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共有產權房認購遇冷,那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都暴露了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要讓房子迴歸居住屬性,是這一輪樓市調控反覆強調的基本思想,實際上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實現這個目標,努力讓剛需買房變得更容易,例如出臺限價、限售、限購等限制性政策,此外還推出共有產權房這樣的房子來滿足大家的居住需求。但意外的是目前市場上的共有產權房並不受購房者的青睞,大家對新推出的共有產權房認購熱情並不高,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雖然

大家都說自己是剛需,買房是為了自住但實際上房子的投資價值依舊是大家買房時考慮的主要因素,甚至優先性還要超過居住屬性

共有產權房認購遇冷,那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都暴露了

什麼是共有產權房呢?就是房子的產權分屬兩方:購房者和政府,雙方各佔據房子一部分的產權,因為產權分屬兩方所以在購房的時候購房者只需要出購自己產權那部分的錢就可以了。例如如果政府佔據30%的產權的話,那麼購房者在購房的時候只需要出70%的錢就可以買到房子100%的使用權,至於另外30%的產權在政府手中也不用擔心出現問題。

從居住層面來看的話,共有產權房的出現對所有剛需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好消息,畢竟真正的剛需想要的就是用更低的價格買到房子,恰好共有產權房的出現就能讓剛需的這一需求得到滿足。老百姓能用遠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到房子,獲得完整的使用權完全可以滿足自住的需求,按道理共有產權房出現之後會成為剛需的首選,應該會十分搶手,但是實際上情況卻恰好相反,共有產權房不僅沒有受到大家的瘋狂搶購反而還顯得有點冷清。

共有產權房認購遇冷,那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都暴露了

此前曾有報道稱北京的共有產權房棄購率達到70%,雖然事後被證明這一數據嚴重不實,但與普通商品房相比,申購共有產權房的家庭數量的確是出現了大幅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共有產權房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搶手,筆者認為這裡面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市場上的那些所謂的剛需並不是真正的剛需,大多都是一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

如果是真正的剛需,那麼他們一定會對共有產權房產生極大的熱情,但是那些打著剛需旗號的投資者卻不會對共有產權房產生任何興趣,畢竟因為產權的原因共有產權房不可能像普通商品房一樣自由的在市場流通。根據相關規定,就算你將來想把共有產權房賣掉也只能賣給政府或者其他符合共有產權房購買條件的購房者,這就相當於在房地產市場外另外的建立了一個共有產權房市場,而且這個市場的流通性還很差,這是投資者不能忍受的,因為流通性差就意味著房子的變現能力低,而只有變現之後才能實現增值,要不然只是紙面財富。

共有產權房認購遇冷,那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都暴露了

那些披著剛需外衣的投資者不願意購買共有產權房,只有那些真正的剛需才會選擇購買共有產權房,而實際上現在市場上真正的剛需其實並沒有多少,畢竟大多數早就買房了,所以共有產權房的申購熱情才沒有出現大家預想中的火爆。不過這也是好事,少了那些投資者的搗亂,共有產權房也許會是剛需者在房地產市場中的最後一片沒有被汙染的淨土。

看房、買房、租房,上樓盤網

往期熱門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