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1元股”存高風險

煒言大義 本報記者 張煒

1月下旬以來,大盤調整,“1元股”明顯增多。一項市場統計顯示,6月5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13只“1元股”,其中ST股票佔了9只。

6月5日收盤,按股價由低到高,13只“1元股”分別是ST銳電、中弘股份、*ST保千、*ST華信、包鋼股份、和邦生物、ST大控、*ST慧業、*ST安泰、*ST新億、*ST中絨、永泰能源、*ST正源。其中,股價最低的ST銳電為1.20元,中弘股份與*ST保千均以1.21元緊隨其後,股價最高的永泰能源與*ST正源均為1.91元。上述13只“1元股”,有9只來自滬市,1只來自深市中小板,無創業板股票。

而在去年6月中旬,兩市只有*ST新億、*ST海潤、*ST銳電、*ST重鋼及新都退等5只“1元股”。如今,新都退已經退市;*ST海潤跌成仙股,且暫停上市;*ST重鋼改名為為重慶鋼鐵,6月5日股價回升至2.12元。*ST新億與*ST銳電仍在“1元股”陣營中,其中,*ST新億自2015年12月7日起因重整事項停牌。

表面看,“1元股”增多是市場弱勢的表現之一。隨著大盤調整,估值重心下移,“1元股”“2元股”“3元以下股”都在增多。可實際上,這些個股淪為“1元股”主因在於基本面糟糕,業績差。包鋼股份、和邦生物、ST大控、*ST安泰、永泰能源及*ST正源一季度每股收益均低於0.05元,其餘“1元股”均一季度虧損,有的還存在較大暫停上市風險。例如,ST銳電2015年和2016年均虧損而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17年扭虧,但因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降,盈利能力較弱,主營業務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由戴“*ST”帽變為戴“ST”帽。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又出現虧損。再看*ST慧業,2016年和2017年均虧損,今年一季度仍虧損,若年內不能扭虧,將被暫停上市。

多隻“1元股”的出現,是因為股價遭遇快速大幅跳水。永泰能源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於4月4日復牌,股價似“一瀉千里”,先是連續3個交易日跌停,之後陰跌不止。該股6月5日收盤1.91元,較去年11月停牌時的3.24元累計下跌超過40%。*ST華信4月25日在控股股東終止籌劃控制權變更後復牌,股價連續15個一字跌停。該股6月5日收盤1.65元,較3月停牌時的5.39元累計下跌近70%。

對於高位買入且未及時止損的投資者來說,套牢後跌成“1元股”的損失相當大。*ST正源2016年10月復牌後股價大漲,由4元多飆漲至最高10.21元。可從2016年11月中旬起,該股連續調整,至今累計跌幅超過80%。*ST中絨2016年11月下旬最高上漲至9.15元,但自去年6月復牌起連續暴跌,至今累計跌幅達近80%。有投資者戲稱,績差股、虧損股跌成“1元股”,眼看著“快跌沒了”。

6月5日收盤,滬深兩市股價2元至2.2元的“2元股”共有11只。其中,山東鋼鐵、通裕重工、*ST油服股價分別為2.02元、2.04元及2.07元。若有的“2元股”跌勢不止,極可能淪為“1元股”。其中,通裕重工6月4日盤中最低跌至2元,是目前淪為“1元股”風險最大的創業板股票。該股有可能跌成“1元股”,與其2016年8月實施“10轉20”的高送轉有關,從11元多除權變為“3元股”。通裕重工沒有迎來填權行情,反倒是除權後股價累計跌幅超過45%。

投資者須認清,盲目買入“1元股”面臨高風險。一方面,“1元股”大多績差或虧損,在價值投資逐漸佔主導的市場中很難實現股價反轉。另一方面,“1元股”或存在退市風險。隨著退市制度的嚴格實施,低於股票面值的“仙股”可能因不滿足交易標準要求而被強制退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