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夏至節,巢湖的放牛節

方克逸 ,最憶是巢州

夏至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測定出的24節令之一,又是民間傳統節日。

夏至節,巢湖的放牛節

在巢湖北鄉,該節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端午節,有的地方則有“輕端午,重夏至”之習。百姓人家在這一天餐飲豐盛,要吃新收成的麥面粑粑和掛麵,有嘗新過節的意思。特別要吃上一碗夏至面,諺雲:“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是說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一天。過了夏至,白晝從此漸短。氣候溫度漸高,進入炎熱的夏天。

夏至節,巢湖的放牛節

史載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了祭神儀式,在漢代已有夏至節,宋代官員還放假三天。在巢湖夏至節,又稱“放牛節”(即放牛娃的節日〕,甚為隆重。

相傳,鳳陽放牛娃朱元璋,家境貧寒,為財主家放牛。適逢夏至節這一天,財主給朱元璋兩捧蠶豆,使其得以一頓飽餐。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追念往事,每逢夏至都要慶賀,敬重放牛娃,命其家鄉人仿效實行。因為巢湖水師跟隨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有功之臣,當朝為官,獲知此事,便也效法傳來巢湖,沿襲成俗至今。

夏至節,巢湖的放牛節

過去夏至節這一天,放牛娃“最大”。除給吃好喝好,還有“半升蠶豆,四塊粑粑”待遇,好讓放牛娃帶著與夥伴們遊戲時食用。當天,放牛娃可任意摘取各家瓜果嘗新,物主也不加干涉,一般只是付之一笑。即便是在集體生產隊時代,放牛娃當天也會領到一頂草帽、一條毛巾和兩斤桃子,有的還有一二塊錢的紅包福利呢。

夏至節,巢湖的放牛節

過去夏至節,巢湖有的地方,還作興新婚夫婦,被接回女方孃家過節,小兩口可以盡情與放牛娃在一起“打棍球”和“煉谷墩”。至於耕牛,這天牛角普遍繫上紅布,添加精料,同時免於耕田勞作,享受休假一天的節日待遇。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