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一個沒教養的孩子有多可怕?

這是前兩天剛發生的事情,杏媽的一個朋友去辦居住證,在附近的一個圖文打印店親眼見證一個軟弱的母親和一個粗魯的孩子,他們的日常。


店面很小,朋友走進去之後,看到一位大約50歲左右的中年婦女在電腦前忙碌著,還有一個約莫20多歲的年輕人抱著手機在玩遊戲,看樣子是一對母子。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朋友說她來打印東西的時候,那位媽媽招呼著讓她自己打印,那位兒子沒有抬頭,自顧自地在玩手機遊戲。

然後朋友說她還要拍個證件照,立取的那種,媽媽應該是在忙著弄什麼文件,所以對著兒子說:"洋洋(此處為化名),幫她拍個照片。"兒子沒有理她,甚至連頭都沒有抬。

這位媽媽很無奈,只得在朋友打印完東西之後,自己拿起相機,調好焦距,搭好背景板,為我朋友拍照片,拍完之後修片打印。

打印完照片,媽媽看起來是真的挺忙的,又對著兒子說:"洋洋,幫她把照片切一下。"兒子沒理他。媽媽以為兒子沒聽見,又說了一句:"洋洋,幫人家把照片切一下。"兒子仍然沒抬頭。媽媽最後又說了一遍:"洋洋,幫忙把照片切一下。"這個時候,兒子突然跳轉過頭,厭惡且煩躁地回了一句:"你自己不會切啊!"聲音非常之大,完全沒有顧及當時我朋友還在旁邊。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然後,這位媽媽一句話沒說,默默地拿起切板幫我朋友把照片切了,那位兒子繼續沉浸在遊戲世界的廝殺中。

朋友沉默地看著這對母子之間令人絕望的互動,說了聲謝謝,付完錢就趕快離開了。

後來,她打電話跟我說這個事情的時候,我都能想象到她在電話那頭是如何的咬牙跺腳,義憤填膺。我問她為啥當時不說,她卻只能無奈地說那是人家的家事。

確實,我們沒有資格當面去指責別人家裡面的事情,但是杏媽還是忍不住想說一下目前很多中國家庭存在的對孩子過度溺愛問題。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孩子沒教養憑什麼

在這個故事裡,有人會可憐媽媽,一位中年媽媽,含辛茹苦養大孩子,供他吃穿,任勞任怨的同時還要忍受孩子壞脾氣,憑什麼?也有人會指責孩子,一個20幾歲的孩子,不上學、不工作,啃老的同時還對自己的媽媽頤氣指使,他憑什麼?

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媽媽對孩子一直以來的教育出了問題。

在中國,很多家庭都把孩子當成寶,兒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女兒是家裡的小公主,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尤其是爺爺奶奶,更是將小寶貝的衣食住行都料理得無微不至。

家庭的過度呵護、縱容,讓孩子們吃不得一點苦,受不得一點委屈,嬌氣得很。杏媽身邊就有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工作態度不積極,領導批評一兩句就受不了,掉眼淚要辭職。

現在,人的生活水平上去了,家長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前段時間被爆出李湘富養女兒,給女兒買名牌之類的,杏媽不知該作何評價,但是確實這個社會,自私、攀比的孩子比比皆是。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讓孩子幹家務活,在他身後替他收拾、幫他擺平所有事情,孩子也會覺得這一切理所應當,接受得心安理得,慢慢的養成懶惰不負責的習慣。

但是如果孩子小,被慣出這樣那樣的毛病,都還來得及補救,後面家長轉變教育方式,也依然能教出優秀的孩子;但如若孩子大了還這樣,就像故事裡的洋洋,那就真是沒教養了!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適時的"棍棒教育"或許很有必要

我的朋友當時在怒氣未消時說了這麼一句話:如果我是那位媽媽,我早就上手揍他了!也許朋友說的是氣話,但如果是我,性格使然,我絕不會像那位媽媽一樣忍氣吞聲。

就比如說,在教育我家大寶的問題上,我從不"手軟"。這並不是說我經常打孩子,只是有時候口頭教育沒用,免不了要動手解決。反覆的說教有時候不如一個假裝"沉重"的巴掌。

比如大寶喜歡鬧,不分場合,在地鐵、公交車上尖叫,多次說他不改,有一次還嚇哭了旁邊的小妹妹,我當場"發飆",嚴厲呵責,他就乖乖閉嘴了,之後收斂了很多。

再比如,大寶在幼兒園跟小朋友搶玩具,玩遊戲不排隊,老師說了沒用,告狀到我這裡,我非常認真地拿出尺子,"警告"他,如果再欺負其他小朋友就打手打屁股,他聽見去了。

還有就是大寶之前吃飯不老實,在家裡到處跑,飯湯灑的到處都是,地上、牆上、還有他自己的衣服上,屢教不改,有一次我真生氣了,忍不住打了他一頓,他哭過之後就記住了。

有些時候,言語上的教育無關痛癢,孩子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不當回事;而身體上的疼痛,是他們最直觀的感受到的疼,往往會讓他們記得更深。

杏媽不是教所有的爸媽在孩子犯錯誤或是不讓你們省心的時候,都用棍棒來解決,只是必要的時候應該強硬一點,不能因為疼愛而放棄指責,因為溺愛而變得軟弱,適當的時候,讓他們嘗一嘗苦頭,或許會更有效。

50歲媽媽痛哭:溺愛是害不是愛,我就毀了我的孩子!

結語

剛出生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一開始他們不懂怎麼上色,每一筆每一劃都是在爸爸媽媽的輔助之下進行,爸媽的行為舉止、教導方式都深深的影響著他們的成長,等到他們長大了,他們精彩的人生才真正由自己的手去填塗。所以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的起跑點是一樣的,只是你的教育方式、態度、立場可能不是很準確。

兩三歲的孩子好教,但是到二三十歲再教就真的教不好了。所以,小時候對於孩子教養的養成很關鍵,爸爸媽媽一定不要鬆懈。

我們希望男孩子有紳士的品格,女孩子有淑女的氣質,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希望我們都能教出一個懂禮,尊重他人,永遠葆有善良的品性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