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聽聽,專家們這麼說國家審計!

4 月 26 日,中國審計學會在審計署審計幹部教育學院舉辦第四次理事論壇。現將19 名理事代表的發言觀點摘要整理如下。

蘭州大學教授 楊肅昌:優化審計署職責的重要意義

“優化審計署職責”是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適應審計全覆蓋要求。釐清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資委與審計署相同、相近及相關的經濟監督職責並將其統籌於審計署職責體系中,是“改革審計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宏觀層面屬於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範疇,中觀層面是政府經濟監管職責體系的重新配置與優化,微觀層面是“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的需要。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耿建新: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需解決的問題

目前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踐中亟需解決的問題有:缺乏審計法律依據, 政府部門間協作不足;審計對象的量化評估及信息共享欠缺;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質不足;審計評價指標不明確、責任界定困難;審計結果未能充分運用,責任追究不明確。下一步需要開展各部門聯合試點,促進各方加強配合協同,建立信息中心,實現信息共享,健全相關審計法律制度依據,探討設置靜態與動態結合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從目的實現角度考慮審計結論的形成與自然資源資產責任的確立、追究等。

審計署駐重慶特派辦分黨組書記、特派員 呂勁松: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扶貧審計路徑的創新

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扶貧審計應從目標定位上實現四個並重,即推動“單一”政策落實與“整體”戰略實施並重、揭示微觀問題與提出宏觀建議並重、審計檢查與調查研究並重和查處突出問題與推動整改問責並重。應從聚焦政府綜合施策、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和項目落地等“四個維度”,加強扶貧審計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的精準對接;圍繞審計資源、審計項目、審計範圍與重點“三個統籌”,進一步推動實現扶貧審計全覆蓋;完善協作機制,堅持科技強審,構築聯動平臺,強化整改問責,完善政府督查和審計聯動機制等六個方面進行創新與完善。

審計署企業審計司司長 鄭新舉:以機構改革為契機 深入推動國企審計全覆蓋

一是發揮好企業審計司“統籌謀劃、組織協調、業務指導、審核把關、總結提煉、研究分析”六大職能,構建集中統一的企業審計監督體系。二是科學制定滾動審計計劃和年度審計計劃,逐步形成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主體,以重大政策措施跟蹤審計、專項審計和審計調查等為補充的多層次企業審計項目體系。三是堅持科技強審,構建上下聯動、日常跟蹤、總體分析、分散核查的企業審計數據分析體系,通過信息化、數字化努力提高企業審計監督的質量和效益,拓展審計全覆蓋的深度和廣度。四是要以加強黨建為統領,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努力打造信念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務實、清正廉潔的高素質專業企業審計幹部隊伍。

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鮑國明:內部審計在國家審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三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近年來,內部審計在服務發展大局,全面防範風險、促進單位提質增效,規範權力運用,推動審計整改、促進審計成果有效轉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維護了社會經濟秩序,推動了企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同時也還存在發展不平衡、法規制度還不完善、機構設置獨立性和審計權威性不足、一些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需要進一步推動內部審計上層次上水平,加強與國家審計協調配合。審計機關也要進一步加強對內部審計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中國政府審計研究中心主任 蔡春: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創新發展的思考

一是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的創新發展,應對審計功能與非審計功能的劃分、國家審計職能邊界的界定、審計監督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審計基礎理論問題進行再認識。二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從服務“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服務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七個方面重點拓展審計理論研究領域。三是通過學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審計學科增長點,包括審計經濟學、審計政治學、審計法學等十大學科交叉研究新領域,構建中國特色審計理論創新研究新體系。

浙江省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 朱忠明:以“三個立”為指導引領審計工作創新發展

浙江省審計廳通過省級審計機關人財物統管、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三項改革,構建政策跟蹤審計、財政審計大格局、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三個平臺,明確提升審計質量和整改落實的九項標準,構建審計容錯糾錯、“兩審兩會雙督查”審計整改、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協同三項機制,有力推動了審計工作發展。面對新時代新要求新機遇,浙江省審計機關將不斷推進“三個立”總要求深化細化具體化,通過提升審計“兩個站位”、強化審計改革創新和打造新時代審計鐵軍,紮實推進新時代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廳黨組書記、廳長 靳素平:探索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

自2014年起,內蒙古自治區審計廳已分別對5個地市級、3個副地市級和2個縣級的黨政“一把手”任期內履行草原、土地、森林、礦產和水資源資產責任情況進行了同步審計,面臨的問題主要有:業務部門的統計數據時效性不強,難以作出較為科學全面的結論,缺乏系統的審計評價、責任界定製度體系,同部門之間職能交叉、權力重疊造成責任界定困難,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和專業能力不足等。今後具體措施是:建立健全法律體系,加強部門協作,建立自然資源大數據平臺,培養專業人才,提高“3S”技術運用的廣度和深度,突出審計重點,注重審計結果運用等。

審計署駐武漢特派辦分黨組書記、特派員 程光: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的創新和發展

目前政策跟蹤審計實施中遇到一些新問題:一是要從完善法律制度體系、加大人力資源配備、強化技術方法儲備等方面優化審計基礎條件。二是要從推進審計組織方式變革、調整審計對象和革新審計切入角度等方面革新審計實施過程。三是要從明確報告編寫規範、落實問題執紀問責、加強成果宣傳等方面創新結果運用。要關注審計對象和目標的特殊性,關注審計資源與政策跟蹤審計現實要求的差距;要不斷健全差異化的整改制度,既要注重整改的時效性,又要注重整改形式的多樣性;還需要結合相關工作推進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問題靈活掌握整改落實期限。

審計署金融審計司司長 王志成:新時代金融審計工作的目標與任務

新時代金融審計的目標和任務主要有:一是聚焦金融風險,助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二是推動金融迴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持續關注金融對新舊動能轉換、小微、“三農”等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實效。三是推動金融改革,推動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系等根本性金融制度。四是推動加強金融監管和監管協調。實現這些目標任務,要創新審計理念,推動建立包容創新試錯的新機制;加大對大數據技術的運用,突破大數據運用瓶頸;認真落實上下聯動和橫向溝通的組織模式,更好地發揮地方審計機關作用,更好地統籌開展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揭示預警;大力加強金融審計人才隊伍建設。

國際標準化組織審計數據採集項目委員會主席 周維培:當代國際政府審計的發展、特徵與挑戰

當代國際政府審計發展的主要特徵體現在:審計憲法地位確立,成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形成三足鼎立的審計類型,構成不同的體制特色,職業化發展呈現多樣性,世審組織的引領作用等6個方面。當代國際政府審計的發展脈絡、經驗和成就,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同時在全球範圍內,政府審計的發展還存在著一些重大挑戰,發展不平衡、不一致的現象依然比較嚴重;政府審計的獨立性等尚未完全解決;基礎理論研究相對滯後薄弱。

中國審計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審計署審計科研所所長 姜江華:新時代審計理論研究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審計科研工作要牢牢把握新時代審計工作發展要求,為審計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一是要紮實推進審計理論研究與審計實踐總結一體化,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理論或制度規範,為審計實踐提供指引。二是要建立健全“五個機制”:建立健全審計科研成果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審計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大科研協作機制,改進審計科研組織管理方式;加強審計科研成果推廣應用機制建設,提高審計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創新科研人才培養機制,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建立學術誠信監督機制,引導樹立良好學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