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兵團改革開放40年回眸:璀璨明珠耀塔河

兵團改革開放40年回眸:璀璨明珠耀塔河

兵團改革開放40年回眸:璀璨明珠耀塔河

6月的南疆,草長鶯飛,誘人可口的桑葚掛滿枝頭。

塔河岸邊,軍墾之城,一座座現代化建築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筆直大路連通四方,一輛輛載滿貨物的汽車在園區穿梭……城美人和,改革開放的浪潮在一師阿拉爾市墾區大地上奔騰不歇。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從此,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程。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一師阿拉爾市幹部職工群眾在艱苦創業中探索,在艱難曲折中拼搏,在改革 大潮中奮進,不斷壯大綜合實力,提高維穩戍邊能力,軍墾明珠在南疆大地上熠熠生輝。

艱苦奮鬥 塔河岸邊築新城

“當初我們作為‘開拓者’,除了武器,僅有的兩件工具就是坎土曼和斧頭,每天都是頂著月亮出去幹活,再頂著月亮回來休息,條件十分艱苦……”5月20日,一師十四團老軍墾李慶堂在接受採訪時回憶起初到南疆時的情形。

今年81歲的李慶堂,1958年從內地來到塔里木河南岸,成為一名兵團職工,開荒造田,再也沒有離開過。

“現在住的是樓房,出門是小車,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吃,當初艱苦奮鬥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值得驕傲!”李慶堂說。

從“路到頭、水到頭、電到頭”的荒漠,到車水馬龍的現代化城市;從吃不飽、穿不暖到雞鴨魚肉隨時有、瓜果蔬菜四季鮮;從地窩子、毛驢車到小洋樓、小汽車……李慶堂的驕傲,也是每一個一師人的驕傲。

一師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第五師。1949年10月12日,該部奉命從甘肅酒泉出發,向新疆挺進。同年11月29日,該部進駐南疆重鎮阿克蘇,承擔起黨中央交給的“戰鬥隊、工作隊、生產隊”的光榮任務。1953年6月,在黨中央的號召下,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步兵五師奉命集體轉業,整編為新疆軍區農業建設第一師。

從此,這支曾經番號為“三五九旅” 的英雄部隊,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在“無疆野馬”塔里木河兩岸,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剿匪反霸,建黨建設,開荒造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師先後歷經在農牧團場實行“財務包乾”和 “定包獎”責任制,重點解決企業和團場吃國家“大鍋飯”問題的改革初始階段, 在農牧團場推行以興辦家庭農場為主體,以發展庭院經濟和創辦開發性家庭農場為兩翼,逐步建立大農場套小農 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階段,以及在工交建商企業和農牧團場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同時在企業內部加大勞動、人事和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力度,調動經營者和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內部機制轉換的經濟體制改革穩步發展階段。

2002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在一師設立自治區直轄縣級阿拉爾市,從此開啟了一師由屯墾戍邊向建城戍邊的發展新紀元。

伴隨著共和國前進的步伐,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軍墾兒女在塔河兩岸的熱土上揮灑汗水,制服了肆虐的風沙和旱魔,讓片片荒漠變成了希望的綠洲。

百業齊興 向南發展勇爭先

5月22日,阿拉爾市至一師三團的 交通大通道項目工地,工人們正在加緊施工。這條總投資6.4 億元、全長136公里的沙漠公路是連接阿拉爾市與塔中油田的一條物資運輸大通道,建成後將解決阿拉爾市的石油化工產業發展的原料問題,助力阿拉爾市打造石油精細化工城,同時還將有效縮短阿拉爾市到內地的物流運距,解決阿拉爾市面向內地開放的物流大通道問題。

一師阿拉爾市交通局副局長丁雨成告訴記者,近年來,一師阿拉爾市全力以赴打造“進得來、出得去、跑得快”的交通樞紐,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動能。

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是一師阿拉爾市以改革開放激發內在動力活力、百業齊興、勇當兵團向南發展排頭兵的一個縮影。2017年,一師阿拉爾市實現生產總值299.3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87424元。

城市是產業聚集和發展的重要平臺,建市伊始,一師就在阿拉爾市城市建設方面下大力氣。阿拉爾市以“兩橋 兩岸,南北拓展”“大綠地、大水面、大空間”“超常規降低容積率、超常規提高綠地率”為建城理念,每年投入500多萬元用於綠化建設,建成城市集中供熱系統,年年實施改善民生“十件實事”,完善團場住房、道路、飲水及人居環境等基礎設施,著力改善居住條件……如今,阿拉爾市已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寬帶中國示範城市,宜居宜業宜遊宜商,吸引著更多的人到這裡安家落戶。

城市發展要靠產業支撐。圍繞產業發展定位,一師阿拉爾市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快速發展工業,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2017年,一師阿拉爾市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473個,投資總額510.08億元。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工業支點相繼隆起、農業產業破繭化蝶、民生工程齊頭並進……改革開放為一師阿拉爾市 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深化改革 砥礪奮進新時代

春耕春播期間,一師十三團十二連職工陸泓岑自己做主,和當地的老闆簽訂了訂單合同,栽種了40畝西梅;二十二連職工郭德欣,藉著取消“五統一”的改革政策,在連隊“兩委”的引導下,成立了種植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規劃自己的種植結構;十一連職工與農資企業達成協議,簽訂地膜、滴灌帶、棉花專用肥等農資的訂購合同,買到了價格低、質量好的農資……

今年以來,深化改革的勁風颳遍了塔河兩岸,職工群眾紛紛為改革點贊,生產積極性空前高漲。

奮進新時代,一師阿拉爾市將堅決貫徹落實兵團黨委部署,堅持豐富和完善黨政軍企合一特殊體制,強化黨的核心領導定位,健全和轉變“政”的職能,彰顯 “軍”的屬性,確立“企”的市場主體地位, 紮實深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

農業生產“五統一”、涉農公司不規範收費和不合理不適當的利潤指標等全部取消,收購農產品時的扣水雜比例得到嚴格監管……一系列惠民改革措施相繼出臺。

全面開展清產核資、推進團辦企業分類改革、以市場化方式安置國有企業富餘人員……使國資國企活力煥發。 “深化改革,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一師十六團九連職工閆磊說。

牢記重託,不辱使命。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一師阿拉爾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 正邁步“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全新徵程,開始更為壯闊的逐夢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