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挺進高原,揭祕中國空軍搜救直升機!

兵工科技(微信ID:binggongkeji)

挺進高原,揭秘中國空軍搜救直升機!

圖注:中國空軍直-8K搜救直升機

據《解放軍報》報道,近日,西部戰區空軍某團多架直升機挺進陌生高原,開展超低空搜索營救訓練。為高海拔、超低空、低含氧量環境下組織戰場搜救積累了大量數據,提高了部隊低空機動、戰場生存、精準搜索能力。那麼,這支從事搜救訓練的空軍直升機部隊究竟是一支什麼部隊?是起什麼作用的?這支部隊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搜救直升機,空軍必備

眾所周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用直升機,主要裝備陸軍航空兵部隊,目前各大戰區下轄的集團軍和西藏、新疆兩個軍區,均設置陸航旅。但實際上除了陸軍外,空軍也編有相當數量的直升機,這些直升機一大部分屬於空降兵軍,另一部分則以團為單位,歸屬於各大戰區空軍,這些直升機團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空軍戰機被擊傷擊落、飛行員跳傘逃生或迫降逃生的時候,進入交戰區域,在戰場上搜索救援直升機飛行員。世界強國空軍都裝備有搜救直升機,如俄羅斯就以米-8AMTSh武裝型運輸機作為搜救直升機,在敘利亞戰場上多次出擊,承擔搜救被擊落戰機飛行員的任務;而美軍則裝備大量MH/HH-60G"鋪路鷹",該機是目前世界上最知名,使用最頻繁,性能最好的搜救直升機之一。

中國空軍搜救直升機

中國空軍發展救援直升機的歷史很早,上世紀60年代初,根據空軍的需要,我國在直-5直升機的基礎上加裝了簡單的救生設備,改裝成直-5救援直升機。

2001年發生殲-8B與EP-3相撞事件是我軍救援直升機發展的一個轉折,事件之中我軍飛行員王偉落海,儘管我國有關部門出動了海空救援力量進行搜索,但是仍舊未能發現王偉同志,並且在搜索過程之中,也痛感現代搜索救援力量的缺乏,為此這個事件之後,中央軍委決定將搜索救援作為一項專項工程來抓,發展海陸空立體的搜索救援力量。我國在直-8的基礎上改裝了直-8S搜索救援直升機,它在直-8的基礎上加裝了艙門絞車系統、光電探測系統、高頻定位儀,具備更好的搜索與救援能力,主要執行海上飛行員搜索與救援以及執行醫療救護任務。新世紀初,又在直-8S基礎上發展了直-8JH艦載救援直升機。以上這些搜救直升機雖然兼顧空、海軍搜救、救援任務,但是主要裝備海軍航空兵部隊。

世界各國空軍的搜救直升機,多由通用運輸直升機改進而來,空軍為此將目光瞄向了中國裝備的兩種通用運輸直升機,米-17和直-8。空軍先是主要加裝備高亮度探照燈、光電吊艙、艙門絞車等,具備晝夜全天候搜索與救援能力,利用引進的米-17型直升機改裝了米-17搜索救援直升機;而後,又在研製直-8K搜索救援直升機,在研製之中空軍要求直-8K具備3000米以上高原搜索救援能力,以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所以直-8K換裝了PT6B-67A型渦軸發動機,同時對滑油散熱系統進行改進,與直-8原型機相比,PT6B-67A的功率提高30%,直升機剩餘功率大幅度增加,提高直升機在高原及山區執行救援的能力。

可以說,目前中國空軍裝備的米-17搜救型和直-8K,都具備高原作業和搜救能力。在執行搜救任務時,它們往往與空軍的直-10K等武裝直升機編隊飛行,由後者提供戰場掩護,共同完成搜救任務。

結語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有組織、規模完整的空軍搜救直升機團隊,裝備的兩型主力搜救直升機,無論高原性能還是可靠性都符合要求。但從飛機性能和機動性來看,無論是米-17還是直-8K,與美軍的MH/HH-60G還存在一定差距。首先,米-17和直-8K的飛行速度分別為275千米/小時和260千米/小時,HH-60G則為360千米/小時,飛得越快,意味著救援抵達時間更短,更能保證自身安全,其480千米的作戰半徑也超出直-8K一百千米左右;其次,HH-60G的航電系統非常先進,安裝有高精度導航雷達、機載多普勒雷達、GPS、激光陀螺慣導、前視紅外成像、移動地圖顯示器等,能在低空超低空長時間安全飛行,米-17和直-8K的航電系統與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低空、超低空作業能力特別是夜間飛行作業能力不如HH-60G。目前中國國產直-20通用直升機正在研製試飛,將來完全可以在其基礎上開發出一款綜合性能優異的新一代搜救直升機,替代直-8K等現役機型,進一步提升中國空軍搜救直升機裝備水平。

更多精彩,請關注兵工科技微信公眾號(微信ID:binggongkeji)


分享到:


相關文章: