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古玉製作的陽線雕法有壓地凸起陽紋、減地隱起陽紋、雙勾擬陽紋(勾撒法)等種種,無論壓地、減地、剔地,都是通過在地子上做文章雕刻出“陽線”的效果。

壓地、減地、剔地工藝名稱雖有別,但工藝目標都相同,就是:去除地子上多餘的玉料,最終得到設計所希望得到的視覺效果。其中,大面積去除地子(壓地)留下凸出陽紋的為真陽線;先在兩側雕出陰線,然後平均減低或抹斜陰線兩側地子(剔地、減地)形成視覺效果上的陽紋為假陽線。

壓地凸起的真陽線,是在器物上整體減地形成凸起的陽線造型——淺浮雕,此種陽線紋飾方法,在史前銅石並用時期的玉器琢制中即已使用,所以是一種由來已久的傳承工藝,龍山時代晚期至商代比較流行。由於真陽線具有突出的張力表現和裝飾效果,所以上古先民不惜工時,每每通過整體減地形成真陽線精緻的圖紋,來表現“神玉”時代的震撼力,真正體現了玉之神韻所在。可以說每一件真陽線浮雕玉器都是難得的稀世藝術珍品。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龍山文化晚期鷹紋圭(圖1),可為上古文化期真陽線玉器的代表作: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1

在這件玉圭的中段,雕琢東夷人信奉的神祖像,就是真陽線淺浮雕工藝:——

圭的一面雕琢大漩渦眼、頭戴「介」形寶冠的神祖、「介」形寶冠兩旁插著飄逸的鳳羽(圖2):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2

圭的另一面雕琢向上衝飛的鷹鳥,整隻鷹鳥構成象徵通天的「介」形、沖天而起(圖3):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3

這種整體減地形成凸起的陽線淺浮雕,在工具粗陋的文化期時代究竟是如何磨成?留下靜靜思考吧,在這裡一切文字述說都顯得輕浮和淺陋。

到商代,整體減地技法表現在:減地較深,陽線整體凸起在器物地子面之上,有稱其為平凸陽線。平凸陽線的線條較粗,形態有方、圓、斜坡狀,或雄渾遒勁,或粗曠陡峻,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圖4)。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4-1:殷墟獸面形飾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4-2:壓地法雕人面璜

古玉學步(46):淺浮雕刻顯輪廓 壓地凸起辨真陽

圖4-3:商壓地法雕玉戈(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