價格相當於中國人的平均月薪”之類的說法愚蠢之極,說這種話的人根本不瞭解中國。”

“中國的發展不平等,但中國的消費規模龐大,可能整個亞洲都是如此。再想想奔馳的價格能比豐田高出好幾萬美元,整個亞洲,特別是中國,已經是目前最大的奢侈品市場,所以真的,一部手機貴300美元真的不算什麼。”

此外,到目前為止,iPhone在中國最大的吸引力是來自蘋果公司的品牌。在中國,App都是免費的,盜版是家常便飯,大屏手機受到追捧,規範化和定製化在中國對主流消費者產生的影響遠大於美國。但是,蘋果還是蘋果,始終只有一家蘋果。

大屏iPhone的上市的時間與蘋果進入中國移動手機市場的時間一致,這也是為什麼2015年Q2的數據如此令人咋舌(71%的增幅!)的原因。如果放在去年,你當然也可以反對說,這和世界上其他地區沒什麼兩樣,蘋果吸引的是一大批本來就會購買iPhone的潛在消費者。雖然去年中國地區的數據下滑幅度已經超過了世界上其它地區,但是這個下滑幅度與亞洲其它國家還是差不多的。

然而,今年業績不佳的原因卻無法如此解釋了:世界上其它的地區,尤其是亞洲除中國外的其它地區,銷量都在增加,唯獨中國地區的銷量下降了14%。

蘋果在中國遇到了麻煩!

與幾年前iPhone 6剛火起來的時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Tim Cook當時到處逢人就說只剩多少iPhone用戶沒有更新換代了,而這一次iPhone 7發佈後,這位蘋果的CEO卻轉而直接讓分析師們去等待下一款iPhone的發佈:“我們認為目前iPhone銷量的短暫停滯,是由於我們過早和過於頻繁地發佈有關最新款iPhone的情況而造成的。 而且這種情況仍然還在發生,這可能就是數據(下滑)背後的真實原因。”

但是,世界上其它國家發生的情況卻並非如此。儘管iPhone 7跟iPhone 6 相比沒有什麼大的區別,但與去年相比,今年有更多的人樂意購買iPhone 7。不管怎麼說,如果你需要一部新手機,又希望使用iOS 系統,你壓根沒有太多挑選的餘地。

但在中國是個例外,iPhone的外觀在這裡是最重要的。蘋果的問題也就在此:在如今的中國,人們貌似只在乎iPhone的外觀。

在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不同,在中國,一臺智能手機裡最重要的部分,並不是操作系統,而是微信。

2015年的時候,來自Andreessen Horowitz公司的 Connie Chan 闡釋了微信是如何深度融入了近9億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而從那時起,這種融入仍然在不斷加深:一個普通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線上和線下的活動,都有賴於微信來完成。

這種情況是其它任何國家的超級app所無法比擬的,Line、WhatsApp、Facebook,它們都比不上微信。

這些App都用於交流溝通,或者消磨時間。當然,微信也有這些功能,但微信還可以用來看新聞、叫出租車或者付飯錢、獲取政府信息資源,或者開展商業活動。

這一點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Facebook們也許佔據了相當一部分用戶在手機上的時間,但它們的統治力在微信面前顯得蒼白。不僅僅是因為Facebook們在手機上還要和其它App搶佔注意力,而且更為關鍵的是,在Facebook們統治的這些市場裡,智能手機在日常生活並沒有扮演那麼重要的角色。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微信就是你的手機,而可能在中國大陸尤其明顯的一點是,你的手機就是你的一切。

關鍵的問題來了,微信在iOS 上的運行方式和在Android 系統上幾乎一模一樣。這就意味著,對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而言,放棄iPhone,轉而選擇其它手機,通常沒有什麼太多的額外代價。

今年年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只有50%的iPhone用戶在2016年購買手機時會繼續選擇iPhone,這與世界上其它地區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其實也不足為奇。

蘋果 vs 騰訊:兩大生態之間掌控力的終極對決

雖然,這個留存率已經遠高於蘋果的競爭對手們了,但是與蘋果在世界上其它地區80%以上的留存率相比,則顯得有點低了。由此導致的結果是,iPhone在中國市場上的銷售排名開始下滑,去年iPhone的銷售額僅佔中國市場的9.6%,落後於Oppo、華為和Vivo等本土品牌。

所有這些本土公司確實都有高端機型出售,但問題的關鍵其實早就不是蘋果的產品價格太高,而是iPhone 6S 和iPhone 7 真的太無趣了。

六、蘋果最後的堡壘

也許,由以上分析得出的最令人驚訝的觀點是,Cook的做法可能是對的:我們有理由對iPhone 8保持樂觀。有小道消息稱,人們手中或咖啡店的桌上,將出現一款全新的無邊框設計的蘋果手機。

當然,跟其他所有的智能手機一樣,iPhone8也可以運行微信。而且可以肯定的是,iPhone 仍將是身份的象徵。因此,蘋果絕不會隨便倒下,中國市場的數據有可能會在今年秋天有所好轉。

長遠來看,對於蘋果來說的一個問題是,讓iPhone如此搶手的根本原因,其實恰恰是很多人一直以來忽視的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iOS 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

對世界上大多數iPhone 用戶來說,更換手機時放棄iPhone簡直難以想象:人們已經對這款手機積累了很多使用經驗,下載過很多app,而且比如美國的iPhone用戶,已經在iMessage上存了太多的聯繫人,所以根本不會考慮換其他手機。

然而在中國,這些都不是問題。在世界上大部分國家,蘋果確實壟斷了智能手機市場,但在中國,蘋果只不過是另一個智能手機供應商而已,這使其市場地位非常危險。

不過,現狀也不算太糟糕。在中國,蘋果還是地位和奢侈的代名詞。但是,與世界上其他地區的情況不同,蘋果公司必須在每次新產品發佈時,都努力維持這樣的形象。而從最近兩款iPhone的發佈情況來看,這樣的維持,無論是在理念上還是實際銷售過程中,都越來越困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